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涵

青年藝術家丁涵是一個很善於獨立思考並賦予實踐的人,當年他在全家人的反對下毅然堅持學習繪畫,考入首都師範大學之後又從美術學專業一路“修行”成了工筆人物專業的研究生,如今師從著名藝術家韓振剛教授,並且在工筆人物創作的領域踏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更為可貴的是,作為一個地道的90後,丁涵卻能夠用清晰的思路面對技法與氣韻、傳統與當代、哲學與流派,並在一些關乎精神價值與自由的社會學問題上有著超然獨到的見解。

丁涵,1993年生於山東日照。2015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同年就讀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工筆人物專業研究生,師從於韓振剛老師。Artpollo阿波羅藝術網簽約藝術家。
藝術的發展割不斷與歷史的聯繫,在好的社會環境的背景下,不可避免要提到的話題就是藝術的繼承問題,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每個時代都有經典留下,然而反觀當今時代卻出現了不同的現象。這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與反思,對於藝術,應該秉承一種怎樣的態度?

《自在·之二》 49×25 絹本設色 2014《自在·之二》 49×25 絹本設色 2014

丁涵是地道的90後,一位充滿熱情與活力的青年藝術家,善於獨立思考並付諸實踐。丁涵的藝術道路最初並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可以說一路“修行”不易。他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夠在紛繁的現實生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傳統和當代、精神價值和社會學、藝術和自我的問題上,有著自己超然獨到的見解。丁涵受古代尤其是唐宋時期的繪畫影響很深,因而非常重視傳統的技法與氣韻,在學習之初進行了大量的臨摹。臨摹是向傳統學習的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掌握古人之法理的主要途徑。丁涵在臨摹的過程中,細細品味古代藝術家的藝術狀態和藝術觀念,師前人之跡,更師前人之心,長期以來對技藝和精神都有所積累,為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蒼山遠岫圖》、《雪景寒山圖》就是他繼承古人的代表作品,作者採用傳統的構圖方法,虛實相間,凸顯險峻感,又以淡色暈染,筆墨清潤明麗,意境開闊遼遠。

中國傳統哲學講求“天人合一”,受此觀念影響,中國傳統藝術在各方面都體現出物我合一的傾向,所以中國傳統繪畫十分講究畫家主觀精神的攝入。所謂藝術創作,無非是一種狀態的表達,這種狀態是畫家內心與現實情境的結合,一切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升華為創作主體。優秀的藝術作品除了具備形式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藝術家思想觀念與讀者產生的心靈碰撞。丁涵將這種觀念運用到他的系列作品《自在》中,《自在》的創作初衷是希望能在人與物之間找到一種恰當的表現方式,是對繪畫媒介的思考,重要的是對於這些繪畫工具的心態與狀態,丁涵在創作過程中生髮出的匠人情懷,使作品有了更高一層的意義。畫者自在於筆墨之中,自在於胸壑間,達到所謂“物我合一”的境地。

《雪景寒山圖》泥金設色 30cmX30cm 2015《雪景寒山圖》泥金設色 30cmX30cm 2015

今天,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觀念缺失的時代,物質的巨大誘惑力使藝術創作不斷遠離藝術的本質。越是光鮮的事物越能博人眼球,相比之下,傳統藝術精神的表達過於含蓄,陷入了發展的困境。所以當代藝術家除了掌握技藝,還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一位優秀的藝術家應當是時代的楷模,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起到正確的引領作用,將自己的藝術創作與社會問題結合在一起,考慮如何重新引起人們對傳統藝術的重視,如何在追溯傳統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如何對待傳統藝術與現實藝術之間的差異。唐代張璪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所謂“心源”,指的是一種真誠的心境,對於藝術創造來說,真誠的心至關重要。真誠是藝術的天性,惟有真誠,所以感人。丁涵在他的藝術創作歷程中,始終秉承著一顆虔誠的心,勤學苦讀,虛心涵泳,循序漸進,程伊川說“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態度決定一切。“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丁涵對藝術的追求,希望他在藝術道路上能夠繼續紮實前行,不斷為我們帶來新的驚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