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俠》

《高鐵俠》

8月即將在全國百餘家省市電視台開播的《高鐵俠》贏得網友“神作”的評價。這部國產動畫竟與十多年前的日本卡通片《鐵膽火車俠》達到了“神一般的同步率”。有網友製作了《高鐵俠》6分鐘樣片與《鐵膽火車俠》的對比視頻,《高鐵俠》在人物、劇情甚至連鐵路地圖都與《鐵膽火車俠》呈現出驚人的相似。

簡介

《高鐵俠》高鐵俠
中國卡通片《高鐵俠》講述了以主人公“非凡號”率領的正義軍團打敗邪惡軍團、保護乘客安全的故事。

被指抄襲

《高鐵俠》《高鐵俠》

報導稱,根據網上的視頻,日本卡通片鐵膽火車俠》的“飯糰大作戰”和中國卡通片《高鐵俠》的第一集“飯糰大戰”相比,除了外觀變成了中國高鐵之外,故事的演進、背景畫面以及人物動作幾乎和《鐵膽火車俠》一模一樣。就連中國網路上留言也批評說“非常過分”,“超過了模仿的界限”。
此條訊息經日媒報導後,很多日本網民留言對《高鐵俠》的抄襲行為進行譏諷。署名為“tak*****さん”的日本網民說:“這在中國是很正常的事。”名為“jun*****さん”的網民則表示:“盜版得這么徹底真了不起。中國簡直是盜版大國。”網民“hea*****さん”甚至指出,中國“永遠也無法理解智慧財產權”。

細節相似

“太厲害了,竟然可以抄襲得這么徹底。”17日起,有網友發帖表示,將於8月上映的國產卡通片《高鐵俠》與日本TOMY公司於1998年出品的卡通片《鐵膽火車俠》“驚人的相似”,並認為是“百分之百的抄襲”。

《高鐵俠》《高鐵俠》

網友製作的一段6分09秒的兩部動畫“同步率爆表”對比視頻顯示,二者無論是人物還是劇情,甚至包括鐵路地圖,從頭到尾都驚人的相似。一個細節是,視頻播放至1分30秒,高速行駛的列車緊急停車,小男孩的飯糰掉在了地上,兩個視頻對比,除了大小略有差異外,動作情節上幾乎一模一樣,以致有網友感慨:“飯糰啊飯糰……你丟個叉燒包啊菜肉包啊神馬的不好,你偏偏要丟個別人國家特色食品:飯糰。有紫菜的飯糰。”
《高鐵俠》和《鐵膽火車俠》的主人公坐上火車,車廂顯示屏均顯示車速270公里,該時速引發主人公驚嘆,而中國高鐵最高時速達到488公里,正常運行時速均在300公里以上。視頻5分29秒,高鐵俠和火車俠都變身成戰士,右手持劍左手持盾,火車俠盾牌上的日本國旗圖案,高鐵俠也照抄不誤。(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網)
全片唯一明顯差異畫面為一個火車行駛背景,《火車俠》里是特徵明顯的富士山,《高鐵俠》里則變成了特徵不明顯的普通山景。

中方回應

而據《高鐵俠》的製作方瀋陽非凡創意動畫公司介紹,該項目註冊了商標,申請了著作權保護,網友稱該片是抄襲日本的《鐵膽火車俠》是“不成立的”。 瀋陽非凡創意動畫公司負責人表示,網上流傳的並不是成片,與《鐵膽火車俠》也是不一樣的。該公司稱高鐵車頭是流線型的,《鐵膽火車俠》做的是平頭,造型是完全不同的。時速也不一樣。“這個項目是獨一無二的,沒有第二個關於高鐵的卡通片”。

製作方

《高鐵俠》的製作方為瀋陽非凡創意動畫製作有限公司。這家成立於2007年的企業,在此前的相關報導中占據了包括“中國原創動漫十大最具影響力卡通品牌”在內的多個遼寧省第一的名號,亦號稱“中國前四強動漫企業”。

製作內幕

就在網友熱議《高鐵俠》疑似抄襲的話題時,一位從事動畫製作的網友揭秘了國產動漫公司的一般製作流程。這位網友透露,大部分動畫公司都可以從政府獲得資金扶持,“但扶持的標準是動畫時長的年產量,因此很多動畫公司為了爭取資金、留住員工,開始找來已有作品,重新製作簡單分鏡和設計後就打著原創的旗幟播出了。”
記者昨日採訪到從事動漫製作的孫先生,當說起國內動漫行業時,他說:“國內很多動畫公司都不指望靠業績盈利,都是追求績效功利主義。”

相關評論

“中國小孩怎么可能吃著三角飯糰一個人坐火車呢?”對於《高鐵俠》的照搬照抄,網友怒其不爭至少把三角飯糰改成包子也好。一位前動畫從業者則揭秘,國內動畫公司以量產換扶持,“扶持標準是動畫時長的年產量,因此找來已有作品,重新製作簡單分鏡和設計就成了完成量產目標的捷徑”。
半個多世紀前,魯迅在《拿來主義》一文中寫到,“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國產動畫有讓人緬懷的過去,但近年來,落後美日已是不爭的事實。從模仿起步,“拿來主義”不失為中國動畫逐漸擺脫無人問津,讓觀眾和市場重新看到希望和活力的好途徑。但“拿來主義”不等於山寨,這赤裸裸的“神同步率”更讓觀眾無法接受。網友扔出的板磚中,最集中的字眼是“丟臉”,不能不說這其中包含著觀眾對於國產動畫的某種期待沒有期待怎有這種集體榮譽感?
據《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1)》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動漫年產量已達22萬分鐘,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動畫生產大國。22萬分鐘裡,觀眾期待量變到質變的轉換,期待更多精品力作,而非濫竽充數的“神作”。觀眾的期待“傷不起”,如此“神作”砸的不止是一兩家動畫公司的牌子,“傷”的更是國產動畫的集體信譽

相關視頻


對比視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