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圓舞曲》

《金銀圓舞曲》

雷哈爾的《金銀圓舞曲》是一首雍容華貴、光芒四射的圓舞曲,著名的作曲家雷哈爾出生於匈牙利。

《金銀圓舞曲》金銀圓舞曲
繼李斯特之後,也許對雷哈爾本人,有些朋友還感到有點兒陌生,但要是提起他創作的輕歌劇《風流的寡婦》,就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由佛蘭茲•雷哈爾(Franz Lehar1870-1948)作曲的《金銀圓舞曲》是比較早流傳到中國的,旋律優美而上口,氣質華麗典雅,既是古典圓舞曲的精品,又是容易為普通大眾樂於接受和傳播的輕音樂。它的主題旋律起始部分飄蕩流暢的感覺特彆強烈,後面一段讓人聽了也很舒服。

樂曲簡介

《金銀圓舞曲》作於1899年,管弦樂曲。後被改編為各種器樂曲和輕音樂曲,與《快樂的寡婦圓舞曲》同為作者雷哈爾的代表作。樂曲標題的由來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作者為了給人們一種“華麗”的印象而取的。《金銀圓舞曲》的旋律平易而通俗,節奏輕快,極適用於舞會曲目。

樂曲採用維也納圓舞曲形式,由序奏、三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每首小圓舞曲均採用二部曲式

序奏部採用C大調快板,4/4拍,活潑而富有生氣。隨後,改為小快板,呈現出第一小圓舞曲的第一主題A,那起伏流暢、溫和優雅的旋律,宛如輕輕拍擊堤岸的海浪,令人心曠神怡。第二小圓舞曲轉為F大調,突出第二拍的重音,使旋律帶有切分節奏的動感。第三小圓舞曲轉為D大調,第一主題富有氣勢,使全曲的情緒步步高漲。主題反覆時音量減弱,由木管的重奏造成柔和的氣氛。樂曲結束部從c小調開始,轉入C大調後,在明亮的色彩中再現第一小圓舞曲和第二小圓舞曲的主題,然後在熱烈歡快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背景介紹

著名的作曲家雷哈爾出生於匈牙利。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作了大量的歌劇和輕歌劇作品,是輕歌劇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代表作除至今久演不衰的《風流的寡婦》外,還有一首管弦樂曲《金銀圓舞曲》,是一首雍容華貴、光芒四射的圓舞曲,這首圓舞曲創作於1901年的維也納,當時的奧地利公主是一個講究穿著、喜歡跳舞的人,他每年都要在維也那舉辦幾次時裝舞會,舞會的具體時間服裝色彩都要由公主親自決定。當公主聽說雷哈爾創作了一首《金銀圓舞曲》後,靈機一動地請雷哈爾擔任舞會的樂隊指揮,並把這首圓舞曲作為舞會的主題曲,還要求所有參加舞會的女賓都要穿金色或銀色的晚禮服前來,結果取得了勝過往年的最佳效果,不僅舞會現場金銀光芒閃爍,主題曲旋律更是深入人心,於是,雷哈爾的《金銀圓舞曲》就此名揚天下。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songtaste.com/song/161360/
2、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907/archives/2007/394746.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