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連入海

春秋時期的俞伯牙,精通琴藝。他曾在成連先生的門下學琴,但是三年有餘,琴曲的神妙寂寞之情仍然不能領會。成連說:“我雖傳曲,未能移人之情。我師方子舂,在東海之中,能移人之情,我們一同去拜訪吧。於是二人來至蓬萊仙山,成連先生留下伯牙說:“你在這裡練習,我去迎接我的老師。”乘船而去,久未歸。伯牙心急,四處張望,就是看不到師傅的影子,聽到海水洶湧,群鳥悲鳴。伯牙仰天長嘆,領會其中的含義,乃援琴而作《水仙操》,後比喻詠學琴的典故。

來源

《昭明文選》卷十八嵇叔夜(康)《琴賦》

“伶倫比律,田連操張。”唐·李善注引東漢·蔡邕《琴操》:“伯牙學琴於成連先生,先生曰:吾能傳曲而不能移情。吾師有方子春,善於琴,能作人之情,今在東海上,子能與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從。乃相與至海上見子春受業焉。”

《事類賦》卷十一《琴》

“若夫水仙之引。”注引《樂府題解》:“《水仙操》:伯牙學琴於成連先生,三年不成,成連云:‘吾師方子春今在東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俱往,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子居習之,吾將迎之。’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伯牙延望無人,但聞海水洞涌,山林杳冥,愴然嘆曰:‘先生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曰作《水仙》之操,曲終,成連回,刺船迎之而還。伯牙遂為天下之妙矣。”

作者

李鹹用

作品

水仙操

成連入海移人情,豈是本來無嗜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