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建築》

《重慶建築》

《重慶建築》雜誌是由重慶市建設委員會主管,重慶市建築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重慶建設系統唯一一份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的建築類科技期刊。2002年8月30日創刊。

基本信息

簡介

《重慶建築》《重慶建築》

《重慶建築》雜誌是由重慶市建委主管、重慶市建築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重慶市建設行業中歷史最悠久的行業科技期刊。刊物覆蓋全國建築類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設計單位及建材、施工、開發企業等。2002年5月經國家科技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正式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

近年來,重慶建築雜誌社堅持“三貼近”原則,注重發揮科技期刊技術先導性、實用性作用,緊扣行業技術發展進行選題組稿、欄目設定,刊發了大量貼近技術前沿與實用的文章,受到業界廣泛好評。

為充分發揮《重慶建築》雜誌的輿論導向和服務科技作用,雜誌社還藉助刊物平台優勢,以舉辦論壇的形式,搭建第二個科技平台,進一步推進學術交流與科技進步。雜誌社計畫將論壇打造成我市建築界的品牌,每年舉辦一次,內容注重專業性、實踐性、針對性,突出特色。首屆重慶建築論壇於去年12月舉行,主題為“山地城市設計與開發”。

《重慶建築》雜誌以建築科技為主線,深入探討與權威報導相結合,全方位反映重慶市及西部地區目前的建設風貌,多視角、多側面地為各建築類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設計院所、建築開發企業、施工企業、建築建材企業、裝飾企業及其他相關單位服務。開設的欄目有,看點、城市建設、建築設計、建築技術與施工、建築材料、建築設備與安裝、建設參考等。

編委會名單

《重慶建築》《重慶建築》

編委會名譽主任:程志毅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
編委會主任:鄭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教授)
編委會副主任:吳波(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總工程師)

編委:(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克儉(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工業大學建築結構專業教授)
王建國(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建築規劃專業教授,博士導師)
王自強(重慶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王貴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導師)
盧濟威(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山地城市設計專業教授,博士導師)
向中富(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學院院長,教授,博士)
張興國(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院長,建築設計專業教授,博士導師)
張京街(重慶市建築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博士)
陳榮華(重慶市設計院原總工程師,重慶市勘察設計大師,教授級高工)
吳慶洲(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專業教授,博士導師)
林文修(重慶市建築學科研究院原總工程師,建築結構專家,教授級高工)
周銳角(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科教處處長)
趙萬民(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院長,城市規劃專業教授,博士導師)
楊忠(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總工程師)
鍾紀剛(現代法億設計公司董事長,重慶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客座教授,留法博士)
徐千里(渝中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建築學教授)
唐建華(重慶建工集團總工程師)
謝吾同(四川美術學院教授)

編輯部

《重慶建築》《重慶建築》

主管: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主辦:重慶市建築科學研究院
主協辦:重慶市土木建築學會
顧問:吳良鏞鍾訓正何鏡堂馬國馨唐明述鄭穎人饒維純吳碩賢
編委會名譽主任:程志毅
編委會主任:鄭穎人
編委會副主任:吳波
社長:敬相海
主編:官正梅
責任編輯:黃定坤余詠
裝幀設計:洛嘎
特邀編輯:舒華彬
英文翻譯:劉軍

辦刊宗旨

《重慶建築》雜誌秉承一貫的辦刊宗旨,立足重慶,輻射西部,面向全國,以探索、求真、務實、創新的態度,全面致力於“建設學科,探討理論,推廣技術,總結實踐”,為重慶市乃至全國的建築事業打開一扇科技視窗。

辦刊特色

《重慶建築》富有山地建築特色,具有較高建築科技含量與學術水平,是建築類高校、建築設計、建築施工、建設監理及建築材料科研與生產等單位及施工技術人員的理想讀物,尤其對山地城市、城鎮和三峽庫區建設有較強的技術指導作用。是《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主要欄目

看點、城市建設、建築設計、建築技術與施工、建築材料、建築設備與安裝、建設參考等。

刊物列表

《重慶建築》《重慶建築》

[2010]
2010年1期2010年2期

[2009]
2009年1期2009年2期2009年3期2009年4期2009年5期2009年6期2009年7期
2009年8期2009年9期2009年10期2009年11期2009年12期

[2008]
2008年1期2008年2期2008年3期2008年4期2008年5期2008年6期2008年7期
2008年8期2008年9期2008年10期2008年11期2008年12期

[2007]
2007年1期2007年2期2007年3期2007年4期2007年5期2007年6期2007年7期
2007年8期2007年9期2007年10期2007年11期2007年12期

[2006]
2006年1期2006年2期2006年3期2006年4期2006年5期2006年6期2006年7期
2006年8期2006年9期2006年10期2006年11期2006年12期

[2005]
2005年1期2005年2期2005年3期2005年4期2005年5期2005年6期2005年7期
2005年8期2005年9期2005年10期2005年11期2005年12期

[2004]
2004年1期2004年2期2004年3期2004年4期2004年5期2004年6期2004年7期
2004年8期2004年9期2004年10期2004年11期2004年12期2004年S1期

[2003]
2003年1期2003年2期2003年3期2003年4期2003年5期2003年6期2003年7期
2003年8期2003年9期2003年10期2003年11期2003年12期

[2002]
2002年1期2002年2期2002年3期2002年4期2002年5期2002年6期2002年7期
2002年8期2002年9期2002年10期2002年11期2002年12期

被引用的條目

《輕工科技與產品》、《食品信息:東方美食》、《中國食品與畜產科技》、《中國食品與畜產科學》、《中外食品信息》、《紡織標準與質量》、《紡織科學研究》、《啤酒科技》、《印刷技術》、《中國食品》、《中國印刷》、《上海紡織》、《城市規劃學刊》、《重慶建築大學學報》、《工程機械》、《混凝土》、《建築機械:上半月》、《建築結構學報》、《施工技術(北京)》、《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中國給水排水》、《中國建材》、《城市規劃彙刊》、《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學報》、《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學報》、《建築技術通訊》、《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暖通空調》、《建築科學》。

溫馨提示

《重慶建築》《重慶建築》

《重慶建築》雜誌投稿須知
1、來稿請用計算機列印一份紙質稿,同時將電子版傳送到本刊信箱(或附光碟),每篇收取100元審稿費。

2、來稿務必立論新穎,論點明確,文字精煉,數據可靠,每篇論文(含圖、表)一般在3000字左右,必須包括(按順序):題目(中文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英譯)、作者姓名(英譯)、作者單位(英譯)及郵政編碼、中文摘要(100-300字,英譯)、關鍵字(3-8個,英譯)、正文、參考文獻。

3、量和單位符號等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稿中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應有明顯區別;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在第一次出現時用鉛筆註明。

4、文中圖、表,隨文出現,圖一般不超過6幅。插圖切勿過大,寬度不超過7CM(半欄)或14CM(通欄)。請用計算機繪圖。圖中文字元號應與正文一致,字型為六號宋體。照片要清晰,層次分明。文章表格一律採用“三線表”。

5、文中章節編號採用三級標題頂格排序:一級標題開如1、2、3、…排序;二級標題形如1.1、1.2、1.3、…排序;三級標題形如1.1.1、1.1.2、1.1.3、…排序。

6、參考文獻一般不少於4篇,必須是公開發表且在文中確實引用的專著、期刊文章、論文集文章、學位論文、技術標準等,按文中引用的先後順序編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