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崗、饒漱石事件始末》

《高崗、饒漱石事件始末》

《高崗 饒漱石 事件始末》,頗具意味的是,書在中央黨校體育館大堂書店買的,這或許也算是一種暗示……《高崗 饒漱石 事件始末》一書的作者卻勇猛現陣,拿出了洋洋數十萬言之巨作,成為空白多年後又憑空而出,試圖以演繹來替代歷史,以推論代替事實的所謂記實報告文學典型作品。

基本信息

高崗、饒漱石事件始末

作者:馬畏安 著 叢書名: 《高崗、饒漱石事件始末》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ISBN:9787801704801
出版時間:2006-6-1 版次:1 印次:
頁數:287 字數:230000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定價:32

內容提要

本書以著名油畫《開國大典》的多次改動為引子,揭示了一段令人驚心動魄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內發生的首起重大政治事件的始末。
全書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嚴格依據史實,生動地記述了高崗和饒漱石其人,“高饒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過程,高崗和饒漱石的人生結局……以及這一事件給後人留下的思考和鑑戒。
建國初期,我們黨反對野心家高崗、饒漱石陰謀分裂黨,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重大鬥爭驚心動魄。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這場鬥爭作出了準確的評價。本書以此為指導,依據豐富翔實的史料,運用紀實文學的筆法,全景式地再現了高饒聯盟從形成到覆滅的整個過程。書中人物鬚眉畢露,沾節起伏跌宕,不少內容鮮為人知。作者在生動地刻畫了高、饒的卑劣伎倆和醜惡面目的同時,也傳神般地描寫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彭德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鮮活形象――讀者沉浸其間,當會慨嘆歷史波瀾,掩卷深思。

作者簡介

馬畏安,1933年4月出生於湖北浠水。1956年畢業於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文藝理論講師,中宣部文藝局副局級調研員,《中國文化報》社長兼總編輯。主要著作:專著《文學作品是怎樣寫成的》,論文集《新時期文學的思考》,詩集《中國月亮》,長篇小說《紙上的螞蟻》、《合作》等。

目錄

第一章 兩個人物——高崗、饒漱石其人
第二章 一封秘信——科瓦廖夫向史達林打秘密報告《高崗、饒漱石事件始末》
第三章 兩次會議——1953年全國財經工作會議、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及其前前後後
第四章 一夜心潮——毛澤東心頭掠過的風雲
第五章 兩項決議——從《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到《關於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決議》
第六章 兩個高崗——尾聲
主要資料來源
後記

“高饒事件”

50年代初期,由高崗、饒漱石為陰謀分裂黨、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而組成的反黨集團。

高崗饒漱石都是20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黨員,建國前曾長期擔任重要職務。1952年11月,高崗調任國家計委主席。1953年2月,饒漱石調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這之後,他們出於個人野心和權欲,互相勾結,進行了一系列陰謀分裂黨、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活動。在黨中央醞釀召開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員的人事安排時,身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的高崗、饒漱石以為他們篡奪權力的機會到了。在1953年6月—8月召開的全國財經工作會議和9月—10月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期間,他們散布流言蜚語,捏造所謂的“軍黨論”,鼓吹“黨是軍隊創造的”;進行宗派活動,攻擊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負責人,吹噓自己。會後高崗還私下活動,要求由他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政務院總理,公開向黨要權要官。為了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以利 饒漱石 高崗

總路線的貫徹執行,毛澤東1953年12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向高崗提出嚴厲的警告,並提出關於加強

《高崗、饒漱石事件始末》《高崗、饒漱石事件始末》
黨的團結的建議,對高、饒的反黨罪行初步進行了清算。

1954年2月,中共中央召開七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揭露和批判了高、饒的反黨分裂活動。中共中央書記處還分別舉行高崗問題和饒漱石問題的座談會,但高崗、饒漱石毫不悔改,高崗以自殺自絕於黨和人民,饒漱石也企圖矇混過關。在黨的七屆四中全會上和全會後,高崗、饒漱石的反黨陰謀活動受到了全黨的揭露和批判,他們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企圖被徹底粉碎。

1955年3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代表會議,通過了《關於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決議》,決定開除高崗、饒漱石的黨籍,撤銷他們在黨內外的一切職務。同年4月,中共七屆五中全會批准了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作出的《關於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決議》。 七屆四中全會

相關連線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191965&mode=image&alsobuy_product_id=925735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