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南高峰》

《長相思·南高峰》有兩首,其一是南宋女詞人袁正真的,通過在湖光山色之中采芙蓉表現相思之情。其二是南宋詞人康與之的,通過在九里松相逢的情景,表達了春色留不住、相逢終相別的遺撼。

基本信息

袁正真作品

【作品名稱】長相思·南高峰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袁正真
【作品體裁】詞

原文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雲淡濃。湖山圖畫中。
采芙蓉,賞芙蓉,小小紅船西復東。相思無路通。

作者

袁正真,南宋舊宮人。恭帝德祐二年臨安(南宋京城,今浙江杭州)淪陷,隨三宮一同被俘往元都。存詞一首。 1276年,元軍破臨安,謝太后乞降。不久帝後三宮三千多人遷北上元都。當時身為琴師的詞人汪元真三次上書,求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辭別元都將要南行之際,南宋舊宮人為之賤行,並賦詩相送。恭帝德祐二年臨安(南宋京城,今浙江杭州)淪陷,隨三宮一同被俘往元都,存詞一首。袁正真這首詞即作於此時。

賞析

詞人袁正真,本為南宋宮女。公元1276年,元軍破臨安,謝太后乞降。不久帝後三宮三千多人遷北上元都。當時身為琴師的詞人汪元量三次上書,求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辭別元都將要南行之際,南宋舊宮人為之賤行,並賦詩相送。袁正真這首詞即作於此時。
這首詞出於《宋舊宮人詩詞》,從這首詞的題材、風調,乃至語言,都很像一首描寫男女相思的情詩。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作者租用的一種形式而已,其深意在於表達作者的亡國之恨和思國之苦。
“南高峰,北高峰”,聰明的作者就巧妙地利用現存的兩座山峰的名字領起,起筆通俗、簡潔,而又自然地將詞引入特定的環境之中。一開篇也就將讀者引入詞中。南高峰、北高峰,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北高峰舊往還,芒鞋踏遍兩山間”。古住今來多少遊人墨客登高懷遠留下詩詞畫卷。煙籠霧繞,雲掩雙峰,更增添了它的美和濃濃的詩情畫意,清代文人直稱之為“雙峰插雲”。“南北高峰雲淡濃”,抓住其美的特徵,而且詞簡意豐,具有極強表現力,試想那雲的飄浮聚散,色的輕重厚薄,景的幻化多姿,不都蘊含在“淡濃”二字之中嗎!尤為可貴的是雙峰皆然,那真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湖山圖畫中”總括山水如畫,極言其美,收束上片;一面又以“山”連及“湖”,再以“湖”字暗逗下片,上承下轉,出乎自然。“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鍾禧《和友人招游西湖》)。湖水中有芙蓉,芙蓉映襯湖水,恰如“綠葉紅花”,相得益彰。
《長相思》一詞寫至“采芙蓉,賞芙蓉”,那場景、氣氛、意境便頓時大變了,在讀者眼前展現的就不只是山水花草之美,更從中體味到,歌的美、情的美、和生活之美。好的作品通過具體的形象,顯現其獨特的主題和美的個性。“小小紅船西復東”便起了這種獨特作用。儘管讀來平平,但細細體味,卻不一樣。采也好,賞也好,但總也“相思無路通”。尋其所思,覓其所愛,東尋西覓而不可得。令人陷入無限的傷懷和幽恨之中。“相思地路通”,顯然是受了“波淡淡,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陳金風《樂游曲》),以及《小長乾曲》中的“月暗送湖風,相尋路不通”等詩句的影響。
“塞北江南千萬里,別君容易見君難,何處是長安?”(陶明淑《望江南》)對於羈旅之中的宋舊宮人來說,汪元量的南歸,撩撥起多少離愁別恨,勾起內心深處些許懷舊之情,也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自己——“何日是歸年”?誰來回答?只有“無路通”。
“相思”二字就道出了作者對湖山如畫南國風光的無限眷戀之情。然而十多年來左思右想、“東尋西覓”,哪有歸路!“無路通”三個字,使其陷深深地絕望之中。對於“無望”和相思兩情感。對於也曾是“日夜思家歸不得”的汪元量來說,不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定會喚起深深的同情和強烈的共鳴。此詞一出,彼此黯然神傷,掩面而泣,正所謂:“……斷腸人聽斷腸聲,腸斷淚如傾”(周容淑《望江南》)。
《長相思》本是唐教坊曲名,後來演化為詞牌,是詞牌雙疊中最短的。全詞共三十六字,前後片開頭二句多用蘊韻。這首詞起筆自然,結筆高明,寫景寫事,娓娓道來。筆鋒輾轉,雙關妙語,亮出心曲。作者用韻精確,多用比喻,有樂府民歌之神貌。在表達家國之恨,故土之思這個主旨時,從容不迫,舉重若輕,情至文生,可以看出詞作者超凡的才情筆力。

康與之作品

原文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靄中,春來愁殺儂。
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

注釋

《長相思》取《古詩·孟冬寒氣至》中“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詩意為名,初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雙紅豆》、《憶多嬌》等。
油壁車輕郎馬驄:相傳南齊錢塘名妓蘇小小常乘油壁車欣賞西湖,一日在九里松(錢塘八景之一)外偶遇一騎青驄馬之少年,於是賦詩一首:“妾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賞析

《長相思》又名《相思令》,是只有三十六個字頗具民謠風味的小令。這首詞以西湖山水為背景,通過女方對湖光美景的感覺和內心活動,描繪了一對戀人相愛相思和相會的情景。
《西湖志》中載:“南高峰高一千六百丈,上有塔,晉天福中建,今下級尚存,塔下有小龍井;北高峰石蹬數萬級,曲折三十六彎,唐天寶中建浮屠七層於頂”。這首詞的開頭三句,著重寫以南北兩高峰為主的湖光山色。俗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杭州著名一景,便是南、北高峰。宋初的潘閬《憶餘杭》詞中有“長憶高峰,峰上塔高塵世外”;“舉頭咫尺疑天漢,星斗分明在身畔”句。形成了層峰簇嵐,挺拔突起,咫尺天漢,星辰可摘的奇觀,成了人們最喜歡的佇足之地。不僅有南北二高峰,尤是東西兩澗,與峰構成了雄奇壯美的山光水色。唐代白居易稱此兩澗有“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劉過“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在如此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詞突然宕開一筆,發出“春來愁殺儂”!試想春天來到後,本來一個絕佳的風景地,就更加如詩如畫,春來,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山,重重疊疊,水,曲曲彎彎。一片湖光霧瀰漫,面對如此美景,她的感情卻與之相反;“愁殺儂”。不是平常的愁思而是極度的愁思,這一切恰是因為“春來”!為什麼呢?是否春來後的此地此情景引來她的相思?由讀者去馳騁想像吧。這首詞的上片前三句用西湖最著名的山水佳境,來反襯第四句的愁情,把樂景與愁思並列一起,達到了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是“以樂景寫哀”,便“一倍增其哀”的典型套用,這裡沒有過多描繪,沒有纏綿悱惻的話兒,既明了又含蓄,一字一句都寫得恰到好處。
下片徑直抒情:“郎意濃,妾意濃”,兩個“濃”字把男女雙方彼此的情真意切,表達得極其精煉,又與上片的“愁”相呼應,涵溶了許多無聲之言。她為郎代言,相信郎與她一樣“意濃”,相互間的情意是如此深厚和堅定。接下來是“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油壁車,指用油漆彩飾的車,這裡用了一個“輕”字,使調韻味大增,既表示了車的輕快,更把戀人相逢前的快樂與欣喜刻劃得淋漓盡至;九里松是他們相逢的地方,唐宋時在通往靈隱寺的路上,因種有九里路長的松樹而起名,“人在其間,衣袂盡綠”之說。
這首詞以《長相思》這個詞牌本身就富了音樂節奏感的小令來作,上片集中而盡情地描繪了南北高峰、東西兩澗的湖光山色,春之來到本應更加如詩如畫的美景良辰,在作者宕然一筆下引出“愁殺儂”的驚呼。下片又直抒情懷,把男女主人公情深意濃的愛戀刻劃得真摯感人,不僅有詞意,富於一種韻味,而且感情描繪十分真摯。
康與之詞,幾首寫閨思的小詞,還較清新雅麗,這首具有民謠風味的小令,尤為別具一格,在康詞中可說是絕無僅有的一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