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英文Blade Runner),是經典黑色科幻電影,在香港地區又被譯作《刀鋒戰士》、《公元2020》。拍攝於1982年,主角迪卡德(Deckard)由著名好萊塢影星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扮演。導演是萊得利·斯考特。《銀翼殺手》是一部被眾多影迷,科幻迷認為最被忽略的老片。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銀翼殺手》《銀翼殺手》

故事講述了2019年,洛杉機變成了烏煙障氣之地。人類製造了與真人無異的複製人代替其從事危險的工作,但當這些複製人有了思想和感情時就要將他們毀滅。雖然人造人擁有超越普通人類的體質和智慧,卻沒有做正常人的權利。所有被定罪為“妄圖成為人類”的生命都將被“除役”(retirement,即結束生命)。銀翼殺手(Blade Runner)便是專門負責追捕這些人造人的特殊組織。故事中講述六名人造人在一次叛變後,冒險劫持太空船回到地球。想在其能量些耗盡之前尋求長存的方法。於是被地球列為非法存在。洛杉磯銀翼殺手組織派遣精英戴克追蹤並消滅這些複製人。處於半退休狀態的銀翼殺手瑞克·戴克(RickDeckard),不太情願地接下這項新任務,開始追蹤這些複製人。但是當他與美麗的複製人麗歌相遇時,兩人之間發生了感情,他開始左右為難······

創作背景

《銀翼殺手》(英文Blade Runner),這部電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原著腳本,但借用了菲利普·迪克的小說《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中的一些想法。這部電影拍得十分含蓄,細節非常細緻,不同於一般的美國科幻大片。電影特技效果雖不及《星球大戰》那樣有氣魄,但在細節上的刻畫非常的有水平,飛鏇車(Spinner)飛過洛杉磯上空時那細緻入微的效果難以讓人找到任何瑕疵。另外,這部電影的背景音樂水平也是得到公認的,作曲家范格里斯使用電子合成器演奏的富有未來末日感的合成樂,滲透到情節中的效果顯得非常的含蓄和貼切。
《銀翼殺手》在82年上演時掌聲寥寥,觀眾很難接受這部氣氛壓抑,陰鬱的影片——幾乎沒有一個光明的鏡頭,幾乎沒有動人心魄的刺激點,角色總是在陰暗的角落裡喃喃低語……剛剛經歷了幾部娛樂巨作強烈的視聽衝擊的觀眾,很難對這樣一部灰色,晦澀的影片產生興趣,甚至哈里森·福特自己也承認片中沒有任何發揮的空間……如今,這部影片的魅力終於得到了認同,歐美影迷的評選中,該片總是排名前列。

哈里森·福特在片中扮演一名銀翼殺手,為消滅反叛的複製人而存在。由於影片整體風格的低調,Ford的表演也並不搶眼,但並不等於聊勝於無,時而游離時而堅毅的眼神,足以把一個時常處於矛盾之中,為自己的身份而困惑的銀翼探員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影片末尾的懸念,也成為影迷們討論的熱點。

演員介紹

《銀翼殺手》《銀翼殺手》

若將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排除在外,《銀翼殺手》(Blade Runner)擁有一群為數龐大但相較之下不為人知的演員陣容:

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 飾演 里克·狄卡(Rick Deckard)。由於《星際大戰》(Star Wars)及《帝國大反擊》(The Empire Strikes Back)所帶來的成功,但仍處於《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上映的前一年,福特當時正在尋覓一個有戲劇深度的角色。在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向迪莉與史考特讚美福特,並播放了一些法櫃奇兵的精彩片段之後,他們便決定要將福特列入演員名單中。但由於銀翼殺手剛上映的時候票房慘澹,加上與史考特之間產生摩擦,福特始終避於談及此影片。

羅格·豪爾(Rutger Hauer) 飾演 羅伊·貝逖(Roy Batty)。作為一名暴力、但心思複雜難懂的人造人首領,豪爾的演出是簡潔而令人印象深刻的;除此之外也被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譽為“完美的貝逖–冷血、亞利安人種、無瑕疵的。”("perfect Batty — cold, Aryan, flawless.") 在豪爾演出過的許多部影片中,銀翼殺手是他的最愛。他曾經解釋說: 銀翼殺手不需要解釋,它就是這樣,一切都是最棒的,從來沒有一部作品像這樣,在改變世人思維的傑作中,它可算是占有一席之地,是令人望之生畏的。”("Blade Runner needs no explanation. It just IZZ. All of the best. There is nothing like it. To be part of a real MASTERPIECE which changed the world's thinking. It's awesome.")

肖恩·楊(Sean Young) 飾演 瑞秋(Rachael)。作為22歲完美女性的化身,對於銀翼殺手,儘管由於演戲經驗的不足與稚嫩,而曾與福特和史考特產生摩擦,楊始終將其視為眾多喜愛影片之一。

愛德華·詹姆士·奧墨斯(Edward James Olmos) 飾演 蓋夫(gaff)。奧墨斯利用本身複雜多變的種族背景,幫助其建立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虛構“混合城市腔”(Cityspeak)語言。擁有這項特質,也讓他在劇中創造了一個神秘且朦朧的角色,當他對狄卡觀察、下結論(透過他的摺紙)的時候,也讓人對他的真正角色摸不著頭緒。雖然他是個沉默寡言的男人,但對於情況的掌握,有時卻知道得比狄卡更多。

黛莉兒·漢娜(Daryl Hannah) 飾演 普莉絲(Pris)。透過與羅伊·貝逖的相愛,漢娜試著表達人造人危險的無知。

原創音樂

由范吉利斯(Vangelis)所製作的《銀翼殺手》電影配樂是具有古典成份和,雷利·史考特想像出來反映黑電影的未來合成,的黑暗鏇律組合。范吉利斯–當時由於《火戰車》( Chariots of Fire ),剛從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贏得獎座–用他的音樂合成器進行編曲。范吉利斯以“太空”模式為2019年的音樂創造出一種名為“新世紀音樂”(new age music)的風格,就像在他的專輯“天堂與地獄”(Heaven and Hell)中聽到的一樣。他同時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樂鍾,以及同事戴米斯·魯索斯(Demis Roussos)的人聲來創作。雷利·史考特另外也採用了范吉利斯“回頭見”(See You Later)專輯中的一首“葛林的回憶”(Memories of Green)。(此專輯為管弦樂版本,在史考特後來的一部影片《情人保鏢》(Someone To Watch Over Me)中再度獲得採用)

儘管受到廣大樂迷的熱烈讚揚–1983年榮獲“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和“金球獎”(Golden Globe)提名為最佳配樂–加上寶麗德唱片公司(Polydor Records)在影片的最後也附上標題許下承諾將會推出配樂專輯,但最後原聲帶的推出仍然是延遲了長達十年。銀翼殺手的電影配樂有兩種官方版本,其中一種是由新美洲管弦樂團(The New American Orchestra)推出的管弦樂版本,1982年由原始配樂改編而成,有著細微的相似度。有些樂曲在1989年浮出,但直到1992年推出導演剪輯版才開始大量發行。無論如何,雖然專輯中大部份的樂曲都是來自於影片,仍然有少數范吉利斯編的曲,但最後沒有收納進其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新的作品。有許多人因此認為這並不是一張能作為配樂的充分代表作的專輯。

由於專輯製作上的延遲,以及粗劣的重製品質,導致許多私制專輯(bootleg recordings)盛行了好幾年。其中1982年的版本在科幻大會上造成轟動,使得官方發行版本延遲,並且在1993年由“環球音樂”(Off World Music, Ltd)發行了一張專輯,比1994年的范吉利斯官方CD包含了為數更廣的樂曲。“剛果唱片”(Gongo Records)稍後也發行了一張幾乎同性質但音質稍佳的版本。到了2003年,另外兩種版本也現世了,“Esper Edition”,其稍早於後來的“Los Angeles - November 2019”。有著雙光碟的“Esper Edition”合併了官方釋出的樂曲、剛果唱片的版本,以及電影本身的配樂。最後“2019”為單碟,其內含了電影中幾乎所有周遭的聲音,並以一些“Westwood”公司所推出“銀翼殺手”遊戲中的音樂填充其中。在所有的版本中,剛果唱片被公認為是音質的最佳表現版本,而“Esper Edition”與“Los Angeles - November 2019”版本則是最能紀念該影片的代表作。

專輯列表
1. Main Titles 3:42
2. Blush Response 5:47
3. Wait For Me 5:27
4. Rachel's Song 4:46
5. Love Theme 4:56
6. One More Kiss, Dear - Don Percival 3:58
7. Blade Runner Blues 8:53
8. Memories Of Green 5:05
9. Tales Of The Future - Demis Roussos 4:46
10. damask Rose 2:32
11. Blade Runner (End Titles) 4:40
12. Tears In Rain 3:00

影片評價

從各種角度講,影片都堪稱經典。

——《華盛頓郵報》

《銀翼殺手》當之無愧於所有的讚譽,成為最超凡脫俗的影片之一。

——BBC

這部帶寓言色彩的影片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

——芝加哥太陽時報

影片融合了40年代黑色電影和未來派風格的偵破恐怖元素。

——BBC電影評論

科幻片的經典之作

英國幹細胞研究專家史蒂芬·明格爾(Stephen Minger)說,《銀翼殺手》是他看過的最好的電影:“整部影片的概念遠遠地超越了它所處的時代,而故事的命題--我們到底是誰?來自何處?——又是如此亘古而永恆。”小說原著作者菲力普·K·迪克(Philip k. Dick)也曾這樣說過:“在我看來,這個故事的主題是戴克在追捕人造人的過程中越來越喪失人性,而與此同時,人造人卻逐漸顯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最後,戴克必須捫心自問:我在做什麼?我和他們之間的不同本質到底是什麼?如果沒有不同,那么我到底是誰?”

幕後製作

《銀翼殺手》《銀翼殺手》

超前的未來景觀與建築影響

斯科特對畫面驚人的敏感成為其後作品的風格,他將《異形》的設計思路搬到洛杉磯,創造出一個烏煙瘴氣、永遠燈火闌珊的未來世界,被後現代理論稱為“奇觀社會”的“真正的沙漠”。片中2019年的洛杉磯實際上是一個由廣告牌上的日本女郎、黃皮膚的街上行人、奎師那知覺派信徒以及中文字元等“東方元素”構成的亞洲城市。片中永遠都是濕漉漉的陰雨綿綿、堡壘式的巨大建築、冰冷的機械設備,滿地垃圾的街頭風景。男主人公穿著風雨衣在強烈的燈光、無邊的迷霧和巨大的暗影間孤獨行走於棄樓叢中,神秘女主角高高的墊肩則顯出古典而誇張的“人”的尊嚴,又永遠籠罩在香菸的謎霧和百葉窗的陰影里。這種擠滿物質質感與密度的未來景觀預告了“電腦朋克(Cyberpunk)”這一前衛科幻類型的誕生,使威廉·吉布森幾乎放棄他的電腦朋克的開山經典《新羅曼史》(Neuromancer)的創作,因為二者對未來的構想如出一轍。

《銀翼殺手》對未來的構想極為細節豐富,精緻的特效製作幾乎沒有任何破綻,中東西合璧的布景營造出視覺奇觀。影片中前衛的理念與精巧的特效設計模式對電影工藝的發展乃至真實人類世界的工藝風格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力。片中tyrell公司的大樓結合了古埃及、瑪雅、阿茲台克人的金字塔建築風格,外壁刻有被酸雨腐食的金屬圖案,高達800層,金碧輝煌,無比宏偉;實際上是個2英尺半高的模型,底座8平方英尺,頂部2平方英尺,比例尺大約1:1000,內部裝有塑膠光管。而片中出現高達3000英尺的摩天大廈具有一種醜陋的未來實用主義的美。這些大膽而具有想像力的城市景觀塑造可謂是前所未有的突破,那些奇思妙想的創意甚至極大的影響到了20世紀末的建築風格。

菲力普·K·迪克其人

菲力普·K·迪克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作家之一,終身用科幻探討什麼是真實、我們何以為人這樣的大問題,聲稱身為科幻作家卻對科學一無所知,沒有令人尊敬的專家頭銜,只能躋身於低級的街頭讀物寫手之列。今天迪克在西方已被尊為深刻洞察人性、觀照未來的先知,《滾石》雜誌宣稱:“迪克的科幻思想在任何一個星球上都是最為傑出的。”科幻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的“迪克獎”即是以菲力普·K·迪克的名字命名的。迪克的生平代表了大多數科幻作家現世的命運,從15歲起他就一面做著唱片店的店員一面用餘暇時間寫作,身後固然無限風光,但在有生之年,無數的精彩之作卻常以僅僅25美金一篇的價格批發賤賣。迪克說:“我是職業科幻小說家。我與幻想為伍,我的人生就是一個奇思異想。”對於在“奇思異想”中度過的一生他自己倒是從沒有更多的抱怨。

《銀翼殺手》根據菲力普·K·迪克1968年的小說《機器人夢想電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1968)改編,講的是核戰後的地球只剩下少數人,在這些人當中,擁有幸免於難的動物成了身份的標誌。利克只有一隻電子羊, 他夢想著擁有一隻真正的羊。這時,外星移民地的幾個機器人逃回地球,殺死他們成了利克實現夢想的唯一機會。小說原著中更有許多深刻微妙之處電影無法傳達。

除了《銀翼殺手》,根據菲力普·K·迪克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還有《全面回憶》、《第二選擇》、《冒名頂替》乃至前兩年由史匹柏導演、阿湯哥主演的《少數派報告》

幕後花絮

《銀翼殺手》《銀翼殺手》

·據傳扮演戴卡德的最初人選是達斯丁·霍夫曼,而普瑞斯的最初人選則是黛博拉·哈利

·影片根據菲利普·迪克的小說《機器人夢見電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編,而片名卻源於艾倫·諾斯的同名小說,後來威廉·巴洛斯將小說改編成劇本,雷德利·斯科特為了拍攝本片而買下了冠名權。在威廉·巴洛斯的書中,“blade runner”是指非法出售手術器械的人。

·菲利普·迪克稱影片畫面與自己寫作時想像的效果如出一轍,而雷德利·斯科特卻說自己從未看過原著。

·因為影片拍攝在極高的工作強度下進行,所以經常疲勞過度的劇組人員戲稱本片為“Blood Runner”。

·片尾戴卡德和瑞切爾在鄉間驅車的鏡頭取自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閃靈》中未使用的鏡頭。

·片頭場景曾被認為是在英國威爾頓的I。C。I。化工廠拍攝,而實際是源於綽號“冥府”的微縮景觀模型。

·1982年,大多媒體對本片都惡評如潮,其中包括美國著名影評人Siskel & Ebert,10年後,兩人一改初衷,盛讚《銀翼殺手》。

·在拍攝普瑞斯攻擊戴卡德的一段中,劇組聘請了一位體操運動員作替身,但正式拍攝前導演排練次數過多,以至這位女運動員體力不支,劇組只好又請來位男運動員拍攝這段鏡頭。

·戴卡德住所的設計深受美國建築設計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萊特的傑作恩尼斯-布朗之家的啟發。

·當戴卡德阻止瑞切爾離開他的住所時,戴卡德將瑞切爾推到一旁,觀眾可以看出瑞切爾痛苦而震驚的表情十分真實,因為當時哈里森·福特動作過於用力,肖恩·楊被惹怒了。

·在2004年英國《衛報》所做的調查中,有60位科學家認為《銀翼殺手》是影史上最棒的科幻片,口碑甚至超過了《2001太空漫遊》

·在拍攝過程中,雷德利·斯科特將繪畫大師愛德華·霍普的名畫《夜鷹》的照片拿給劇組人員看,希望藉此讓他們領會影片所要營造的意境。

·為了建造出喧譁的街道場面,影片的布景中不僅有五六十輛交通工具,花花綠綠的霓虹燈,會動的人體模特,熙來攘往的人群,服裝部更是找遍了二手貨商店,弄到了大量的民族服裝,創造了一個多種族、多民族濟濟一堂的壯觀場面。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裡面有成噸的朋克青年、黑人、墨西哥人,穿著修女裝的男人,扮成克利須那神的印度人,甚至有穿著軍裝的中國人。

·警察局是在洛杉磯的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拍攝的。那裡的建築大的出奇,而且有很多的藝術裝飾和新法西斯主義風格。但劇組人員在搭建Bryant的辦公室時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他們把它建在了女盥洗室的門口,以致每次排戲的時候都有老太太客氣地問洗手間用。

·警察的制服都是原創的,配有頭盔式電腦監視裝備,自帶光源。

·片中那個制眼實驗室其實是一個肉類加工車間。劇組足足用了兩周的時間把它的溫度降到零下4度(凍的太快會使混凝土牆壁裂開),終於,房頂上出現了兩英尺長的冰柱。

精彩看點

拍攝技巧

銀翼殺手開創了一種在人的雙演上做特寫鏡頭的拍攝技巧;在電影《21世紀的前一天》(Strange Days)、《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以及2004年的電視系列劇《迷失》(LOST)都可見類似的拍攝手法。

電影配樂

銀翼殺手的經典語錄以及電影配樂,成為二十世紀最具音樂性的電影代表。尤其片中的複製人羅伊的處境,對於搖滾樂的歌詞激發出不少靈感。例如音魔合唱團(Audioslave)所唱的“Show Me How to Live”中那些抒情歌詞:“插在手掌內的長釘/我的創造者阿/你給我生命/現在,教我如何生存下去。”

角色扮演遊戲

銀翼殺手也對“賽博朋克”(cyberpunk)式的角色扮演遊戲,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像是《闇影狂奔》(Shadowrun),以及早期的電腦遊戲《網路奇兵》(System Shock)和《黑社會》(Syndicate)。 在電影中2019年的洛杉磯,人口過度擁擠和多國人種的街道上出現,被主角狄卡描述為一個“混雜日語,西班牙語,德語等…只要是你想的到都有混在裡面。”的虛構語言“城市語言”(Cityspeak),已經被在很多cyberpunk類型的角色扮演遊戲使用。

穿幫鏡頭

《銀翼殺手》《銀翼殺手》
·Zhora撞碎玻璃時,明顯用的是替身,而且右手拿著引爆血袋的機關。

·普瑞斯的頭髮在進入布拉德伯里大廈前是濕的,而當她隨即走進大廈卻變乾。

·從照片可以判斷,Zhora的紋身在右頰,而當她被戴卡德追殺,紋身卻在左頰。

·當Zhora和普瑞斯的圖像第一次出現時,對兩人身份的解說張冠李戴。

·在片尾的樓頂場景中,貝迪放飛鴿子時正下著雨,而隨後鴿子飛走的鏡頭中天空一片蔚藍,沒有絲毫下雨的跡象。雷德利·斯科特後來承認,是自己的倏忽所致。因為在拍攝這組鏡頭時,鴿子拒絕在雨中飛翔,他打算補拍,而之後卻將此忘得一乾二淨。

·在戴卡德的住所中,瑞切爾所塗口紅的顏色在紅色和粉色間轉變多次。

·在一段戴卡德同普瑞斯打鬥的場景中,一些鏡頭中普瑞斯明顯穿著褲襪,而其餘鏡頭中則裸露著雙腿,皮膚上還有汗水。

·片中的貓頭鷹飛舞時發出振翅的聲音,而實際上這種夜行猛禽飛行時是極其安靜的。

·布賴恩特告訴戴卡德一共有4個複製人逃了出來,幾分鐘後又說一共有6人叛逃,其中一人被擊斃,另外一人片中始終未作交待。原來起初劇本上還有另外一個複製人角色Mary,後來受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最終未被採用,據演員透露,當時已經重新錄製了涉及人數的對話,但不知為何導演最後並未全部使用,導致了自相矛盾。

影片影響

這部充滿陰鬱、壓抑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對人和人的價值的思辨。一方面人類試圖消滅由自己親手製造出的在各方面都強於自己的複製人,而另一方面複製人為了生存的權利與人鬥爭的矛盾,迫使觀者不得不透過複製人的命運來反思自己:什麼是生命?以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等等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問題。
片中陰暗的天空、潮濕的街道與大螢幕中日本歌伎單調的吟唱映襯出潛伏於人們心中的躁動與不安,“銀翼殺手”迪克的陰鬱和不苟言笑,人們的冷漠麻木與主人公對追殺對象的愛形成強烈反差。這一切無不透露出人們心中隱藏於的對於未來的恐懼,對造物者的質疑以及對於自己身份認知的不確定感。

這部後現代的經典之作是雷德里·斯科特繼1979年的《異形》之後貢獻給科幻片的第二部里程碑式作品,其意義遠大於2002年他獲奧斯卡獎的《角鬥士》,在科幻百片名單上排名僅次於《2001》,不但有大量影迷,更有不少研究它的專著問世。該片雖然情節簡單,內涵密度卻極高,講述了科學、倫理生命本能、愛與恨、生與死的諸多問題,還涉及到了靈魂,即永恆,以及生命的最終歸宿和身份的自我認同,這種對人和人價值思辯的科幻哲學探索理念影響了之後的如《終結者》、《駭客帝國》等眾多科幻巨製的影片。

成就榮譽

成就

2004年,由英國《衛報》發起、由60位頂尖科學家參與投票的電影史上最佳科幻片的評選中,雷德利·斯科特的這部1982年的經典作品《銀翼殺手》以最高票數當選影史第一。

獲獎及提名

曾經被不少獎項提名,並且獲得以下獎項:
年 獎項 項目 獲獎人
1982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電影藝術 Jordan Cronenweth
1983 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電影獎 最佳電影藝術 Jordan Cronenweth
最佳服裝設計 Charles Knode, Michael Kaplan
最佳電影攝製/藝術指導 Lawrence G. Paull
1983 雨果獎 最佳戲劇
1983 英國倫敦評論協會獎 特別成就獎 Lawrence G. Paull, Douglas Trumbull, Syd Mead
For their visual concept (technical prize).
“銀翼殺手”曾獲得下列獎項提名︰
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 (1983)
最佳電影編輯 – 泰瑞·羅林斯(Terry Rawlings)
最佳製作藝術 – 馬文G. Westmore(Marvin G. Westmore)
最佳詞曲 – 范吉利斯(Vangelis)
最佳音效 – 彼得·彭內爾(Peter Pennell),巴德 Alper(Bud Alpe),格雷厄姆 V. Hartstone(Graham V. Hartstone),傑瑞·韓弗理斯(Gerry Humphreys)
最佳視覺特效 – 道格拉斯·特朗布爾(Douglas Trumbull), 理察·尤里西奇(Richard Yuricich), 大衛·Dryer(David Dryer)
英國電影攝影師協會(British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最佳攝影獎(1982) – 喬丹·克羅寧韋斯(Jordan Cronenweth)
葡萄牙國際奇幻影展(Fantasporto)
國際奇幻電影獎 (1983) - 最佳電影 –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
國際奇幻電影獎 (1993) - 最佳電影 –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導演版)
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原創詞曲 (1983) - 電影版 – 范吉利斯(Vangelis)
金像獎(Academy Award) (1983)
最佳美術及場景布置 – 勞倫斯·G.波爾(Lawrence G. Paull), 大衛·L.斯奈德(David L. Snyder), 琳達DeScenna(Linda DeScenna)
最佳視覺特效 – 格拉斯·特朗布爾(Douglas Trumbull), 理察·尤里西奇(Richard Yuricich), 大衛·Dryer(David Dryer)
土星獎(Saturn Award) (1983)
最佳科學幻想電影
最佳導演 –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
最佳特效 – 道格拉斯·特朗布爾(Douglas Trumbull),理察·尤里西奇(Richard Yuricich)
最佳男配角獎 – 魯格·豪爾(Rutger Hauer)
最佳錄像發行 (1994) – 導演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