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無端五十弦》

《錦瑟無端五十弦》

《錦瑟無端五十弦》文筆優美,思想深刻。既有對音樂的描繪和演繹,也有對音樂感悟和升華。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發掘中國古典音樂的豐富內涵,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古典音樂的視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中國傳統音樂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被人們視為“高雅藝術”而敬而遠之。本書作者精選《二泉映月》、《梅花三弄》、《廣陵散》等29首耳熟能詳的古典名曲,配以相關古典詩文以及多幅古典名畫,進行細緻地賞析和評點。作品文筆優美,思想深刻。既有對音樂的描繪和演繹,也有對音樂感悟和升華。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發掘中國古典音樂和豐富內涵,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古典音樂的視窗。

作者簡介

傾藍紫,自由寫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畢業。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化研究。已出版圖書有《不如不遇傾城色》《人閒桂花落——隔花初見唐宋的詩人們》等。

書籍目錄

《錦瑟無端五十弦》《錦瑟無端五十弦》
落月正明知未曉,暗泉甚遠只聞聲
《二泉映月》\3
黃泉一個鬼,今夜待君來
《孤館遇神》\9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酒狂》\17
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夜琴》\25
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
《夜深沉》\31
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觴
《陽關三疊》\39
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
《彩雲追月》\48
前村半夜聞吼聲,何人按劍燈熒熒
《廣陵散》\56
故人故情懷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見
《憶故人》\64
咫尺長門過萬里,恨君心
《長門怨》\71
丈夫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林沖夜奔》\80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91
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水仙操》\104

文摘

水仙操水仙操
學琴三年的伯牙,一直未能學得古琴的最高境界:“移情”,也就是從琴聲之上望見那個想像的世界,獨坐幽篁,而神遊天下。所以,伯牙一直有些些鬱悶。他的老師成連說:“吾之學,不能移人之情,吾師方子春,在東海中”,於是帶著乾糧等與伯牙一起來到蓬萊山下,卻留下伯牙說:“吾將迎吾師”,於是刺船而去。這一去竟多時不返,伯牙心悲,延頸四望,但聞海水汩波,山林窅冥,群鳥悲號,仰天嘆說:“先生將移我情矣。”於是援琴作歌:“繄洞庭兮流斯護,舟楫逝兮仙不還,移形素兮蓬萊山,嗚欽傷宮兮仙不還。”於是,學成了移情大法,而成為一琴操妙手。
而此曲就是《水仙操》。伯牙看海,從浩瀚無邊的境界裡望穿秋水,只見得那水仙已乘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是為移情。唐朝的詩人李鹹用把這個典故寫成了詩《水仙操》:
大波相拍流水鳴,蓬山鳥獸多奇形。琴心不喜亦不驚,安弦緩爪何泠泠。水仙縹緲來相迎,伯牙從此留嘉名。嶧陽散木虛且輕,重華斧下知其聲。檿絲相糾成淒清,調和引得薰風生。指底先王長養情,曲終天下稱太平。後人好事傳其曲,有時聲足意不足。始峨峨兮復洋洋,但見山青兼水綠。成連入海移人情,豈是本來無嗜欲。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將軫玉。《枯木禪琴譜》說“因隨成連先生入海,聽澎湃之音,悟得琴理,所謂海上移情者也。韻淡調疏,須輕彈低拂為妙。”整一曲《水仙操》,果然都輕彈低拂,那心思靜謐,波瀾不驚,靜靜地成一幅王維的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樣的點點琴聲,讓人總想起日本的一個俳句:“今夜月溶溶,廚房後門水一泓,顫顫水仙容。”說的是那月光下,一泓清水映照著水仙的面容。很清淨的世界,連廚房也有幾分聖潔。有水仙、有古琴的世界,再沒有色調,也會調出幾分情調。有個家譜記載說,明朝有一為官的祖先,一年冬天請假回鄉,船過江西吉水,發現近岸水上,有葉色翠綠、花朵黃白、清香撲鼻的水仙,於是拾回,栽培,留傳下來。(——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