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大參案

丁未大參案是晚清一次大的政治風波,它與預備立憲運動同時發生與1907年4月8月,歷時4月有餘。

概述

丁未大參案,是晚清一次大的政治風波,它與預備立憲運動同時發生與1907年4月-8月,歷時4月有餘,1907年是我國傳統乾支紀年法的“丁末”年,故名。
“丁末大參案”由岑春煊瞿鴻機等人掀起。他們聯絡海內外立憲派人士,密謀策劃,企圖借立憲之機參奏彈劾慶親王奕劻袁世凱。而慶、袁則利用慈禧仇視維新黨人的心理,稱岑、瞿參奏彈劾的目的是勾結維新人士,“為歸政計”,促使慈禧倒向慶、袁,罷免岑、瞿。但大參案之後,慈禧對北洋亦加深了疑慮。她藉此後出現的權力真空,大力扶植滿清皇族,使滿漢矛盾全面加深。“丁未大參案”又稱“丁未政潮”是預備立憲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導火索

“丁未大參案”的導火索是“楊翠喜案”,發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預備改東北為行省制,派農工商部尚書載振、巡警部尚書徐世昌等出關考察。載、徐路過天津,由袁世凱黨人、天津南段巡警總局總辦段芝貴伺候。一次載振在天津大觀園戲園看戲,見天津女伶楊翠喜,驚艷之,讚不絕口。段芝貴遂以一萬二千金將楊翠喜買下,並獻給載振。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改革官制,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設巡撫,分別由唐紹儀、朱家寶、段芝貴擔任。3月,汪康年的《京報》載文披露此事,轟動京城。是年5月7日,瞿鴻禨門生、御史趙啟霖彈劾段芝貴以歌妓獻於載振,遂得署黑龍江巡撫。
慈禧太后詔命孫家鼐徹查。載振緊急將楊翠喜辭退,孫家鼐復命查無實據。16日,趙啟霖反因“奏劾不實”被革職查辦,一時輿論譁然。清廷不得不撤段芝貴職位,載振亦請辭謝罪。6月17日,翰林院侍讀學士惲毓鼎在奕匡的授意下,參奏協辦大學士、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瞿鴻禨暗通《京報》報館,懷私挾詐,結果瞿鴻禨被革職回籍,《京報》也被勒令停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