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文物》

《迷失的文物》

《迷失的文物》 提供豐富的歷史的內容,讀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們、認識它們。另外,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途徑,使讀者在了解我國文物珍寶的同時,也能夠更深入地認識我國的歷史和現實。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迷失的文物》迷失的文物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間,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

本書彙編了我國流失海外的一些珍貴文物的信息。這些文物包括青銅器、瓷器、雕塑和中國書畫藝術等。本書詳細地介紹了它們的由來、歷史和藝術價值、流失過程以及現狀。

編輯推薦

揭開一層層歲月的迷霧,講述一段段不凡的傳奇:
尋訪國寶、走進歷史、傳承華夏文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字: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英國:這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國家。
大英博物館所藏的東晉畫家顧愷之名作《女史箴圖》最為引人注目;館藏青銅器包括商代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法國:在歐洲國家中,法國收藏中國文物的數量僅次於英國。
羅浮宮博物館所藏的中國文物達3萬件以上,尤以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為主,收藏量達6000多件。
美國:在美國,有世所公認的七大收藏中國文物的中心: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紐約市藝術博物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共有10箇中國文物陳列室,分為雕刻、繪畫、銅器、陶瓷等。在古代繪畫陳列室中,有唐代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歷代帝王圖》等。
日本:全日本現有1000多座博物館、美術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的文物。
東京國立博物館有中國藝術品和考古資料1萬餘件,以唐三彩居多,所藏書畫包括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等。

圖書前言

2009年初,出自於圓明園的鼠首和兔首銅像集中了所有中國人的視線。法國佳士得拍賣行不顧中國民間和政府的強烈抗議,冒險拍賣這兩件文物,激發了國人憤怒情緒的同時也喚起了國人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鑄造於清乾隆年間,於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劫掠至海外。從某種意義上說,圓明園獸首銅像是中國文物流失的重要見證。
就在圓明園獸首拍賣事件尚未劃上句號的時候,中國的又一件珍貴文物——乾隆年間的皇家玉璽,也出現在法國的拍賣行上。在痛惜之餘,我們更應從近乎膨脹的愛國熱情中抽身出來,恢復理智。追索流失的文物,是個“路漫漫其修遠兮”的過程,我們在牢記歷史的同時,更要正視現實。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蹟。各類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係、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文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物化,是民族的歷史記憶,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認識自己的歷史,傳承自己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物的流失,對於這個國家和民族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中華大地上,勤勞的中華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東方文明,創造了彩陶文化、玉石文化、青銅器文化、瓷器文化、中國雕塑和中國書畫藝術。中國獨特的佛教藝術瑰寶——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名聞天下。中華民族雖歷盡坎坷,然而卻一脈相承,從未間斷,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精彩書摘

多年來,兩駿流失美國之謎一直困擾著文物界。後來一位美籍華人經過七年的潛心研究,在美國國家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和原始檔案,終於弄清了兩駿流失美國的真相。這其中涉及到一位中國的大古董商——盧芹齋,正是他後來把兩駿賣到了美國。
盧芹齋(1880一1957年),浙江湖州人。少時在上海讀書,後來去了法國巴黎。初到巴黎發展事業的盧芹齋,景況並不理想,曾作過門房。後和駐巴黎的中國使館人員合夥經營國內絲綿、茶葉及古玩生意。做古玩生意賺了錢後,見這種生意能賺大錢,便將古玩生意擴大經營,除在巴黎設了總店外,還在英倫、紐約和國內的北京、上海設了分號。中國的陶瓷、繪匭、青銅器及雕刻通過盧芹齋源源不斷地流入歐洲與美國的各大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盧芹齋經營中國文物五十餘年,經他手賣給外國人的商周青銅器不止千件。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青銅器鑑賞家陳夢家先生曾到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專門了解流失到海外的青銅器情況。在他編著的《美國掠奪我國殷周銅器集錄》中收集了我國青銅器845件,其中經盧芹齋之手盜運美國的就有312件。
盧芹齋最得意的一宗買賣就是昭陵兩駿——“颯露紫”和“拳毛”。
趙鶴舫從昭陵將“颯露紫”和“拳毛嗣”盜運到北京後,輾轉賣給了盧芹齋。又由盧芹齋盜賣到美國。
1914年冬,盧芹齋來北美開拓生意時,遇到時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館長的高登,二人相見恨晚,結成朋友。當時,高登正在為建設中的賓大博物館圓形大廳的揭幕展作準備。1916年2月的揭幕展,高登專門邀請了世界上各大國的古董商參展,要求他們精心挑選展品並標明價格,以便由參加開幕的慈善者自由挑選,認購捐贈。

圖書目錄

載歌載舞的戰爭——虎鈕籜於
吉祥的象徵——雙羊尊
皇帝死後的不幸遭遇——銅鎏金乾隆牌位
銘文背後的故事——邢侯簋
活著的歷史——昭陵六駿
人類進化的里程碑——北京人頭蓋骨
浮雕藝術的傑作——帝後禮佛圖
遠古的父愛——番菊生壺
身首異處的方罌之王——皿天全
評說子醜寅卯——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
夢回皇苑勝境——《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繪畫史上的里程碑——《女史箴圖》
龍池十日飛霹靂——《照夜白圖
中國書法史上的聖經——《淳化閣帖》
夢與痛的糾纏——敦煌遺書
建築藝術的奇葩——北京智化寺藻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