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文化

丁村文化

我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一種人類文化。1953年發現於山西襄汾丁村,根據哺乳動物化石確定其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

基本信息

我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一種人類文化。1953年發現於山西襄汾丁村,1954年以來共發現化石地點14處,石器地點11處,同時發現了人類化石,計門齒2顆、臼齒一顆,1976年又發現嬰兒頂骨一件。根據哺乳動物化石確定其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

丁村文化 丁村文化

丁村石器多以角頁岩為原料,占總數的95%以左右,少量為燧石、石灰岩、玄武岩、石英、石英岩、閃長岩製成。丁村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石核石器數量較少,其數量略少於總量的1/3。大部分石片均有使用痕跡,很少進行第二步加工,多以碰砧法製成。石器類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和石球等,其中厚三棱尖狀器為其所特有。

丁村石器類型區別較明顯,有些尖狀器修整得較平整,部分石片較規則等,表現了丁村石器的進步性。但以單面加工為主,尖狀器數量較大,而且保持著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的特點。與藍田人文化與匼河文化有較密切的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