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字門》

是根本字也。 是故疏雲。 吽字義雲。

【迦字門】

迦,梵語具雲迦邏,華言作者。謂知諸法之中,無有作者。云:唱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差別雲。疏云:作業如雲,皆無差別。

阿聲遍一切定惠等聲字事

阿聲字為一切聲字之本體中。是至要故重別攝之。

具緣品雲。云何真言教法。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迦字門。一切諸法離作業故○婆字門。一切諸法有不可得故。野字門。一切諸法乘不可得故○訶字門。一切諸法因不可得故。秘密主仰惹拏那^8□。於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辨諸事。所為義利皆悉成就(云云)

疏第七雲。經雲。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者。經雲。秘密主仰壞儜曩莽。於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辨諸事。所為義利皆悉成就者。於迦遮吒多波五類聲中。復各有五字。其第一至第四字皆是惠門也。已如前說。第五字皆是證門。今合說之。梵書以此五字皆同圓點。且如迦佉喔伽四字。增伽至第十一聲。皆於首上安點。若欲除去此點。而於次後字上累加仰字等。其字即與有點不殊。又梵字十二聲中。第一是本體故名為空。即次第二字是行。第三以去以諸畫增加者。皆名三昧。第十一其上安點是證。第十二傍置二點是般涅槃。若此仰字。能遍智慧三昧聲故。當知即是大空義。是故別說。不與前字相合論也。涅槃經此五字亦具明字義。今毗盧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證處無法可說。故但以圓點表之(云云)

二本義釋大同之。

尋雲。疏雲。又梵字(二本義釋俱雲。又凡諸字)。十二聲中第一是本體故名為空。若爾第一字空與十一點空如何別耶。答。空體雖同因果為別。初因後果故也。問。其空體同為初因。後果為別之意云何。答。大空體中有菩提心菩提果二義。心為初字。果為後點。是其同別之意也。

字輪品雲。秘密主有遍一切處法門。秘密主若菩薩住此字門。一切事業皆得成就(云云)

初阿娑□。次迦等二十字。次野等九字。次伊等十二字。次仰壤拏曩^8□莽五字也。疏第十四雲。第一阿字。即是菩提心體。次有迦佉俄伽等五音。皆取四字(各除第五聲)。次又取也囉乃至乞叉。皆是男聲○凡字輪文為三分。初阿字為一分。次迦乃至二十字為第二分。次也字乃至訶字為第三分。除去乞叉字。由此字已重故也(謂有迦娑二聲故重也)。次上皆是智慧字也。次有伊(上)伊鄔(上)烏翳愛惡奧八字。加此八字即成就三昧。皆是三昧聲也○次有我(魚可)若(而可)吒曩(上)莫(慕可)此字遍一切處。謂遍於定惠中也○即同上頭之點也(云云)二本同之。阿闍梨真實智品雲(云云)疏第十七雲。然字者梵有二音。一名阿剎羅也。是根本字也。二者哩比鞞。是增加字也。根本者即是本字。如阿字最初二音。是根本也。次從伊(上)伊至烏奧凡十二字。是從生增加之字。悉皆是女聲。其根本字是男聲也。男聲是惠義。女聲是定義也。其根本字遍一切處。次諸增加字亦有遍一切處。根本增加不相異也。皆以根本字型有本而加點畫。是故根本增加不一不異。猶如器中盛水。因器持水。水不離器。此亦如是。更相依持能遍內外也。相應者梵音瑜只。即阿字義。相應即是瑜只之義也。非但阿字遍一切處。從迦佉等乃至沙訶。亦遍一切處。何以故。此等皆是根本音。甚其根本音即同於阿字。如迦字等。各各有從生增加之字。如迦字中即有計雞矩俱雞蓋。俱皆是女聲也。然迦字型上加於畫。則成增加之字。體是惠。而加是定。定惠相依持。合而為一。其體不失。止觀雙行亦遍一切地也。增加遍於根本。根本於增加。滋生遍於種子。種子亦遍於滋生也(云云)

二本義釋俱雲。即有^h□計^h□雞^h□矩^e□俱^h□雞^h□蓋^h□俱^h□矯。皆是女聲也(云云)唯此疏脫矯字。又贊可依皆字。

百字成就持誦品雲。阿娑□迦佉喔伽遮車若社吒吒拏茶多他娜馱波頗摩婆野囉羅□奢沙婆訶仰壤拏曩莽(云云)疏第十九雲。俄惹拏那^8□○此五字遍於定惠中。亦能成三昧。亦能成智慧。能遍成如來八十隨形好也(云云)鈔缽第十雲。疏此五字遍於定惠等者。謂前阿阿暗惡。前一是惠。餘三是定。例下迦佉乃至娑訶定惠亦爾。仰等五字皆遍彼中。故云遍於定惠中。言亦能成三昧者。遍餘三字也。亦能成智慧者。遍於初字也。此義難明。略以字形而顯示之。且將智慧聲中劍字頭者如迦字明之。^h□迦者作義。若加仰字空點。^h□乃成劍字。即彰作義是空。佉等例爾。是名遍於智慧之中。又^h□枳字是迦字之三昧。若於^h□枳上安置空點。乃成頭字。即此三昧亦屬大空。如枳字者濟底。比乃至呬等亦爾。是名遍於三昧之中。上以義當空點釋之。更以仰等本體辨者。如梵語^h□^h□半左。是五若於跛字上不置字點。卻於左字置^e□壞字。即與破字上加空點無殊梵法如。是故又如梵語^h□^h□僧賀是師子。若於僧字上不加空點。卻於賀字上安置^b□仰字。即與僧上置點無異。余皆例爾。故云此五字遍於定惠中也。言能遍成如來八十隨形好者。如以^b□仰字加於牙音。迦等四字。謂迦(短)迦(長)枳雞。上二是惠。下二是定。又加佉喔伽各有四字。共成一十六音。如牙音者齒音十六。舌音十六。喉音十六。臍音十六。如是總有八十。故成如來八十隨形好。其實亦遍野等八字。今但舉初攝於後。故曰遍成如來等(云云)

尋曰。阿闍梨真實智品疏雲。阿剎羅是根本字。哩比鞞是增加字者。阿剎羅為根本字之梵語。哩比鞞為增加字之梵語耶。答。全真梵字母釋義雲。梵雲^h□阿^b□乞察(二合)^h□囉者。唐雲父字。義釋雲。無異流轉。或雲無盡。以句名父身。善能演說諸佛秘密萬德差別。義理無窮故言無盡。或雲常住。言常住者。梵字獨得其稱(云云)悉曇藏第三引涅槃灌頂疏道暹記雲。梵阿察羅。此方義翻名為無盡(文)故知阿察羅者敵對雲父字。義翻雲無盡。即是阿字及迦等三十四根本字也(云云)故阿剎羅非根本字之正梵語。而根本字無盡等義勝故。以阿剎羅為其名也。但疏意難知也。演密鈔第九雲。哩比此雲增加。即當伊伊乃至污奧等。皆是從阿字增加之字故(云云略鞞字隨義釋文。義釋文。疏文。疏文上抄之。)悉曇藏雲。哩比鞞者。義翻雲從生。即是伊等十二增加字也。此約十六轉故云從伊(上)乃至烏奧凡十二字也(云云)故哩比鞞為增加字之梵語也。

尋雲。何故根本字為男聲。增加字為女聲耶。答。疏雲。皆以根本字型有本。而加點畫。又第十二釋明妃雲。由增長義故女聲呼之。又雲。妃者如世女人。能生男女。令種胤不絕(云云)是故字型稱根本。增彼名增加。喻如彼種胤體種胤僧長。而種胤體男所成就。種胤增長女所成辨。所以假喻男女。以所成從能成。根本為男聲。增加為女聲。

又聲有甲乙。根本為甲。增加為乙。人有勝劣。丈夫為勝。女人為劣。甲聲譬勝人。根本為男聲。乙聲比劣人。增加為女聲也(已上)尋雲。何故男聲是惠義。女聲是定義耶。答。定惠之寂照。男女之動靜。彼此相以取義。可知。又有多義。不能具之。

尋雲。第二長聲^h□字。定惠聲中何耶。答。疏並兩本義釋俱雲。如阿字。最初二音是根本也○其根本字是男聲也男聲是惠義(云云)故惠聲也。又演密鈔雲。餘三是定(具如上抄)悉曇藏第三引義釋此文雲。如阿字最初者。即是根本也(云云)又悉曇藏雲。其阿(引)暗惡三字亦屬此從生中。若不爾者。豈屬根本(云云)若依此等可為定聲。

問。二義俱有過。若言惠聲者。字既加點。可是增加。若增加字悉皆女聲。何雲惠聲。故安和尚所引文雲。最初根本。而除第二。若言定聲者。聲既同初。可是智慧。故見行三本皆雲最初二音是根本也。根本豈定聲耶。答。先雲惠聲。尚無其過。字加傍點。此字本體例如^b□字。豈增加字。安和尚所引已違見行之諸本。傳寫之錯。何必依乎。設彼非錯但云最初根本。不雲第二增加。又雲定聲。何有其失。初阿短聲。次字引聲。短引既異。定惠寧同。然雲二音是根本者。按十住心論雲。各各字有十二轉生字。此各各十二為本。有一合二合三合四合等增加字(云云各各字^h□等也^b□)準此本者非必惠聲。第二^h□字且望伊等有本義。故云是根本。非欲遂。謂是智惠慧。理實^h□字遍定惠聲字。具根本增加。^h□是根本。^h□是增加。故聲通智惠三昧。阿是智惠。引是三昧故。疏體是惠而加是定者。則此意也。由此以^h□字表行。行通智慧故。故約惠邊疏雲是初二音是根本也。十住心論雲。云何真言教法。謂^h□^h□^h□^b□^h□^h□^b□乃至^h□^h□^h□^h□等字為本母(云云)又約定邊演密鈔雲餘三是定。而安和尚但屬三昧。此難依耳。謂若不爾者。豈屬根本也故。

尋雲。疏雲。次從伊上乃至烏奧凡十二字。是從生增加之字者。四字如文。余字何等耶。答。安和尚雲。此約十六轉(具如上之)故塢烏哩^6□里狸翳藹。是其餘字也。

尋雲。^h□^h□二字定惠聲中何耶。答。仰等五字皆同圓點故準五字暗遍定惠證。既通二入當通二。今此二字之具根增聲通定惠。準^h□可知之。

尋雲。疏處處文或雲若此仰字遍智慧三昧聲故。或雲此字遍一切處。或雲此字遍於定惠中(皆具如上)故知^b□^e□^b□^b□^b□字遍定惠聲。若爾何故大師但云^b□等字為本母(具如上之)本母即根本。根本是惠故耶。答。十住心論且論一邊故。疏雲從迦佉等乃至沙訶亦遍一切處。何以故。此等皆是根本音。其根本音即同於阿字(云云)悉曇藏第三釋此文雲。皆加一字為頭。皆加阿聲為音。故知三十四字母當體。皆是根本阿字之韻(云云一處文如上也)疏既雲。乃至沙訶無所簡故隨加五字雲三十四。三十四皆根本。明知五字是惠聲。此又且論一邊而已。若不爾者。豈疏自忘遍定惠中之義乎。問。仰等五字中天南天其音各別。若爾於何雲遍定惠耶。答。具緣品疏雲。仰壞寧曩莽○若此仰字能遍智慧三昧聲故(具如上也)故於中天而雲遍也。謂^b□字有^b□^b□二音。^b□是惠。^b□是定故也。問。仰等五字於何天音雲阿字韻耶。答。於南天云爾也。字輪品疏亦用南天音故(正文如上)又現聞易知耳。

尋雲。^b□字為惠聲。為定聲耶。答。疏雲乃至乞叉。是男聲故惠聲也。問。若爾何故次又雲除去乞叉○皆智慧字耶。答。此字輪中除。非謂非惠聲。猶如哩等四字字輪中除。而非雲不定聲也。

尋雲。於迦佉等字十二轉生聲。分別定惠之方云何。答。第一是智惠聲。如上已述。又具緣品義釋雲。又凡諸字十二聲中。第一是本體。故名為空。第二字是行。第三字以去以諸畫增加者。皆名三昧。第十一其上安點是證。第十二傍置二點是般涅槃(云云)故第三以去乃至第十定。第二·十一·十二遍二。其義準^h□^h□^h□可知。問。若言第二遍二者。如何鈔第十雲迦(短)迦(長)枳雞上二是惠下二是定(云云)耶。答。既遍二故。且約一邊雲第二惠也。問。第八·第十二轉之字。字具根增。聲通定惠。與等無別。何彼遍定惠。此但為定聲耶。答。彼^h□^b□等所加點聲皆通定惠。此字所加點聲但是三昧。故此二轉但為定聲。不可同彼^h□等。

尋雲。於上一切定惠聲字必阿聲通彼耶。答。爾也。問。通方云何。答。此有三義。約首·約韻·約體是也。問。先約首之義云何。答。疏第七意雲。凡最初開口之音皆是阿聲也。離此則無一切言語。故阿聲為眾聲之母(第十·第十二·第十九字母釋·吽字義·聲字義·念持真言等意皆同之。正文皆如上)又第十七雲。所謂一切心者。即阿字也。以一切言音皆從此字為首。若無此阿聲則離一切之語無有可說。當知但開口出聲。即是阿字之義也。下文雲。然迦字等。若口無阿字之聲則不成字。當知此字本無言說名字。因阿字而得有也。如人無頭即一切支分皆死。此迦字等亦如是。若不以阿字為頭即不成。亦不名字也。故阿字為命也。哩比得伊伊等三昧聲亦因發起也(云云)此二文意全同。上雲一切言音皆此字為首。下雲若不阿字為頭不成聲等。是同。又雲若無阿聲無有可說。下雲此字本無言說名字因阿而有。則同。又雲開口出聲即是阿聲。下雲若口無阿字之聲等。亦同。而下文云然迦等者。顯阿字遍一切惠聲。哩比等者。彰阿聲遍一切定聲。此皆約首。首者頭首。頭首之中亦有命義及能生義。故諸文中或雲一切言音之首。又云為頭。又云為命。或雲一切眾聲之母。又雲生處。又雲種子。謂一切定惠等聲字皆悉無不以阿聲。為頭首壽命及能成也。頭命等義瞼文易知。是謂約首之遍義也。

問。約韻之義云何。答。疏雲。其根本音即同於阿字。安然釋雲。三十四字母當體皆是根本阿字之韻(具如上之)則諸惠聲皆以阿聲為其韻也。又應定聲。以阿為韻至次當知。

問。約體之義云何。答。約首準始。約韻準終。今約體者該始終也。一切定惠等聲始終皆悉無非阿聲。是故阿聲遍彼一切定惠等聲而為其體。是故疏雲。一切語言中皆帶阿聲。又雲一切世間之語言○不離阿字。吽字義雲。阿聲即是一切聲之體。覺苑。至如萬類名言皆有此能詮音聲(皆具如上)。

問。一切語言皆以阿聲為頭。故云皆帶阿聲不離阿字皆有阿音。如何依皆帶阿聲等之文。而成一切語言皆以阿聲為其舉體。又若一切語言皆以阿聲為舉體者。如何但言為頭。又^h□^b□^b□^b□等現非阿聲。豈以阿聲為其舉體耶。答。疏雲。要因此阿字生一切世間之語言者。是顯一切語言皆以阿字為頭首。次云然此語言不離阿字者。是顯一切語言皆以阿字為遍體。若不爾者何重言乎。又雲最初開口之音皆有阿聲者。是明阿為頭首。又雲一切語言中皆帶阿聲者。是明阿為遍體。國中之言其意如此。又大師雲。一切字之母者明頭首。次雲一切聲之體者明遍體也。然言阿字為頭者。且彰為諸字之本。而非遮為遍體。如彼雖言為體而非遮為頭也。^h□^b□等之難不然。若現阿聲者即是阿字。何論為體。夫言一切語言以阿字為體者。^h□^b□^b□^b□等一切語言顯非阿聲。而隱其中有阿聲為其體。故云阿字為其體也。悉曇^h□^b□等以最初^h□為體。例如^h□^h□等。以最初^h□為體故。疏十七雲。如阿字最初二音是根本也。次從伊(上)伊乃至烏奧凡十二字是從生增加之字。悉皆女聲。其根本字是男聲也。其根本字遍一切處。次諸增加字亦有遍一切處。根本增加不相異也。皆以根本字型有本而加點畫。是故根本增加不一不異。猶如器中盛水。因器持水。水不離器。此亦如是。交相依持能遍內外也(云云具如上也)此文意明悉曇中^h□^b□等十二聲皆以阿聲為其體。體加互遍內外一切處。交相依不一不異也。次文雲。然迦字型上加於畫則成增加之字。體是惠而加是定。定惠相依持合而為一。其體不失。止觀雙行亦遍一切地也。增加遍根本。根本遍於增加。滋生遍於種子。種子亦遍於滋生也(云云)此文意顯^h□^h□等出生聲。以^h□聲為其體。體加互遍一切地相依持也。喻意可知。故阿聲遍^h□^b□^h□等十二聲中而為其體^h□^h□二字亦阿為體。約但女聲雲。十二字凡開口出聲無非阿聲。又咽口中一切聲。其最初聲無非阿聲。故鈔九雲。又假令喉中短聲誡字。亦不離喉中短聲阿字(云云具如上也)故一切聲皆悉最初無非阿聲。而觸牙齒舌等緣故。轉成^h□^h□^b□等差別之聲。雖成別聲。其一一中不失阿聲。而為其體。故疏十七雲。要因此阿字生一切世間之語言。然此語言不離阿字。以不離阿字故。即知是不離於法體不生(云云)故^h□^h□^b□等乃至一切語聲中。皆有阿聲為其體也。

尋雲。若言一切語言之中有阿聲者。梵漢俱爾耶。答。爾也。問。其梵漢語言中。阿聲皆名真言耶。答。爾也。問。若爾何故但約梵語而說真言耶。答。疏第七雲。一一聲字即是入法界門。故得名為真言法教也。至論真言法教應遍一切隨方諸趣名言。但以如來出世之跡始於天竺。傳法者但約梵文作一途明義耳(云云)問。若爾如何字母釋雲。然梵字梵語於一字聲含無量義。改曰唐言。但得片玉三隅則闕。故道安法師著五失之文。義淨三藏興不翻之嘆。是故傳真言之匠不空三藏等。教授密藏真言悉用梵字耶。答。二說之意不相違也。央漢言中有阿於二音。阿音^h□也。於音^b□也。故漢言中諸音所歸是梵音也。皆無非真言。疏依此義邊故云真言法教應隨方諸名言。阿梵語中有無不非等多義。若改唐言或但曰無。或但云不。則得一義而失余義。字母釋依此義邊故云但得片玉三隅則闕。故不違也。

尋雲。十界具言語。其中阿聲皆名真言耶。答。爾也。問。若爾何故聲字義雲。此十種文字真妄云何。若約豎淺深釋則九界妄也。佛界文字真實。故經雲。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此五種言梵雲曼荼羅。此一言中具五種差別。故龍樹名秘密語。此秘密語則名真言也。譯者取五中一種翻耳(云云)言真言者。此但佛界五種言中之一種故耶。答。聲字義次文雲。此真言談何物。能呼諸法實相不謬不妄。故名真言。又雲。若知實義則名真言。不知根源名妄語(云云)謂有一類聞九界中乃至鬼畜言語中阿等聲。知法實義。不謬不妄。其聞阿等聲則名真言。是即法佛平等語密。故論其言語之起處則屬鬼畜。依此義邊真言通九界。談其音聲之根源則屬佛界。據此義邊真言唯佛界(此約究竟真言論之)若據五種真言。諸天等有自分真言也。聲字義引般若經如來是真語者等之文歟。大日經疏並開題意別聲字義。蓋各述一義也。

疏雲。真言梵曰曼荼羅。即是真言如語不妄不異之音(云云)開題同之。但音字作義字。意顯真語如語者即是不妄不異之義也。如彼唯識雲。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又言龍樹名秘密語者。十住心論同之。疏雲。龍樹釋論謂之秘號。開題雲。謂之密號(云云)

尋雲。內外五大皆有響。其中阿聲皆名真言耶。答。爾也。問。器界中阿聲名真言之意云何。答。是即法佛語密一類聞之知法實義。故名真言。其義具如上鬼畜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