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尋寶記》

《阿福尋寶記》

《阿福尋寶記》是一部由徐蘇靈執導的電影,該片由齊衡、李守成等擔當主演。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阿福尋寶記宣傳畫阿福尋寶記宣傳畫

泰山機器廠供應科科長張啟新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為石油礦趕製新式鋼鑽頭。星期六石油礦寄來了一隻蘇聯出品的鋼鑽頭樣品。張啟新把鋼鑽頭帶回家,準備在星期日去找工程師設計出來。

阿福,是張啟新的兒子,他看到同學永祥有一隻小降落傘,十分羨慕,永祥本也玩厭了,硬要把降落傘賣給他。阿福沒有錢,永祥就慫恿他把家裡的破爛什物賣給收舊貨的。阿福只找到兩支空牙膏管,賣了幾分錢,可是永祥要一元多錢才賣。

第二天是星期日,一清早一個收舊貨的老頭來到街口。阿福發現那隻鋼鑽頭,便隨手拿去賣給了收舊貨的老頭,買到了降落傘。等到張啟新要找鋼鑽頭卻不見了,這么重要的東西丟了怎么辦?張啟新追問阿福,卻已賣掉了。阿福這才知道闖了大禍,帶著妹妹去找那個收舊貨的人,張啟新也追到舊貨市場。

父子三人好容易找到一個名叫李金根的收舊貨的老頭,但不是他買下鋼鑽頭的。李金根的女兒雙喜打聽到另一個收舊貨的老頭也長著一臉腮鬍子,是老徐。於是雙喜就帶著阿福找到了老徐。不巧,老徐已經把收進來的舊貨送到廢品資源回收筒了,他們趕到了資源回收筒,偏偏站上已經把一批廢鐵送到遠在吳淞鎮的上鋼十廠去了。阿福決定到上鋼十廠去,一定要把開發石油的寶貝找回來。雙喜也陪著他一同去。這時候,張啟新還在舊貨市場找收買鋼鑽頭的人,老徐趕去把阿福到吳淞去的訊息告訴他,張啟新才追上阿福和雙喜,三個人一同來到吳淞。

到了上鋼十廠,已經是夜色茫茫了,大門緊閉著,阿福爬上牆頭,被保衛人員發覺,把他們當作特務,審問又審問,直到天亮,經過電話聯繫才搞清真象。上鋼十廠的工人、科長也幫著在廢鐵堆里找。

最後,阿福在廢鐵堆里找到鋼鑽頭。

演職員表

姓名 姓名
齊衡 Heng Qi 張啟新 Shoucheng Li 阿福
狄梵 Fan Di 瑞華 李保羅 Baoluo Li 老徐
朱淮寧 Huaining Zhu 雙喜 馮奇 Qi Feng 保衛科長
張乾 Qian Zhang 小許 林榛 Zhen Lin 永祥母
田峰 Feng Tian 永祥 阮小蘭 Xiaolan Ruan 阿明
崔超明 Chaoming Cui 廠長 江山 Shan Jiang 雙喜祖父
石靈 Lin Shi 永祥父 金乃華 Naihua Jin 公安局職員
王嵐 Lan Wang 攤販小組職員 王鈞 Jun Wang 上鋼十廠傳達

關於導演

阿福尋寶記阿福尋寶記

徐蘇靈(1910~1997),原名徐玉麟,筆名蘇靈,原籍天津,生於上海。1930年,畢業於上海中華藝術大學西畫系,後任哈爾濱藝術學院西畫系教師。1931年初來上海,擔任《春潮》《矛盾》等文藝刊物的編輯工作。同年冬,參加進步戲劇活動,曾導演或參與演出《亂鍾》《國民公敵》等話劇。1934年,進上海藝華影業公司任編導,創作電影劇本《花燭之夜》,翌年拍成電影。接著編導《小姐妹》、導演《海天情侶》《滿園春色·東北一歌女》等故事片。

抗日戰爭爆發後,赴重慶進中央電影攝影場任職。1939年,編導取材於八一三抗戰的故事片《孤城喋血》。之後,導演長紀錄片《西藏巡禮》,並參加《東戰場》《新疆風采》等紀錄片的編輯工作。抗戰勝利後,曾參與對日偽在上海的電影機構的接收工作,後任“中電”二廠廠長。創作電影劇本《腸斷天涯》、導演《人盡可夫》《女大亨》等影片。上海解放後,為國泰影業公司導演故事片《生命交響曲》等。1952年,進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先後執導的戲曲片有《宇宙鋒》《秦香蓮》《穆桂英掛帥》《百歲掛帥》《女審》(與錢千里等合作)、《三個母親》等;導演的故事片有《人往高處走》、《阿福尋寶記》、《第一列快車》《飛刀華》《月亮灣的笑聲》等。其中,《秦香蓮》於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月亮灣的笑聲》獲文化部1981年優秀影片獎。其作品,鏡頭運用嫻熟流暢,尤其在戲曲片的電影化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關於主演

阿福尋寶記相關書籍阿福尋寶記相關書籍

齊衡,原名齊夢非,原籍山東招遠,1912年生於遼寧瀋陽,著名電影演員。幼年時期,生活在日軍統治之下,不堪忍受屈辱。在中學讀書時,因日本學生每每嘲弄侮辱中國學生,校方卻從中加以袒護,他不堪忍受屈辱,憤而退學。九一八事變後,考入上海大夏大學。越一年,因經濟窘迫而輟學,旋覓得家庭教師一職,勉為餬口。後加入上海中國藝術供應社和濟南山東省劇團任演員,參加了《父歸》《大刀王五》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義的演出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奔赴後方,先後在西安、成都等地“旅行”劇團、“中電”劇團擔任基本演員,宣傳抗日救亡,並在《金小玉》《結婚進行曲》《寄生草》《雷雨》《日出》等話劇中飾演重要角色。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隨中電三廠赴北平。1946年11月,他參加了沈浮編導的影片《聖城記》的拍攝,這是他走上電影生涯的開始。而後,他又在影片《白山黑水血濺紅》《大團圓》中飾演重要角色。1948年,在影片《萬家燈火》中飾演貿易公司經理錢劍如。他沒有從外形上來加以醜化,而是著眼於揭露其靈魂的卑鄙,從而受到廣大觀眾的讚許。

解放初期,他加入南京文工團,熱情地參加了大型話劇《李闖王》的演出,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先後在《團結起來到明天》《勝利重逢》《渡江偵察記》《為了和平》《秋翁遇仙記》《鋼鐵世家》《金沙江畔》《燎原》等影片中扮演了各種不同性格的角色。他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的老偵察員吳老貴,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最後英勇地獻出自己生命的動人形象。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