丁虎生

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要論文有《教育:人的文化存在形式》、《論大學文化的基本特性》、《高度重視大學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論大學文化及其養成》、《大學組織的結構要素與結構形式》、《大師與傳統》、《學習型社會的學習特徵及條件》、《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大學校園文化的歷程》、《論民族教育概念的形成及其範疇》、《建設由中國特色的民族教育學》、《民國時期民族地區教育政策述評》、《顧嘉堪布和他的民族教育思想》等。 桃李芳九州》,《中國教育報》2002年10月13日第4版;13、《學習型社會的學習特徵及條件》,《西北師大學報》2003年第40卷第4期;14、《高度重視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光明日報》2005年3月23日第5版);15、《論大學文化及其養成》,《西北師大學報》2006年第43卷第3期;16;《教育:人的文化存在形式》,《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第1卷第2期;17、《試行黨代會常任制的工作著力點》,《甘肅日報》2009年7月1日第7版。 18、《論大學文化的基本特性》,《西北師大學報》2010年第47卷第2期;19、《中國共產黨推進大學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第3卷第6期;20、《大學組織的結構要素與結構形式》,《西北師大學報》2012年第49卷第6期;21、《大師與傳統——訪談錄》,陝西《天下》雜誌2012年第二輯;22、《智術欲圓

簡介

丁虎生,男,漢族,1964年1月出生,甘肅通渭人,出生地甘肅省通渭縣,大學學歷,研究員,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西北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從事高校管理實踐與理論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管理、高校企業文化建設以及少數民族教育研究方面。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要論文有《教育:人的文化存在形式》、《論大學文化的基本特性》、《高度重視大學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論大學文化及其養成》、《大學組織的結構要素與結構形式》、《大師與傳統》、《學習型社會的學習特徵及條件》、《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大學校園文化的歷程》、《論民族教育概念的形成及其範疇》、《建設由中國特色的民族教育學》、《民國時期民族地區教育政策述評》、《顧嘉堪布和他的民族教育思想》等。

論文

1、《對藏族牧區雙語教學原則的思考》,《甘肅教育論叢》1988年;
2、《甘肅省少數民族師資隊伍建設芻議》,《西北師大學報》1989年增刊;
3、《加強理論培訓提高藏族教育的管理水平》,《中國少數民族教育論文集》(第五集);
4、《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教育述評——兼論宗教與民族教育的關係》,《西北師大學報》1991年第5期;
5、《論民族教育概念的形成及其範疇》,《貴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民族研究》1992年全文轉載,2001年收入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的《西北高等民族教育研究》一書;
6、《藏族教育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青海教育》1992年第6期;
7、《民國時期教育少數民族政策述評》,《民族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8、《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教育學》,《西北師大學報》1993年第1期;
9、《顧嘉堪布和他的民族教育思想》,《民族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2002年收入民族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的《中國裕固族研究集成》一書;
10、《高師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第5期;
11、《北平師大西遷暨西北師大建立與西部開發》,《中國教育報》2001年5月23日第3版。
12、《棟樑砥大廈 桃李芳九州》,《中國教育報》2002年10月13日第4版;
13、《學習型社會的學習特徵及條件》,《西北師大學報》2003年第40卷第4期;
14、《高度重視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光明日報》2005年3月23日第5版);
15、《論大學文化及其養成》,《西北師大學報》2006年第43卷第3期;
16;《教育:人的文化存在形式》,《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第1卷第2期;
17、《試行黨代會常任制的工作著力點》,《甘肅日報》2009年7月1日第7版。
18、《論大學文化的基本特性》,《西北師大學報》2010年第47卷第2期;
19、《中國共產黨推進大學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第3卷第6期;
20、《大學組織的結構要素與結構形式》,《西北師大學報》2012年第49卷第6期;
21、《大師與傳統——訪談錄》,陝西《天下》雜誌2012年第二輯;
22、《智術欲圓 行旨須直——黎錦熙先生題詞賞析》,《絲綢之路》理論版2013年2月第4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