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故事》

《音樂·故事》

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的欄目。該欄目以專題片的形式來講述古今中外音樂史上發生的傳奇故事,既介紹音樂家的情感故事、經典作品背後的故事、演出的台前幕後的故事,同時還會挖掘有關樂器、樂譜、音樂廳、音樂節、音樂學院的感人故事。在這裡,您可以看到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卡拉楊、美國音樂大師列奧納德·伯恩斯坦等等樂壇大師的成長經歷及不為人知的故事。

基本信息

簡介

建立時間: 2008-10-22

(圖)《音樂·故事》《音樂·故事》

綜旨:該欄目以專題片的形式來講述古今中外音樂史上發生的傳奇故事,既介紹音樂家的情感故事、經典作品背後的故事、演出的台前幕後的故事,同時還會挖掘有關樂器、樂譜、音樂廳音樂節、音樂學院的感人故事。

欄目類別

普及類:
向觀眾介紹音樂歷史和各種樂器樂理等相關知識, 講述古今中外音樂史上發生的傳奇故事,引導觀眾更好地欣賞音樂。

播出時間

周一至周五17:50 21:16

周二至周六09:57 15:30 周日17:50 節目時長:20分鐘

主持人

(圖)《音樂·故事》王雪純

王雪純 1993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同年開始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部工作至今,主持過《正大綜藝》、《環球》等欄目若干。音樂頻道成立後擔任《音樂·故事》主持人,喜愛古典音樂

個人資料
姓名:王雪純
性別:女
籍貫:北京
民族:漢
出生日期:11月22日
學歷:澳大利亞墨爾本傳播學碩士學位
職業:主持人。
優點:環保意識強。書包里永遠放著布兜,買東西儘量少用塑膠袋。還總是隨身帶著勺子,去餐館儘可能不用一次性餐具。積極呼籲電池回收管理。
缺點:惰性強。條理差。抱負小。脾氣大。
最大的優點:知道自己有什麼缺點。
最大的缺點;老覺得自己有好多優點。
日常體育鍛鍊:走路,瑜珈游泳,羽毛球。
工作經歷

(圖)《音樂·故事》王雪純

1993年6月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分配至中央電視台國際部工作。於1994年開始擔任《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正大綜藝》是向中國電視觀眾介紹海外風情及世界各地文化風貌的欄目,多年來頗受觀眾歡迎。除演播室主持外,王雪純同志還隨節目組在各地拍攝外景及採訪。工作中還曾主持了電視英語教學節目以及中央電視台和文化部組織的大型文藝晚會若干。在主持節目之餘也多次編導節目,並參加多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翻譯了幾部紀錄片的英文腳本。1997年,被授予第十二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主持人單項獎及第三屆全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銀獎。同年被評為廣電部“十大傑出青年之一”。1999年獲“金話筒”金獎,被授予“全國十佳電視節目主持人”稱號。幾年來參與錄製的《正大綜藝》《環球》欄目多次獲得台內或更高級獎勵,如“星光獎”優秀欄目等。2002年擔任國際部《正大綜藝》節目製片人之一。音樂頻道成立後擔任《音樂故事》主持人,喜愛古典音樂。
在1987央視四大名著系列《紅樓夢》中,王雪純為晴雯配音。
在1988央視四大名著系列《西遊記》中,王雪純為紅孩兒配音。
在2009年 在澳大利亞巴茲馬克電影公司出品的《澳洲亂世情》為妮可•基德曼 飾 莎拉•阿什利配音

音樂頻道

(圖)《音樂·故事》《音樂·故事》

2004年3月29日,中央電視台開播音樂頻道。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以播出中外古典音樂和世界各民族音樂為主要內容,大力弘揚中國民族音樂。在節目的安排上,既有欣賞性節目又有普及性節目,既有觀眾參與的互動節目又有音樂諮詢類節目。每天播出18小時,每6小時為一單元,首播一次、重播二次。該頻道共設十二個欄目,以《CCTV·音樂廳》、《經典》、《民歌·中國》、《影視留聲機》、《風華國樂》、《風華國樂周末版》、《星光舞台》、《每日歌曲》、《音樂人生》、《音樂告訴你》、《百年歌聲》、《音樂·故事》等組成。

擁有朱軍管彤劉芳菲魯豫等眾多知名主持人組成的主持群,頻道依託央視強勢的戰略平台和獨享的政策資源,現已發展成以政府和機關的領導及工作人員、都市領、企業精英、音樂工作者及愛好者等中高收入者為核心收視人群,以播出中外古典音樂和世界各民族音樂為主、頂級演唱會和經典流行音樂為輔的專業音樂頻道。

音樂頻道以“享受音樂·感悟人生”為主題詞,其頻道定位是,在欣賞性的基礎上加大普及音樂知識的力度,引導和提高國民音樂素質和欣賞水平。為電視觀眾搭建一個了解、欣賞、認知音樂的平台,看音樂頻道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品味。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全線覆蓋一線省會城市,全國落地覆蓋率達30%以上,其中上海、北京均為100%,廣東、天津、江蘇、浙江、重慶、四川等地達50%以上。

合作方式

頻道合作;欄目冠名合作;指定贊助產品;廣告宣傳;企業(或地方)專項演出活動;軟性植入等。

廣告價格

提示:媒體方廣告價格經常會有調整,以媒體方的最近價格為準。

廣告時段

5秒

10秒

15秒

20秒

25秒

30秒

《音樂故事》

7,600

11,400

14200

19,300

22,700

25,600

故事之--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

名琴傳奇

(圖)《音樂·故事》《音樂·故事》名琴傳奇

幾百年前的一個秘密
引來了無數人的好奇與探索
流傳至今的提琴
帶來了數不勝數的離奇故事
它是富商們的投資工具
更是提琴家眼中的無價之寶
給人帶來激情與欲望,野心與夢想的琴中極品
這就是斯特拉底瓦里提琴
2006年的5月,一把約有300年歷史的義大利小提琴在紐約克里斯蒂拍賣行,以超過350萬美元的天價打破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拍賣紀錄,成為拍賣史上價格最昂貴的單件樂器。這把高價拍賣的小提琴叫做“哈默”,因為曾經被一位叫哈默的瑞典收藏家收藏而得名。許多人可能會問,一把小提琴居然能以幾百萬美元的價格拍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它為什麼有如此高的價值?這把琴是誰做的?還有沒有其它像這樣價值連城的樂器呢?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音樂·故事》欄目將開始帶您走進著名而又神秘的提琴製作家族,為您講述那些著名的樂器以及他們背後的離奇而又鮮為人知的故事,並跟隨一位年輕的小提琴家一起踏上尋琴的道路。
斯特拉底瓦里瓜納里都是提琴製作大師安得烈·阿瑪蒂的徒弟,他們師徒三人創造了史上最偉大的三大制琴家族。瓜納里的家坐落在克里莫納的聖多明尼哥廣場上,離斯特拉底瓦里的住所只有一屋之遙,而在街的盡頭拐角處,住的竟是他們的老師阿瑪蒂!這樣的情景就像我們看到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都住在同一條街上一樣奇妙。
斯特拉底瓦里琴和瓜納里琴在現代被小提琴家尊崇的程度是驚人的。帕爾曼、梅紐因、慕特,這些世界著名的提琴家們用的都是斯氏琴,梅紐因還有一把瓜納里琴;海菲茲和斯特恩、祖克曼偏好於瓜納里琴,即使這樣,海菲茲和斯特恩同時也擁有斯特拉底瓦里琴。現存的瓜納里琴只有250-370把,他們之中的極品與斯特拉底瓦里琴一樣天價。
這兩大名琴,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悅耳宏亮的滋潤音色,這自然是他們的共性;相對而言,斯特拉底瓦里較為溫暖,委婉流利的音色有時似管樂器般清純亮麗,有時又恍若天鵝絨般溫馨柔媚。斯特拉底瓦里最適合不以外表的炫技、音色見長的內在型演奏,能夠充分體現作品和演奏家高貴宏偉的風格以及深邃的意境。
200多年前,在克雷莫納這個義大利北部的小城,安東尼奧·斯特拉底瓦里已經製作了好幾年的小提琴,他一直使用的是他的老師傅尼柯拉·阿瑪蒂的構圖。然而,在某一天,他卻背離了師傅的構圖,使用了一種專門準備的楓木和雲杉木,改變了小提琴原有的尺寸和一些小的細節。這是一次前途未卜的試驗。
很快人們就發現,斯特拉底瓦里已經超過了自己師傅的制琴技術,他製作的每把琴都非常出色,無論琴型、板面弧度、木板厚度、製作細膩、油漆、琴頭雕刻等,都達到了完美的地步....

相關欄目

日播欄目:《風華國樂》 《音樂·故事》 《CCTV·音樂廳》 《經典》
《民歌·中國》 《影視留聲機》 《每日歌曲》 《音樂告訴你》
周播欄目:《音樂人生》《百年歌聲》 《風華國樂周末版》 《星光舞台》

相關詞條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