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

(一)“五反”的發動 (一)會議的進程 (一)問題的提出

概述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薄一波的回憶並帶有研究性質的有關中國當代史的專著。分上、下兩卷。分別論述了1949年到1966年間黨和國家有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重大決策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這部書是將個人的回憶和檔案材料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產物,被譽為“在我國黨內是一個重大的創舉”。

基本信息

作者:薄一波
ISBN:10位[7801998928] 13位[9787801998927]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價:¥88.00 元

作品賞析

薄一波曾著有《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這是他的回憶並帶有研究性質的有關中國當代史的專著。分上、下兩卷,上卷論述了1949年到1956年間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有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重大決策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
書中評述了中共黨內在農業合作化問題上爭論的是非,加快手工業改造問題上的得失等。書中對一般研究者感覺到很難處理的問題,沒有迴避。如中共建政以後,黨內的某些意見分歧,特別是毛澤東和劉少奇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等。本書對此沒有迴避,而是詳細地論證了黨內分歧的實際情況及其產生的原因。這對於澄清國內外的錯誤看法有極大意義。
薄一波的這部專著是將個人的回憶和檔案材料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產物,被譽為“在中共黨內是一個重大的創舉”,對中共建政以來的黨史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前言
一 接管平、津
(一)革命高潮的到來和先期赴北平的任務
(二)毛主席的談話和中央關於接管城市的指導方針
(三)平、津的做法和經驗
(四)進城以後鄉村仍然是黨必須關注的關鍵環節
二 新中國的建立
(一)七屆二中全會繪製的新中國建設藍圖
(二)關於《共同綱領》
(三)“一邊倒”的外交格局
三 劉少奇同志關於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的構想
(一)進城前的思索
(二)天津講話及引起的風波
(三)春耦齋講話
(四)幾點評說
四 平抑物價,統一財經
(一)組建新中國經濟工作的領導機構中財委
(二)金融物價的初步治理
(三)統一財政經濟
(四)初戰勝利的經驗
五 調整工商業
(一)緊縮銀根後私營工商業遇到的困難
(二)中央關於調整工商業的決策
(三)調整工商業的措施和成效
六 新區土改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
(一)黨對富農政策的歷史演變
(二)民主決策的一個範例
(三)實施情況和效果
七 貫徹防腐蝕方針,開展“三反”鬥爭
(一)在增產節約運動中察覺反腐蝕鬥爭的重要性
(二)發動民眾,雷厲風行地進行“三反”鬥爭
(三)處決劉青山、張子善
(四)不能忘記的歷史啟示
八 發動“五反”,打退不法資本家的猖狂進攻
(一)“五反”的發動
(二)關係全局的上海“五反”鬥爭
(三)要讓資本家重新靠攏我們
(四)在新的基礎上調整工商業
九 圍繞山西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問題的爭論
(一)爭論經過
(二)1950年爭論的繼續
(三)今天的反思
十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醞釀和制定
(一)1952年秋後的醞釀
(二)總路線的提出和最後確定
(三)回顧中的思索
十一 1953年夏季的全國財經工作會議
(一)財經會議的起因:修正稅制
(二)財經會議的召開和會上對我的批評
(三)周總理的結論和毛主席的講話
(四)“誤會”的解除
十二 統購統銷的實行
(一)嚴峻的糧食購銷形勢
(二)兩種“炸藥”中的選擇
(三)統購統銷政策的基本內容
(四)統購統銷制度的發展
(五)改革中的評說
十三 “一五”計畫奠定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一)“一五”計畫的任務和編制過程
(二)確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指導方針
(三)展開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工業布局
(四)從實踐中摸索的可貴經驗
十四 關於高、饒問題
(一)高、饒政治野心的膨脹
(二)高崗向黨發難
(三)饒漱石緊密配合
(四)高、饒問題的揭露和處理
(五)應該記取的教訓
十五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加速進行的轉折點
(一)關於浙江整頓和鞏固合作社問題
(二)農業合作化發展速度之爭
(三)失誤在哪裡
(四)對“五月變化”的一種分析
十六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出版
(一)為什麼編這部書
(二)建國後的“第一次調查”
(三)是非評析
(四)社會效果
(五)對農業合作化運動的估價
十七 資本主義工商業全行業公私合營
(一)出乎預料的速度
(二)大勢之所趨
(三)全行業公私合營形式的選擇
(四)成就和問題
(五)1956年底毛主席同工商界人士的一次談話
十八 加快手工業改造的得失
(一)我國手工業的特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二)建國頭六年手工業改造的進程
(三)加快改造帶來的曲折
(四)用發展的觀點看得失
(五)對三大改造高潮的幾點看法
十九 《論十大關係》形成前後的調查和探索
(一)調查和探索的目的
(二)匯報中提出的主要問題
(三)從聽匯報到論十大關係
(四)探索帶來的新風
二十 向科學進軍的兩項重大部署
(一)大規模經濟建設展開後面臨的新問題
(二)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
(三)制定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四)對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考
二十一 反冒進和八大的正確決策
(一)冒進傾向的產生
(二)為組織好1956年生產建設反冒進
(三)為拿出一個實事求是的“二五”建議反冒進
(四)在探索中形成八大的正確決策
(五)為編好1957年計畫繼續反冒進
上卷結語
二十二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一)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形成過程
(三)從講話到論文的發表
(四)《正處》的理論貢獻與實踐過程中的曲折
二十三 整風、反右派和修改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的論斷
(一)發動全党進行整風的意圖和方針
(二)從整風到反右派的轉變
(三)反右派鬥爭的嚴重擴大化及其教訓
(四)修改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的論斷
二十四 批評反冒進
(一)批評反冒進的經過
(二)毛主席對反冒進問題的分析
(三)今天的認識
二十五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制定
(一)成都會議的醞釀和討論
(二)八大二次會議正式制定總路線
(三)一點評析
二十六 “大躍進”的發動
(一)農業“大躍進”的發動
(二)全民大辦鋼鐵的由來
(三)“大躍進”第一個回合的得失
(四)從發動階段看到的問題
二十七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一)在“大躍進”中萌發人民公社的構想
(二)北戴河會議的討論和決議
(三)超階段空想的進一步發展
(四)從“共產風”看人民公社的弊病
(五)對幾個問題的初步探索
二十八 改進經濟管理體制的嘗試
(一)改進經濟管理體制的提出
(二)1956年改進經濟管理體制方案的形成及主要內容
(三)1957年擬定的改進工業、商業、財政管理體制的規定
(四)1958年的“放權”與“收權”
(五)今天的一些認識
二十九 鄭州會議開始糾“左”
(一)毛主席在“大躍進”的高潮中提出要“壓縮空氣”
(二)人民公社問題的癥結所在
(三)降低鋼鐵指標
(四)讀書、總結經驗與逐步認識客觀規律
三十 廬山會議的“反右傾”
(一)廬山會議的初衷
(二)彭德懷同志的信
(三)會議轉向:從糾“左”到“反右傾”
(四)“反右傾”的嚴重後果
(五)黨內鬥爭的深刻教訓
三十一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提出及初步實施
(一)違背客觀規律行事而造成的懲罰
(二)“八字方針”的醞釀過程
(三)“八字方針”的初步執行情況
三十二 《農村六十條》的制定
(一)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第一個碩果
(二)“三月草案”的形成和內容梗概
(三)“六月修正草案”的新突破和重要補充
(四)1962年的修改
三十三 《工業七十條》的誕生
(一)在調查研究中誕生
(二)條例的主要內容
(三)條例的試行
(四)對兩個問題的說明,
三十四 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調整
(一)科研、高教、文藝等條例的制定
(二)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
(三)成就和局限
三十五 “七千人大會”的召開
(一)大會始末
(二)對“大躍進”以來所犯錯誤的分析
(三)犯錯誤的根源何在
(四)幾點看法
三十六 西樓會議和進一步調整國民經濟的措施
(一)實事求是精神的體現
(二)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
(三)西樓會議在調整經濟中的作用
三十七 八屆十中全會和強調階級鬥爭
(一)會議的進程
(二)對形勢的不同看法和對“黑暗風”的批判
(三)包產到戶問題引起的爭論
(四)為何發生對“翻案風”的批判
(五)重新強調階級鬥爭及其失誤
三十八 開展城鄉“四清”運動
(一)“四清”運動的由來和《前十條》的制定
(二)運動的初步開展和《後十條》的制定
(三)《後十條》的修正和“左”傾錯誤的發展
(四)《二十三條》制定前後的思想分歧
三十九 關於防止“和平演變”和培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一)防止“和平演變”問題的提出
(二)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措施
四十 試辦托拉斯
(一)問題的提出
(二)試辦方案
(三)試辦的初步成效和遇到的矛盾
(四)初步總結
四十一 “三五”計畫的制定與三線建設的展開
(一)“吃穿用計畫”的提出
(二)三線建設
(三)成立小計委與備戰計畫的形成
(四)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四十二 文化領域的大批判
(一)毛主席關於文藝工作的兩個批示和各個領域批判的開展
(二)對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批判
(三)從《二月提綱》到《五·一六通知
(四)歷史的教訓和啟迪
四十三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十年的經驗與教訓
(一)關於階級鬥爭
(二)關於經濟建設
(三)關於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四)關於黨的建設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