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舞紅塵》

《鳳舞紅塵》

《鳳舞紅塵》是一部由Pen Densham 導演,由羅賓·萊特·潘,摩根·弗里曼,斯托卡特·詹寧,約翰·林奇等人主演的歷史愛情劇。

基本信息

劇情內容

鳳舞紅塵導演和主演鳳舞紅塵導演和主演

女主人公摩爾·弗蘭德斯生於倫敦西門監獄,母親是盜竊犯。她從小被遺棄,孩提時被人收養,但她自小希望自立,用誠實的勞動爭取在社會上生存的權利,實現“貴婦人”的理想。

不幸的是,在15歲時,她被主人家大少爺誘姦,後來嫁給小少爺為妻。小少爺死後,為生計所迫,她不得不開始做妓女。在這段時間裡她先後嫁過5次,幾次嫁給有婦之夫(其中一次竟嫁給了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在接下來的20年裡,她又成為了有名的扒手,但最終在一次偷竊時被捕,並像她母親一樣被投入西門監獄。

後也被發配到維吉尼亞……最後她成為一個誠實的婦人,過著富裕滿足的生活,並在死前真誠懺悔自己從前的罪惡生涯。

原著作者

丹尼爾·笛福1660年生於倫敦。兒時,他目睹了倫敦的許多變化,見證了1666年的

鳳舞紅塵鳳舞紅塵
敦大瘟疫和大火災。笛福在作品中經常使用筆名。作為多產多藝的作家,他寫了500多部著作、小冊子和涵蓋各種題材的日誌。他的第一部小說《魯賓遜漂流記》於1719年出版。其他作品有《摩爾·弗蘭德斯》、《倫敦大瘟疫日誌》和《羅克珊娜》等。笛福於1731年死於昏睡中,死後葬於倫敦的巴布山墓地。

配樂風格

鳳舞紅塵鳳舞紅塵原著

Mark Mancina在96年為MGM電影公司的《Moll Flanders》(鳳舞紅塵)一片作配樂時,首次放棄了合成器,採用純古典的創作方式,作品讓人耳目一新,清新幽怨,並有英格蘭民間音樂的憂鬱色彩。

同時原聲唱片中還有Mark Mancina挑選Hadel、Bach等古典音樂大師的經典作品,加上影片敘述一位女歌唱家的故事,女聲在配樂中的套用也成為亮點。

1998年,Mark 再次改變風格,用東方音樂元素為《Return To Paradise》(刺激1998)錦上添花。

外界評論

情節不一致

鳳舞紅塵主演鳳舞紅塵主演

Ian Watt 和E.M.Forster的評論認為整個故事都是圍繞女主人公展開,其他的人物都是輔助性的,為要延續女主人公的故事;但他認為這部小說仍然以人物為主。而瓦特認為這雖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小說作品,但情節不一致,人物缺乏變化與發展,而且作者本來想達到的道德教育目的也遺失在主人公不斷反覆的犯罪經歷里。

概括性描述

很多細節前後矛盾,缺乏全景描述,過多的概括性描述使得讀者很難融入到細節。但笛福以客觀的態度描述了17世紀末各種各樣的行業(傳統貴族,商人,banker,接生婦,小偷,強盜,去美國的種植園主),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愛情,友情,親情),以及各種各樣的人生境遇(窮困潦倒,一夜暴富,絕望無助,幡然悔改)。與其說作者集中一切筆墨描述了MOLL一生的經歷,倒不如說他通過描述MOLL的一生展現了他所處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的生存狀況。

進入人物內心

對於人物刻畫,難進入到女主人公的內心,更不用說著墨不多的其他人。有時通過她的內心揭示覺得距離她特別近,但下一刻她自私,冷漠,有時甚至虛偽的作法又讓我懷疑她之前的坦誠,觀眾與她就處在這樣若即若離的狀態。末尾時,她要見到自己的兒子之前那樣痛苦迫切的告白讓我緊緊為她懸起了心;她猶豫不前,怕暴露她再次結婚的身份,不能被前夫(也是哥哥)和兒子認可。但當她無意中獲知她的母親為她留了一筆遺產時,她明顯有了去找他們相認的動力,而且這一動力遠遠超過她想與兒子相見的迫切。不過有一點必須承認,就是她很真實,她並無意在讀者面前隱瞞她的自私及虛偽,即使是在她悔改之後也是如此。悔改後的她基本等同於笛福自己的態度,也就是說笛福自己並無意隱瞞這些,是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是虛偽,自私呢還是他有意將人的這一面展現出來?答案就不得而知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