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的幻覺》

《馬歇爾的幻覺》

《馬歇爾的幻覺》在歐美被稱做是“電影戲劇”,被評論家譽為戲劇、電影、電視、美術、動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之外的“第八種藝術”。

基本信息

簡介

《馬歇爾的幻覺》《馬歇爾的幻覺》劇照

馬歇爾的幻覺》表演形式於1980年誕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戲劇咖啡館。《馬歇爾的幻覺》創作於2003年,也是馬歇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巴黎首演後,該劇又在比利時、加拿大、日本等地演出,北京的演出則是它全世界巡演的最後一站。在劇中,鄉巴佬藝術家馬歇爾不斷抱怨現實中的一切,於是他分不清戲裡戲外,無法控制地穿梭於現實和虛幻中去尋找真相。在舞台上,馬歇爾對節奏的把握使他在表演中能夠自如地穿梭於兩個空間,像魔術師一樣通過自己的身體和影像的結合為觀眾展示他那些幻想的畫面,國外媒體評論說“忘了是戲劇,忘了是電影!一片混亂,觀眾徹底失去方向。”神奇的“電影戲劇”《馬歇爾的幻覺》作為2005年法國文化年的閉幕演出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該劇在歐美非常流行,因為把戲劇電影動畫甚至魔術等玩意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的超現實的視覺效果令人咋舌。

內容介紹

《馬歇爾的幻覺》《馬歇爾的幻覺》劇照
生性開朗幽默的鄉巴佬藝術家馬歇爾正在喋喋不休地抱怨,抱怨一切,一刻不停。一種病毒侵染了他的大腦。沒有了夢幻的馬歇爾,就只剩下了最壞的那一半自己。尤其是他的夢境都是在18世紀,女主角也總是同一人。但是,女主角煩透了那些布景、服飾和浪漫的美文,現在,年輕的她喜歡把自己變成數字機器人,在千變萬化的特技效果中自娛自樂……現代世界侵擾了馬歇爾幻想世界的核心部分,這讓他變得歇斯底里。
他在解夢人那裡的抱怨不起任何作用,別人只是安慰他說夢中的幸福一定會到來。很想知道究竟是別人還是自己出了問題,馬歇爾在一個朋友的建議下決定去見一個可能對他有幫助的人。朋友在他耳邊嘀咕了一個名字和一個地址。觀眾們聽不到,只知道並不是一個心理醫生。

馬歇爾來到醫生的候診室,電影-戲劇從這裡開始。有一位女士已經坐在那裡(螢幕上)。他們之間開始對話。戲劇和電影之間互相注視著,傾訴著……但在話語之外,馬歇爾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緒,那些奇思異想不斷來攪亂他的精神。(這些思緒會閃現在螢幕上)。在對話的過程中,明顯的事實是馬歇爾分裂成了兩個自己:一個是從前充滿激情、積極樂觀的自己,另一個是現在消極易怒的自己。護士來通知他們“醫生”會遲到半個小時。那位女士藉此時間出去購物。只剩馬歇爾一個人。他趁此機會又讓他18世紀的女人在他虛幻世界的螢幕上亮相……但是那個女人卻在此把她新的數碼造型轟轟烈烈地展示了一番。

故事的核心——與前一個一模一樣的馬歇爾第二——走進了候診室。第一個馬歇爾於是意識到螢幕上的候診室跟自己所在的(舞台上的)這個同出一轍。只是,第一個馬歇爾越是消極地對待一切,第二個越是表現得從容,充滿激情,對一切都好奇,並從另外一個積極的角度重新把第一個馬歇爾看過的問題賦予了新的觀點。兩人進行了一番激烈的唇槍舌戰。雖然他們擁有相同的記憶和回憶,可是面對現實的態度卻把他們對立起來。第二個馬歇爾的未婚妻出現了(也即第一個馬歇爾的女主角),穿著牛仔褲運動鞋。馬歇爾立即開始禱告,並製造了浪漫的燈光效果和舞台布景,但這些都無濟於事,女主角絲毫沒有認出他來,轉身離開。他迫切想要弄明白這種幻覺來自何處,為何存在。於是兩個馬歇爾合二為一,重新組成一個個體,去追溯更遠的過去。一個巨型嬰兒的畫面出現,他走進畫面以期找回記憶,就在他要記起一切的時候,女病人回來了。

《馬歇爾的幻覺》《馬歇爾的幻覺》劇照
女病人這時候告訴馬歇爾實際上他來見的人就是自己……候診室就是她的治療室……她實際上並沒有離開,而是躲到了觀察鏡的後面!從劇目一開始交錯出現的人物都來到了候診室,一起轉向觀眾,然後問好!馬歇爾大嚷起來。這不可能是真的。他不是在演戲,這個候診室是真實的。迷茫的馬歇爾分不清戲裡戲外,陷入了絕望的無底深淵。我們在螢幕上看到當晚的觀眾入場。演出就在一個候診室里進行著。馬歇爾依然被囚禁在自己的幻覺和臆想中。能夠把夢境和現實分開的那一絲線索也消失了。馬歇爾用盡全力讓那個女人走出他的夢境,也即囚禁她的那個畫面。兩個馬歇爾又在他自己身上對立起來……他又得重新追溯到嬰兒的畫面來尋找真相……

揭示為什麼是這個女人,為什麼總是一樣的話語,為什麼是18世紀的背景,為什麼總是試圖把不真實地變成真實,為什麼是電影和戲劇,為什麼會有這個把它們結合到一起的情結……

24載歷程

《馬歇爾的幻覺》《馬歇爾的幻覺》劇照
電影-戲劇24載

2004《馬歇爾的幻覺》巡迴演出

交叉歌曲

2003《馬歇爾的幻覺》

2001與Zazie和TrickyHolgado共同演出《馬歇爾和程式》

2000與AnoukGrimberg演出《馬歇爾在鄉下》

為Astérix樂園製作兩部電影-戲劇:《萬年魔術》和《螢幕上的奧德賽》

在《贖罪的MichaelWinterbottom》中擔任演員
1999馬歇爾總結試驗電影-戲劇

《馬歇爾的幻覺》《馬歇爾的幻覺》劇照
蟬劇院演出《馬歇爾到巴黎》

與IsabelleCarré共同為凱撒頒獎典禮開幕

與Zazie進行電影-戲劇二重唱

1998在左岸劇院演出《馬歇爾到巴黎》

1997創作《馬歇爾到巴黎》

《偶然和巧合》中演出

1993巴士底的派隊,在巴士底歌劇院為慶祝CharlesTrenet80歲生日演出。

1992CharlesTrenet的專集《我心飛翔》的音樂改編和製作

1991電視和鋼琴的電影-戲劇

1989擔任貝佳(MauriceBéjart)的助手,製作法國大革命兩百周年紀念演出《1789和我們》以及舞蹈大師JorgeDonn的最後演出《上帝的小丑Nijinsky》

歌手Maurane的短片《所有的媽媽》

1987超大規模製作:Manoë

(四個半小時35mm,400個舞者,歌手,交響樂隊,四大洲巡演)

1985創作兩部電影-戲劇:《比利時製造的阿瑪德斯》,《另一個》,首次轟動觀眾和媒體

《馬歇爾的幻覺》《馬歇爾的幻覺》劇照
1984比利時軍隊電影部導演。

1983電影-戲劇新作:登記號44.088

在RTL(線上廣播電視)自編自演每日一集的諷刺節目

1982參加著名法語電視節目《環繞世界的比賽》並奪魁

1981創作出令人難以置信的電影-音樂戲劇

香頌3大賽一等獎

80年11月 電影-戲劇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戲劇咖啡館“LaSoupape”問世

情結的由來

《馬歇爾的幻覺》《馬歇爾的幻覺》劇照
十一歲的時候,我剃了個光頭,因為有好多想法生出來。

我打開日記。紙張不會嘲笑我,所以我把秘密傾訴給它:我夢想莫利哀和卓別林做鬼臉,搖曳的燭光和查理的電影巧妙地結合,而我再錦上添花,喚來莫扎特的優雅,柏遼茲的激情,巴赫的莊嚴……我在想像之中飄飄然,仿佛已經完全做到了。

那時的日記里有三欄。戲劇,電影,和我當時熱衷的第三樣。那時的我,在漆黑的深夜,在木板樓梯上走一刻鐘的貓步回到客廳,黑暗裡打開電唱機,戴上耳機,一把洗碗刷充當我的話筒,在想像的掌聲中走進聚光燈下,開始我忘情的歌唱。我無聲的模仿著Brel在聚光燈下的王者姿態,Queen和Bécaud爭相為其伴奏。我不遺餘力地模仿著,當“我的”音樂家們出現在客廳白色的牆壁上,我就坐到鋼琴前,雖然鋼琴蓋子一直是關著的,在無聲的和弦之下,一切都糅合到了一起……電影螢幕上的演員,法蘭西喜劇里蹦蹦跳跳的小丑們……我體驗著對舞台極度的熱愛,無數次陶醉其中……我幻想著觀眾的掌聲,歡呼,召回。一圈過後,我又踩著貓步,幸福得回到樓上。這三欄持續了很多年……直到我的super-8攝像機讓我有機會把它們集合起來,做成一個……,簡單說來,是一頁普通的紙,但是在這張紙上,畫面、文字和注釋不斷在渾然中築成一體。

創作意圖

《馬歇爾的幻覺》《馬歇爾的幻覺》劇照
馬克探索電影和戲劇的結合已經快25年了。

25年來,他一直在尋找舞台和螢幕之間的平衡。電影-戲劇不能被簡單地看作是一個演員在舞台和電影螢幕之間進進出出並與之對話。電影-戲劇不是個簡單的把戲。它和任何其它藝術形式一樣,是一種模具,讓各種情節熔合其中。

如果說它的視覺規則不變的話(也即在舞台上放置一個大螢幕,有時還會有懸在舞台上方的第二個),它的情節卻是各不相同的。應該給電影-戲劇長大的空間。更多地相信它的協調能力,而不是表面看起來的混亂。馬克一直力圖使界限消失,使概念淡化。

“如果開場10分鐘後,觀眾們仍然在想投影的畫面,那我就失敗了!”在思考“電視裡”有什麼之前,人們滿足於觀看它。電影-戲劇的生命力是簡單地存在於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還是它獨有的講故事的能力?通過《馬歇爾的幻覺》,馬克作了一個總結。形式和內涵的總結,也是他自己的總結。他用一個情節、一個從未有過的獨特結構,為自己的這個創作階段畫上了句號。“這是進入下一步之前最後的花束……”

評論

《馬歇爾的幻覺》《馬歇爾的幻覺》劇照
一一費加羅周刊

“馬歇爾發明了第八種藝術!

令人震驚!奇蹟!幻覺!找不到語彙來形容馬歇爾的表演。戲劇,電影,動畫,電視,音樂,舞蹈……大師在他的作品中把所有這些藝術形式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一一世界報

“馬歇爾發明了電影戲劇。蒙太奇手法的運用使得畫面真實自然,無人工造作的痕跡。螢幕畫面被恰如其分地戲劇化,從而完美地與真實的舞台戲劇表演融為一體,同時,戲劇部分也保留了足夠的自由度,避免落入陳規。馬歇爾在電影戲劇的道路上獨自實踐著、思考著。縱深發掘這門藝術。”

一一觀點報

“令人驚訝!有這樣一個另類演員:他把電影螢幕,戲劇背景和電視搬到舞台上,然後呼嘯其中,唱著,跳著,滑稽地模仿著。近乎瘋狂!他把現實撕碎,把畫面扭曲,把幻象打破。是巴黎最現代的演出。”

一一費加羅報

“特殊事件!滑稽,感人,深刻,特別。總之棒極了!巴黎的舞台上總算出現了打破俗套的新鮮事物。通過聯繫戲劇和電影,馬歇爾把兩者的技術、技巧、感覺、奧秘發揮到了極至。包含著比任何純粹的現實描寫或虛擬的想像更豐富的內涵。直接、清晰地把信息傳達到心靈。多角度的完美。”

一一戲劇報

“馬歇爾正在革命性地改變法國的戲劇!令人目瞪口呆!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稀有的特徵:馬歇爾是個運用技法的天才(他到底如何做到?沒有人知道),同時,他在舞台上的形象卻是一個地道的丑角。試圖把電影(或影像)同戲劇結合到一起的嘗試從二十年前就開始了,但成功的例子很少。我們曾經熟悉HenriGruvman所做的戲劇嘗試,甚至是魁北克人RobertLepage和義大利人GiorgioBarberoCorsetti,這些曾經玩弄戲劇和投影於股掌之間的大師們最終也沒能逃脫失敗的命運。馬歇爾勝人一籌。他的成功在於他在遊戲畫面、征服畫面的同時,保持著那個義大利式的角色:史匹柏時代的阿爾乾(義大利丑角的代表)。這是個奇蹟。”

精彩劇照

《馬歇爾的幻覺》(圖)《馬歇爾的幻覺》
《馬歇爾的幻覺》(圖)《馬歇爾的幻覺》
《馬歇爾的幻覺》(圖)《馬歇爾的幻覺》
《馬歇爾的幻覺》(圖)《馬歇爾的幻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