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仁銘》

《韓仁銘》

《韓仁銘》,碑名全稱為《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為東漢後期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前聞熹長韓仁卒後的墓志銘。該碑現存於河南滎陽市文物管理所院內。

簡介

韓仁銘全拓韓仁銘全拓
《韓仁銘》,碑名全稱為《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為東漢後期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前聞熹長韓仁卒後的墓志銘。此碑高185厘米,寬97厘米,碑額陰刻篆書為“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共兩行,每5字一行。銘文共154字,為隸書,共8行,行存17至19字不等,字皆完好,唯缺右下一角。該碑現存於河南滎陽市文物管理所院內。

發現

據《金石存》記載:此碑金哀宗正大五年出土以來,迄於明代,如都元敬、趙子鑿,清代如顧亭林、顧南原等,“搜輯古碑殆遍,此碑還在京索間,絕無知之者,至劉太乙續金石錄》始載之,近乃遍粥於世矣”。公元1228年(金正大五年),韓仁銘由河南省滎陽縣令李天翼(字輔之)發現而得之,清康熙年間又曾一度散失,後又發現。碑文左側刻有金正大五年趙秉文和正大六年李天翼跋語和李獻能題銘,詳述該碑出土情況,以及韓仁做官的政績和不幸短命後,上級官員令地方以少牢祭祀,以示褒揚的情況。

特點

韓仁銘韓仁銘
此碑文字型疏朗,結字方整疏闊,行筆斬截勁利,氣度雍容典雅,為漢隸成熟期著名的作品之一。碑額篆書結體長短隨字結構,行間茂密,和而能變,與碑文隸書同出一人之手,世稱雙絕。清楊守敬評其“清勁秀逸,無一筆塵俗氣,品格在《百石卒史》(《乙瑛》)之上。”翁方綱謂其碑額篆書“長短隨勢為之,此與《張遷碑》額皆漢隸之最得勢者”(《兩漢金石記》)。康有為《廣義舟雙楫》說“《李孟初》、《韓仁銘》皆以疏秀勝。”實乃秀而不疏,精神從容,淳古超塵,神情怡然,悠揚灑落,是漢隸中的逸品。

賞析

韓仁銘韓仁銘
《韓仁銘》碑屬於標準隸書,趙秉文題記中有“字畫宛然,頗類《劉寬碑》書也”。與《劉寬碑》書法風格相接近,更與著名碑刻《熹平石經》同年刊刻。《熹平石經》相傳為著名學者、書法家蔡邕所書,雖然有著嚴整的規矩和方勁峻厚的形,但由於校正經文和規範文字的實用目的,“是對兩漢隸書的總結”(范文瀾語),故在當時僅起字帖作用,未能在藝術上作更大的追求,它布若運算元,缺乏自然的姿致和動人的情性,是規範的樣板,是為漢碑中的“館閣體”。而與之相比的《韓仁銘》則是一幅具有勃勃生機的優秀作品,除具《熹平石經》之長標準、典範外,又融入了書寫者的自由和縱逸,因此更接近書法作為藝術的本體特徵,無論是點畫還是結體章法都富有參差變化之妙,自然而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