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部

一說部,是佛教的常見辭彙。

【一說部】
(梵Eka-vyavaha^rika,巴Ekavyoha^rika、Ekabboha^ra,藏Tha-sn~adgcig-pahi^sde)
小乘二十部之一,屬大眾部系之學派。《文殊師利問經》譯為執一語言部,謂(大正14·501b)︰‘所執與僧祇同,故云一也。’《異部宗輪論》、《部執異論》、《十八部論》等譯為一說部,《異部宗輪論述記》謂(卍續83·435上)︰‘一說部,此部說世出世法皆無實體,但有假名,名即是說意,謂諸法唯一假名,無體可得,即乖本旨。所以別分名一說部,從所立為名也。’一般認為是佛陀入滅二百年間,從大眾部分出的,主要駁斥大眾部‘現在有體,過未無體’的說法,否認有‘唯一剎那’的現在法,強調‘諸法無有實體,唯有假名。’
賢首法藏嘗根據前引《異部宗輪論述記》所述,稱此部為諸法但名宗,謂其教義分通大乘。蓋‘諸法無有實體,唯有假名’之說,殆與般若皆空之說無異。依此,本部若於佛滅二百年間成立,則其所宗當系般若說之基礎;若於佛滅四、五百年間成立,則所立即是般若之說。
◎附︰呂澄《印度佛學源流略講》第二章第五節(摘錄)
大眾與上座的對立,一開始是表現在對佛說解釋的方法上。上座採用分別說,認為對佛說應該加以分別的解釋;大眾採用的是一說,認為佛說是一往之談,應該作全盤肯定的解釋,所以大眾部又有‘一說部’的稱號。關於‘一說’的意義,據清辨的解釋,佛以一剎那智慧就能知一切法,而施設言說,故名一說。這正好與分別說相對,因分別說是講佛說法有了義,也有不了義,應加分別。但據《宗輪論述記》的另一解釋,說此部認為一切法皆無實體,但有一個假名,‘名’就是‘說’,所以稱之為一說部。這很明顯是與有部對立而立說的,大眾一開始未必就有如此完整的對法體的看法,看來這一說法是晚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