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郎》[金基德電影]

《阿里郎》[金基德電影]

影片片長1小時40分鐘,講述金基德患社交恐懼症後隱居在一個山間木屋的生活,令人驚奇的是,從編劇、導演、演員、剪輯、音效、攝像、主題曲演唱全部都由金基德一人搞定。入圍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影片《阿里郎》,於法國當地時間5月13日下午5點首映。韓國導演金基德出席首映。

基本信息

影片概述

影片片長1小時40分鐘,講述金基德患社交恐懼症後隱居在一個山間木屋的生活,令人驚奇的是,從編劇、導演、演員、剪輯、音效、攝像、主題曲演唱全部都由金基德一人搞定。除他之外,在影片中出現的惟一“活體”就是他養的一隻流浪貓。金基德在片中不斷以人格分裂般的方式進行表演:他一會兒扮演對自己拷問的人,一會兒扮演回答這些拷問的自己,一會兒又變成剪輯這些畫面時發出嘲弄笑聲的金基德。在這些自問自答中,金基德對自己自2008年來離群索居生活的原因進行了反省,他提到《悲夢》拍攝時女演員發生意外、遭遇助理導演背叛、電影節受寵卻國內票房慘敗帶來的自我懷疑、韓國社會的問題等等。在表述中不時飲酒、痛哭、自嘲,以及大段的粗口咒罵和高聲歌唱。除了自問自答外,片中還有大量的金基德隱居期間的生活細節描寫,包括自己製作咖啡機、用雪水洗臉、如何製作食物、甚至於每天早上起來大便等等。影片的最後,金基德自己製作了手槍,帶著手槍開車前往市區,在不同地點扣動扳機,仿佛象徵將過去的自己一一殺死。片中大量的問答、自白和生活細節描寫,讓這部電影顯得像一次金基德自己對自己做出的獨家專訪。

影片看點

《阿里郎》劇照《阿里郎》劇照

《阿里郎》原是韓國傳統民謠,講述悲傷的愛情故事,但後來演變成表達韓民族悲傷和民族感召力的精神符號。金基德選擇《阿里郎》作為主題曲和片名,有他自己的深意。金基德曾以《空房間》、《撒瑪利亞的女孩》、《漂流欲室》等片揚名國際電影節,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坎城、威尼斯、柏林的多次青睞,獲得過威尼斯和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與國際聲譽相比,金基德在韓國國內十分不受待見,票房慘敗、惡評不少,一度讓金基德發誓影片不再在韓國本土發行。加之2008年之前,因為發生女演員拍攝意外、導演助理盜用劇本等等事情,讓金基德更加心灰意冷,並產生了再也拍不了電影的恐懼,之後他稱患社交恐懼症而上山隱居,拒絕與外界發生關係。《阿里郎》就是他闊別電影三年後的作品。在影片的後半部他一再提及國際電影節對自己的支持:“如果這些電影節沒有發現我,我就只是一個票房慘敗的導演而已。”因為以上種種原因,金基德的此次亮相顯得格外受關注。他在影片放映前走上舞台,一身深灰衣褲,頭髮花白,挽成髮髻,他說:“在過去十多年裡我拍了15部電影,也獲得了很多電影節和觀眾的認可,但是現在我希望用這樣一部電影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給自己一個機會去重新看待電影,以及重新思考自己到底要拍什麼樣的電影。”

影片評價

一位來自法國的記者表示,導演的經歷、電影製作和主題都很新奇,他覺得值得思考。

一位來自中國的記者則表示,導演多次在片中提及過去的成就,以及太多個人特寫,讓他覺得頗有自戀的感覺。而更多的觀影記者均提到金基德的個人遭遇,並表示同情和鼓勵。

榮獲獎項

2011年5月,影片《阿里郎》入圍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在2011年7月21日到31日期間在波蘭布魯斯勞舉行的新地平線國際電影節(NewHorizons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緊急的指導的電影《阿里郎》得到最高大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