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

《食品公司》是由羅伯特·肯納導演的一部紀錄片,片中向人們展示了,美國超市里各種食品的誕生過程,在飼料中添加激素、抗生素等。美國食品生產行業廣泛採用的一些技術,給人們的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食品公司》《食品公司》
在這部紀錄片當中,電影人羅伯特·肯納(Robert Kenner)首次揭開了美國食品工業那蓄謀已久的神秘面紗,針對的是其在政府部門的管理機構--農業部(USDA)和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授意之下,如何拿捏住消費者背後高度機密化的薄弱環節的。

說是驚悚片不過份,更是投進超市的一枚炸彈。毒菜、毒奶上了頭條還可以避,但食物鏈無聲無息給大財團壟斷,我們被迫啃掉怪物:高速長大的雞、抗農藥的土豆、不會爛的番茄。跨國公司在政府默許下,劫持生產方式,橫手將食物變種,無視環境生態及公眾健康。個案之一:因為便宜,牛場該用栗米餵牛,令牛肉染變種大腸桿菌,毒害者每年以萬計。導演明察暗訪,抽絲剝繭,訪專家證人,也找到和大企業對抗的良心個體戶,每個結論皆觸目驚心。我們吃的,真的很可怕。

毫無疑問的是,我們確實得到了擁有著更多胸脯肉的養殖雞、更完美的豬排、能夠抵抗殺蟲劑的侵蝕的大豆種子,甚至還有不會變質腐爛的西紅柿……但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昂貴的,那就是時刻得遭受全新的大腸桿菌的危害--每年都會導致大約7.3萬美國人的生病。與此同時,我們還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廣泛且普遍存在的肥胖症,特別是在兒童中間異常地流行,還有就是在成人群體裡已經達到一種趨勢的糖尿病了。

影評

2008年的多倫多電影節和2009年的柏林電影節上,一部名為《食品公司》的紀錄片引起了廣泛關注。片中向人們展示了,美國超市里各種食品的誕生過程,在飼料中添加激素、抗生素等。美國食品生產行業廣泛採用的一些技術,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紀錄片《食品公司》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進行了小規模的放映,一些美國肉製品商已經聯合起來抵制影片,認為影片存在大量誤導消費者的信息。不過本片導演羅伯特·肯納表示,這部紀錄片的主要的目的是喚起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呼籲消費者以實際行動支持企業以天然方式生產食品。

視頻預告

影片相關 

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放心地吃到嘴裡的?
《食品公司》以面對面地採訪和交流的方式,邀請了各類專家對美國的食品現狀做出了定論和總結,包括《快餐國家:全美膳食的陰暗面》(Fast Food Nation: The Dark Side of the All-American Meal)的作者埃里克·施洛瑟(Eric Schlosser)--後來經電影人理察·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操刀改編,這本小說於2006年被帶上了大銀幕;還有《雜食動物的困惑》(The Omnivore's Dilemma)的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然後是比較有想法的社會企業家,有來自於加州岩石地農場(Stonyfield Farms)的加里·赫什伯格(Gary Hirshberg)以及維吉尼亞州的多元農場(Polyface Farms)的喬爾·薩拉汀(Joel Salatin),他們將會一一道出令人震驚的真相:目前對加工行業的壟斷行為會如何對食品健康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我們這些消費者在中間又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促進角色呢?
一直在電視領域製作紀錄片的羅伯特·肯納第一次將目光瞄準了電影工業,最終憑藉著這部《食品公司》叩響了好萊塢的大門,徹底且全神貫注地深入挖掘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食品加工業……其實肯納之所以會產生製作這樣一部紀錄片的想法,主要還是因為他從埃里克·施洛瑟的小說中獲得了太多的創作靈感,肯納說:“其實我和施洛瑟已經合計了許久,就想找個機會,讓他的那本被改編成電影過的小說《快餐國家》以紀錄片的形式重新呈現出來,但是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這個願望始終沒有實現。後來為了製作這部《食品公司》,我們坐在一起開始討論裡面的內容,意識到現在所有的食物似乎都在向‘快餐’靠攏,而且其中的加工流程,也都被歸類到了‘ 速食文化 ’的行列當中。”
確實,只要我們在超市的食品專櫃中仔細地瀏覽觀察的話,就會發現裡面的商品正在一點一點被快餐所取代,對這方面頗有研究和建樹的埃里克·施洛瑟說:“由於消費者所凝聚出來的巨大的購買力,促使著速食工業正在逐漸地改變美國整體的食物系統……所以即使你是在超市里買食物,也會傾向於去挑選那些來自於食品加工廠或供應商服務的速食連鎖店的產品。”
差不多就在7年前,羅伯特·肯納埃里克·施洛瑟第一次開始商討,將與食品加工業有關的內容製作成一部紀錄片,究竟存在著多大的可能性?肯納說:“隨後,影片從籌備到拍攝完畢,又花掉了我們兩年半的時間,比當初預計的長了一些,因為我們被好多需要在影片中呈現的地方一次又一次拒絕,但我和施洛瑟卻從來沒有放棄過。”
《食品公司》自然也受到了埃里克·施洛瑟和他的小說《快餐國家》極其深遠的影響。
即使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在製作《食品公司》的過程中,幾位參與進來的電影人仍然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和震撼,羅伯特·肯納說:“就在我們準備好了去探尋食品的加工作坊的時候,一個女人卻對我們說出了一番讓人無比震驚的話……她叫芭芭拉·科瓦奇克(Barbara Kowalcyk),她兩歲的兒子凱文因為吃了帶有細菌的漢堡包,而死於大腸桿菌感染,現在的她正致力於嘗試著讓美國的食品體系更加地安全,至少對於她來說,這是惟一能夠撫平她痛失愛子的悲傷的方法。

食品加工業的壟斷行為
對於目前的食品工業體系來說,如何體現它對一個國家的價值,就成了《食品公司》的一個值得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麥可·波倫說:“所有的食品都在向‘物美價廉’邁進,也使得它們越來越像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其他消費品,令我們漸漸地失去了‘食物從何而來’的認知,失去了接收相應的信號的能力。”
而在這些龐大的食品公司與華盛頓特區之間,也存在著耐人尋味的聯繫,直接影響了食品加工業的發展,製片人伊莉斯·佩爾斯坦說:“我們發現食品體系設法通過了一些非常有利的法律條例--舉個例子,大型的農場式工廠,並不被看成是真正的生產地,所以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其他工廠所面對的那些非常有威懾力的限制。最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些條款似乎都是自發成為一個體系的,並沒有受到強制的託管,結果卻是在為這個行業做最大程度的服務。”

幾位電影人在製作《食品公司》的過程中,還發現即使不採用這種過於工業化的處理過程,仍然可以供給整個美國的食品需求,麥可·波倫說:“本來,為食品進行加工,就是為了改善美國國民的整體健康狀況,所以質量、數量和收益,都不是用來衡量健康食品體系的惟一標準……當然,數量確實可以將人們的健康提升到一個點上,但在那之後,就是質量和多樣性起決定性的作用了。不過,如果假設工業化的食品系統是在讓每一個人更好地成長和維持住良好的健康,本身就是極端錯誤的,而且現在看來,已經對人的身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危害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