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

(1) 耿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  《書·秦誓》陸德明 釋文:“ 馬 本作介,云:一介,耿介,一心端愨者。字又作個。”按,《禮記·大學》引作“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伎。”以臣頗有一介之節,可責以鷹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諮臣以方略。 (2) 一個。多指一個人。多含有藐小、卑賤的意思。用於自稱為謙詞。寡君有宗廟之事,不得承事,使一介老某相執綍。《國語·吳語》韋昭 註:“一介,一人。”一介失所,則王道為虧;百姓有過,則謂之在予。宋 王安石《辭使相第二表》許克祥不過是兵痞出身的一介武夫。  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3) 特指一個使者或僕役。眾馳一介,爭禮氈幄。  《後漢書·鄭眾傳贊》李賢 註:“一介,單使也。”自不孝定案之後,洊歷寒暑,年兄遂無一介復通音問。  清 陳夢雷《絕交書》(4) 指微小的事物。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孟子·萬章上》趙岐 註:“一介草不以與人,亦不以取於人也。”(5) 用以形容微小。參見“一介之才”、“一介之善”

基本信息

詞語·一介

【拼音】yī jiè
【注音】ㄧ ㄐㄧㄝ ˋ

詞語解釋

◎ 一介 yī jiè
[one] 一個
一介之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詳細解釋

釋義:(1).耿介。
【出處】;《書·秦誓》:“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 陸德明 釋文:“馬本作介,云:一介,耿介,一心端愨者。字又作個。”按,《禮記·大學》引作“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伎。”《後漢書·袁紹傳》:“以臣頗有一介之節,可責以鷹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諮臣以方略。”
【示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良史所書,蓋取其狂狷一介,論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為也。”按,《公羊傳·文公十二年》:“惟一介斷斷焉無他技。” 何休 註:“一介猶一概。”與此說異。
釋義:(2).一個。多指一個人。多含有藐小、卑賤的意思。用於自稱為謙詞。
【出處】:《禮記·雜記上》:“寡君有宗廟之事,不得承事,使一介老某相執綍。”《國語·吳語》:“勾踐請盟,一介嫡女,執箕箒,以晐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盤匜,以隨諸御。” 韋昭 註:“一介,一人。”
【示例】:晉 葛洪抱朴子·論仙》:“一介失所,則王道為虧;百姓有過,則謂之在予。” 宋 王安石《辭使相第二表》:“伏念臣江湖一介,特荷聖知。”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荊軻回顧舞陽而笑,上前叩首謝曰:‘一介秦舞陽,乃北番蠻夷之鄙人,生平未嘗見天子,故不勝振懾悚息,易其常度。願大王寬宥其罪,使得畢使於前。’”茅盾 《我走過的道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許克祥不過是兵痞出身的一介武夫。”
釋義:(3).特指一個使者或僕役。
【出處】:《後漢書·鄭眾傳贊》:“眾馳一介,爭禮氈幄。” 李賢 註:“一介,單使也。”
【示例】: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回:“君若遣一介告絕於楚,以明君之與晉即當送君還曹耳。”
陳夢雷 《絕交書》:“自不孝定案之後,洊歷寒暑,年兄遂無一介復通音問。”
釋義:(4).指微小的事物。
【出處】:《孟子·萬章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趙岐 註:“一介草不以與人,亦不以取於人也。” 焦循 正義:“ 趙氏 讀介為芥,故以草釋之也。”《北史·周紀下》:“ 鄒魯 搢紳, 幽并 騎士,一介可稱,並宜銓錄。”
【示例】:宋 張載 《性理拾遺》:“聖人無私無我,故功高天下,而無一介累於其心。蓋有一介存焉,未免乎私己也。” 清 方文 《寄懷齋方壺》詩:“妻子嗷嗷守空屋,一介不肯乾求人。”
釋義:(5).用以形容微小。
【示例】:參見“一介之才”、“一介之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