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下的2009》

《金融風暴下的2009》

這場金融危機到底何時才能結束,世界各國的專家們眾說紛紜,有的人看好2009年晚些時候,有的人預測要3到5年,更有的人甚至預測這場危機的後遺症可能要長達30年!由於說這些話的人都是全球知名經濟領域的專家,且都都有一大堆充分的證據和理由,這無疑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2008年的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給每個國家甚至每個人的心頭,都籠罩上了一層陰影,我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捂緊錢包,惴惴不安地度過2008年,迎來2009年。“回望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這場全球金融動盪,已使美國的金融體系就像一位重症監護的病人,他的身體雖然在努力地抵禦著不斷擴散的疾病,但疾病已經超越了,醫生救治的程度,儘管醫生們正在嘗試著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搶救,但收效甚微。
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的經濟沒有置身事外,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樓市持續低迷,股市一蹶不振,沿海中小企業有的一夜之間突然蒸發,有的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為了應對這場金融危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了六字方針:“信心、責任、合作。”這六字方針無疑是一劑良藥,但怎樣提升國人的信心,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2009年,全球經濟路向何方?中國的經濟又將走向何方?這場危機到底何時結束?這無疑是每個人都關心的焦點問題。《金融風暴下的2009》放眼世界,聚焦中國,通過對這場危機全景式的掃描,重點就此類諸多問題給你詳細分析解讀,幫您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媒體評論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開發中國家,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聯繫日益緊密,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本身就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為此,我們首先要把國內的事情辦好。
——胡錦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的2500億美元的資金儲備不足於應對目前的危機。中國和其他國家能更多地幫助IME,不僅是中國,波斯灣地區國家也或能展示真正的責任感。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別指望我們接濟你們,因為我們大多數都是窮國。金融危機的淵源在美國,應該由美國來解決,他們有這個能力。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秘書長阿卜杜拉·巴德里
讓中國承擔求市重任無異於讓“小個子”去拉跌倒的“大塊頭”。
——中國社科院專家陶然
當前主要發達經濟休的經濟狀況“已經或接近於衰退”,預計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繼續放緩,增長率只有3.9%;2009年將下降到3%,這將是2002年以來最低的年增長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表的半年度《世界經濟展望》報告
全球失業率2007年6.0%,預計2008年為6.1%,2009年可達6.6%,到2009年底,全球失業總人口可能上升至2.1億。
——國際勞工組織的最新數據
金融危機已經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損害,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長期衰退,但是能夠避免崩潰。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

目錄

第一章血雨腥風——岌岌可危的華爾街
1.百年一遇的美國金融危機
2.別了投行——雷曼破產,美林賤賣
3.誰是華爾街的罪魁禍首
4.“減員風暴”席捲華爾街
5.華爾街會不會終結“美國時代”
第二章疾風驟雨——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大風暴”
1.全球經濟衰退的勢頭不斷蔓延
2.英國經濟出現負增長
3.風雨飄搖的越南盾
4.冰島為何第一個倒下
5.金融危機陰影縈繞韓國
6.阿根廷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7.印度經濟神話破滅
8.次貸第三衝擊波隱現
9.巴基斯坦四處籌“金”應對危機
10.俄羅斯用石油換取中國美元的支持
第三章危機四伏——各國“疲”於救市
1.冰島——請求貸款救援
2.巴西——央行頻繁出台救市措施
3.美國——7000億美元救市,是福還是禍
4.法國——建立“戰略投資基金”
5.英國——-5000億英鎊救市
6.德國——“兩手抓”確保銀行體系安全
7.俄羅斯——央行注資救市
8.西班牙——設立500億歐元救市基金
9.日本——央行不拋股,力爭注資地方銀行
10.韓國——千億救市,為銀行外債提供擔保
11.荷蘭——向國際集團注資100億歐元
12.烏克蘭——削減行政開支,限制個人外匯匯款
13.埃及——採取一攬子緊急措施
第四章暴風驟雨——中國經濟遭受的衝擊有多大
1.樓市寒冰難融
2.中國最大本土體育零售商夭折
3.東莞1800家玩具商面臨生死劫
4.香港兩大零售連鎖企業因金融風暴關門
5.企業欠薪,政府墊付數千萬
6.呆賬上升,信用卡成為中國的新風險
7.中國港口業將遇十年低谷
8.雷曼破產,中國“涉雷”企業殃及不小
9.中國外匯儲備面臨雙重風險
10.全球金融震盪使中國出口壓力增大
11.經濟放緩,2009年不容樂觀
第五章直面“風暴”——中國經濟何去何從
1.美國監管模式出紕漏,給了我們一個怎樣的啟示
2.金融海嘯,中國能否轉“危”為“機”
3.未來兩年中國經濟將同步放緩
4.中國製造業或許迎來參與全球化最好時機
5.金融風暴鋼鐵業:整合重組好時機
6.對工業經濟走勢不應悲觀
7.千方百計預防金融危機影響實體經濟
8.金融危機中的中國真能抄底華爾街嗎
9.拉動內需,基礎建設成主力
第六章風雨飄搖——全球經濟將路向何方
1.金融危機暴露體制缺陷,將催生國際經濟金融新秩序
2.危機遠未見底,已開發國家衰退成定局
3.中俄等“金磚四國”仍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
4.未來全球經濟蕭條很可能不是通脹而是通縮
5.誰是華爾街沖擊波後的投行業主力軍
6.中國真能成為全球救市的希望嗎
7.亞歐首腦峰會傳達了哪些訊息
8.金融危機是否會改變世界貨幣體系
9.西方各國競相“國有化”銀行
10.金融風暴難撼北歐高福利模式
11.巨額債務消失,美國是金融危機的受益者
12.這場金融危機“緩過勁”來要幾年

精彩書摘

第一章血雨腥風
——岌岌可危的華爾街
1.百年一遇的美國金融危機
2008年,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不僅瘋狂地席捲了美國,而且也迅速波及全球。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全球股市暴跌,百年投行一家接一家倒下,為了控制這種局面,各國政府紛紛採取救市措施,一場世界金融保衛戰拉開帷幕。
2008年9月15日,是一個令美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繼“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後,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同日,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與此同時,美國其他著名金融機構如高盛、大摩、華盛頓互惠銀行和國際集團等也都搖搖欲墜,美國次貸危機進入了全面深層次的大爆發階段。這一天標誌著美國及全球金融風暴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據有關金融專家預測,這場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它將持續成為一股“腐蝕性”力量,直至美國房地產價格穩定下來,此外,危機還將誘發全球一系列經濟動盪。
在金融危機面前,美國人受影響最大,他們再也沒有以前那么“神氣”了,多數人不得不減少了奢侈消費,掂量著手裡的錢過日子。
消費者的消費指數直線下降,致使商場門庭冷落,餐廳車馬稀少,民航乘客銳減,車行無所事事……總之,金融危機開始影響實體經濟的各個層面,隨著消費者逐漸習慣勒緊腰帶過日子,美國經濟的最大驅動力——消費可能迎來20多年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個時期,更令美國人頗感郁悶的是,信用卡公司也在這時候開始降低信用額。而由於“量人為出”的傳統觀念影響,多數華人在這次危機中未受到太大衝擊。這種消費觀念受到一些美國人的認同,被認為是渡過難關的最實際的辦法。
美國汽車銷售商2008年9月份不得不面對15年來最糟糕的銷售紀錄;美國航空公司的國內航班9月份航程減少11.7%;“賭城”拉斯維加斯的豪華酒店和賭桌前的顧客在持續減少;市郊的大型購物中心車輛也日益稀少……
“最近一些日子,客流量驟減,銷售額幾乎為零。”拉斯維加斯一家高檔家具和藝術品店老闆吉爾·科隆說,過去5個月,他已經裁減5名銷售人員,現在只剩下3名。
與此同時,零售業也感受到陣陣寒意。由於銷售前景不好的預期,一些零售商店撤回了向華爾街提供的盈利預期報告。
平時大手大腳的一些消費者也開始量人為出。現年23歲的妮科爾·貝德索爾是芝加哥市一家美容院的經理,以前每周至少光顧一次燒烤餐廳,但現在只能去相對便宜的休閒餐館打打牙祭,且每月也就兩次。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伊馮娜·沃恩是一名銷售助理,平時嗜好吸菸。她說,自己抽的煙已經從高檔煙“降級”為便宜煙,“能省就省吧”。
面對房地產價值急降、經濟疲軟和就業市場低迷,美國消費者正越來越多地從信用卡里提取現金使用,同時拖欠債務的情況也不斷上升。為避免在周轉性信貸上陷入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那樣的泥潭,信用卡發卡商和各銀行都開始降低普通消費者的信用額度、提高利率、限制信用卡的刷卡次數。
美國主要信用卡發卡商美國運通公司6月25日就警告說,越來越多的持卡者開始拖欠還款,華爾街隨後預計運通公司將調低今年(2008)的收入預期。美國銀行家協會發言人約翰·霍爾說,在目前的經濟金融環境下,信用卡發卡商的謹慎是“必須要採取的措施”。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雜誌》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大約5.8%的美國人屬於衝動型消費者。而且,大部分衝動型消費者是年收入5萬美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他們的信用卡欠債太多,清償困難。正是因為衝動型消費者會把信用卡額度當作自己收入的一部分,因此發卡商降低額度反而可能讓這些消費者獲益。專家們說,經濟環境不好有時非但不能遏制衝動消費,反而可能導致這種消費增加,因為人們可以從購物中獲得滿足感。但當他們發現信用卡額度不夠時,就只能作罷。
對於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多數專家認為,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和對次貸危機的估計不足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素。
事實上,早在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就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作出反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資金以增加市場信心,美國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形勢看來似乎不是很壞。然而,2008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虧損,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被迫接管“兩房”,以表明政府應對危機的決心。但接踵而來的是:總資產高達1.5萬億美元的世界兩大頂級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繼爆出問題,前者被迫申請破產保護,後者被美國銀行收購;總資產高達1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險商美國國際集團(AIG)也難以為繼,美國政
府在選擇接管AIG以穩定市場的同時卻對其他金融機構“愛莫能助”,於是一些金融機構也紛紛陷入了困境當中。
突如其來的“寒流”,使得世界各國都為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為了避免全球金融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各國央行紛紛向金融系統注資,各國政要也先後出面講話穩定局面。一切跡象顯示,這場金融動盪可能迫使各國央行改變此前趨緊的貨幣政策。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則認為,美國正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正在誘發全球一系列的經濟動盪。
他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所見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可能仍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並繼續影響美國房地產價格。格林斯潘認為,這場危機將持續成為一股“腐蝕性”力量,直至美國房地產價格穩定下來,並預測美國房價到2009年下半年才能穩定下來。他還表示,美國政府不應試圖保護每一個金融機構。當被問及美國躲過經濟衰退的幾率能否超過5成時,格林斯潘回答說,這一幾率小於50%。“我不相信,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不對實體經濟造成重創,我認為這正在發生。”他說。格林斯潘還預測,將有更多大型金融機構在這場危機中倒下。
這位因金融危機而飽受質疑和批評的美國“神話”,所預測的精確度能有幾成,尚需觀察。但不容置疑的是,美國金融危機使國際金融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金融資產整體下挫,投資者越來越趨向保守。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表示:“最終大家可能會發覺有需要回到基本上去,再次認清資金融通的根本目的,而負責保障公眾利益的監管機構也要意識到,最簡單的方法長遠來說可能更具成本效益。”任總裁這番話的潛台詞是,我們不要上華爾街複雜到無人能懂的金融衍生品的當,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是融通資金,而不是讓貪婪者獲得暴利。
投資者開始自我保護,他們手握現金,投資最保守的資產,以求度過嚴冬:各個市場的投資者均縮減槓桿頭寸,轉投向現金和國債等安全資產。這再一次警醒我們,金融衍生品應該有明確的疆界,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金融市場已經趨向保守,並將直至安然度過本輪由次貸引發的經濟下行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才會重新掉頭向上。
那些曾經信奉美式金融創新制度的國家,會因此變得更加謹慎,他們原本就不信任難以掌控的複雜的金融體系,次金融危機將使他們看到失去監管的金融市場的破壞力,各國主權投資基金與金融創新會更加謹慎。
但是,可以相信,這次危機將使美國走向更加嚴格的監管之路,而不是等金融系統出了問題再出手相救的被動行為。可能的監管手段包括:收緊資本金要求;對金融機構的表外資產有更透明的要求;評級機構的失信評級將受到管制;對造假者的處罰會更嚴厲;謹慎對待金融市場中的政府信用擔保。
專家認為,金融危機是美式金融資本主義的刮骨療毒過程,就像1929年大蕭條催生了羅斯福新政,安然、世通破產催生了薩班斯法一樣,這次金融危機會催生新的管制手段、新的金融產品。
總之,從總體上看,這次美國金融危機呈現出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國內投行的證券業務、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和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相互交織、風險交叉傳遞,一旦第一塊骨牌倒下,就會不斷出現逐級放大的連鎖危機;第二,由於各國金融的不斷開放,美國把大量的房地產抵押債券出售給了其他國家,所以此次金融危機對全球的資本市場造成了強烈的衝擊。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