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

《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

《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為1套3枚,由國家郵政局定於2003年8月20日發行。票面分別為水庫蓄水、船閘通航、電站發電。用於紀念三峽工程勝利實現水庫初期蓄水、永久船閘通航、首批機組發電的三大目標。

基本資料

國家郵政局定於2003年8月20日發行《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1套3枚。詳情如下:

志號:2003-21T

圖序

圖名

面值

發行量(版式一)

(3-1)T

水庫蓄水

80分

920萬枚

(3-2)T

船閘通航

80分

920萬枚

(3-3)T

電站發電

2元

870萬枚

《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

郵票規格:50×30毫米
齒孔度數:12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16枚 版式二9枚(三枚連印);
外形規格:版式一240×150毫米
版式二190×130毫米
版式二發行量:50萬版
版別:膠印
郵票設計者:陳楠
責任編輯:佟立英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票面內容介紹

長江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水庫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功能,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三峽工程分三個階段,全部工期為17年,

水庫蓄水水庫蓄水

第一階段:1993年—1997年,施工準備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實現大江截流為標誌;

船閘通航船閘通航

第二階段:1998年—2003年,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實現水庫初期蓄水、第一批機組發電和永久船閘通航為標誌。

電站發電電站發電

第三階段:2004年—2009年,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實現全部機組發電和樞紐工程全部建完為標誌。

導流明渠截流於今年11月6日完成。根據三峽建設計畫,三峽工程2號、5號機組將在今年年內完成總裝,分別在2003年8月1日和8月19日投產發電。10月1日和11月1日,3號機組和6號機組相繼投產。2003年4台機組將發電55億度有28.8億度送往華中地區,26.2億度送往華東地區。三峽水電站將安裝26台單機容量70萬千瓦的大型發電機組,電站裝機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度。三峽工程的裝機和發電量,不僅現在雄踞世界第一,據水電專家分析,在未來幾十年內,世界上也不會出現超過三峽工程發電能力的水電站。

發行幕後花絮

曾兩度改期發行的《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在短時期內最終確定發行日期,並於8月20日成功發行。
以紀念郵票特種化形式發行的《長江三峽工程·發電》正因其紀念性質使其發行日期多次改變。2002年底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03年紀特郵票發行計畫中,初擬發行時間為2003年10月。2003年4月下旬,國家郵政局根據情況變化,對6月份以後將發行的部份郵票發行時間和規格作了調整,其中《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的發行日期確定為11月8日,到了6月中旬,國家郵政局再度將其發行時間改為8月初,並註明“具體日期見發行通知”。
作為“長江三峽工程”系列郵票之一,這套郵票是繼1997年11月8日發行的《長江三峽工程·截流》後反映三峽工程第二階段的三項重要工程:水庫蓄水、船閘通航、電站發電。由於三峽工程進度比預期加快,而郵票的發行又要配合相關慶祝活動,故其準確發行時間只能在短時期內確定。7月10日1時31分,長江三峽工程第一台發電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的2號機組實現併網發電,比計畫提前20天,經過30天運行考核期,預計在8月中旬進入商業運行,相關單位將舉行慶祝活動,《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發行日期方最終確定為8月20日。

地位及作用

2003年是三峽工程建設的一個里程碑,由於蓄水成功,五級船閘於6月16日正式通航,7月10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國家郵政局也在2003年8月20日發行了2003-21《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一套3枚,分別為水庫蓄水、船閘通航、電站發電。用於紀念三峽工程勝利實現水庫初期蓄水、永久船閘通航、首批機組發電的三大目標。

小小的郵票猶如一面鏡子,它反映著每一個時期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發展狀況。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截流成功,同日中國郵政發行了《長江三峽工程·截流》特種郵票一套,展現了這一宏偉工程的豪邁氣概。2003年發行的《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一套,用清新明快的色彩表現了“水庫蓄水”、“船閘通航”和“電站發電”三大工程勝利建成的壯觀景象。郵票上反映了中國大型水利交通樞紐工程項目。

首發花絮

2003年8月20日上午,《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宜昌市隆重舉行。這是反映三峽工程建設的第二組特種郵票。1997年大江截流時,曾發行截流特種郵票,分為明渠通航、大江截流兩枚。 國家郵政局發行的該組郵票一套三枚,名稱為水庫蓄水、船閘通航、電站發電,面值分別為80分、80分、2元,旨在紀念三峽工程二期工程“三大目標”勝利實現。

郵票設計者

陳楠

陳楠陳楠

95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與清華合併後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潢藝術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在本校讀研究生畢業。2002年被公派赴日研修,現為該校裝潢藝術系講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包裝設計委員會全國委員、江西美術出版社的特約編審。2003年文化部主辦的中法文化年美術交流展組委會委員。出版有《陳楠的標誌設計》 、《陳楠畫集》、《構成設計》、《標誌色彩》、《平面構成》、《概念設計》等專著,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

郵票上的長江三峽

2008年年10月13日,國家郵政局將發行《長江三峽庫區古蹟》特種郵票一套4枚,這也是我國自長江三峽工程立項之後發行的第6套長江三峽題材郵資票品。如今,我國的長江三峽郵票已形成了一個系列。
新中國最早反映長江三峽工程的郵票,是1984年6月15日發行的T95《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特種郵票一套3枚,分別為大江截流、主體工程、二號船閘,展示了葛洲壩工程宏偉壯觀的場面。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三峽樞紐的一個反調節工程,它於1970年末正式開工,由攔河壩、發電站、過船閘、泄水閘等八大建築物組成,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灌溉等巨大的綜合作用。
1994年11月4日發行的1994-18《長江三峽》特種郵票一套6+1枚,搶在三峽庫區蓄水之前,以郵票的形式對三峽原有景觀做最後的回顧。全套6枚郵票為白帝城、瞿塘峽、巫峽、神女峰、西陵峽、屈原祠,基本概括了長江三峽的主要景觀;小型張郵資圖則為長江三峽全景畫,表現了長江三峽博大恢宏的壯麗風景。1999年8月16日又發行了TP10《長江三峽》特種郵資明信片,全套10枚,分A、B兩組,郵資圖與明信片背面圖案相同,分別為:瞿塘峽、夔門、巫峽、大寧河與長江交匯處、巫峽煙雨、神女、西陵峽、崆嶺峽、燈影峽、牛肝馬肺峽。
1993年,長江三峽工程進入動工狀態。1997年11月8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1997-23《長江三峽工程·截流》特種郵票一套2枚,呈橫向連票形式,展現了三峽工程實施大江截流的恢宏氣勢。大江截流的成功標誌著從1993年至1997年為期5年的一期工程勝利完成,三峽工程開始轉入更為艱巨的二期工程建設。2003年是三峽工程建設的一個里程碑,由於蓄水成功,五級船閘於6月16日正式通航,7月10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國家郵政局也在2003年8月20日發行了2003-21《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一套3枚,分別為水庫蓄水、船閘通航、電站發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