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碧海無波》

《踏莎行·碧海無波》

碧海無波,瑤台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概況

【作品名稱】踏莎行·碧海無波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晏殊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

踏莎行⑴
碧海無波⑵,瑤台有路⑶。思量便合雙飛去⑷。當時輕別意中人⑸,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⑹,香閨掩霧⑺。紅箋小字憑誰附⑻?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踏雪行”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
⑵碧海:傳說中的海名。《海內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⑶瑤台:指傳說中的神仙居處。晉王嘉《拾遺記·崑崙山》:“傍有瑤台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台基。”
⑷思量:考慮;忖度。
⑸意中人:心中所眷戀或屬意的人。
⑹綺席:華麗的席具。古人稱坐臥之鋪墊用具為席。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惠休〈怨別〉》:“膏爐絕沉燎,綺席生浮埃。”
⑺香閨:青年女子的內室。唐陶翰《柳陌聽早鶯》詩:“乍使香閨靜,偏傷遠客情。”
⑻紅箋(jiān):紅色箋紙。唐韓偓(wò)《偶見》詩“小疊紅箋書恨字,與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附:帶去。

白話譯文

碧海波平無險阻,瑤台有路可通行。細思量,當初就該雙飛去。想當時,輕別意中人,現如今,山高水遠何處尋。
灰塵落綺席,煙霧鎖香閨。寫好的書信,如何送給你。登高樓極目望遠方,蕭蕭細雨灑梧桐,天已近黃昏。

詞牌

【踏莎行】
調名從唐韓翃詩句“踏莎行草過春溪”而來。雙調,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韻。起首四個四言句,前人多用對偶。另有《轉調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是別格。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平陽興》、《江南曲》、《芳心苦》、《芳洲泊》、《度新聲》、《思牛女》、《惜余春》、《陽羨歌》、《暈眉山》、《踏雲行》、《瀟瀟雨》等。

格律

碧海無波,瑤台有路。
●●○○,○○●▲
思量便合雙飛去。
○○●●○○▲
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
●●⊙○,○○●▲
紅箋小字憑誰附。
○○●●○○▲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
(註:○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者

 作者晏殊 作者晏殊
晏殊(99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宛麗,有《珠玉詞》。亦工詩善文,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

賞析

此詞寫別情,深婉含蓄。以結句為最妙,蘊藉而韻高,頗耐賞玩。
上片起首三句:“碧海無波,瑤台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說沒有波濤的險阻,要往瑤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來可以雙飛同去,但當時卻沒有這樣做;此時“思量”起來,感到“不合”,有些後悔。碧海,指海上神山;瑤台,《離騷》有這個詞,但可能從《穆天子傳》寫西王母所居的瑤池移借過來,指陸上仙境。接著兩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是說放棄雙飛機會,讓“意中人”輕易離開,此時後悔莫及,可就是“山長水遠”,不知她投身何處了。“輕別”一事,是產生詞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癥結所在。一時的輕別,造成長期的思念,“山長”句就寫這種思念。
下片,“綺席凝塵,香閨掩霧”,寫“意中人”去後,塵凝霧掩,遺蹟淒清,且非一日之故。“紅箋小字憑誰附”,音訊難通,和《鵲踏枝》的“欲寄彩箋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樓目盡欲黃昏”,既然人已遠去,又音訊難通,那么登高遙望,也就是一種痴望。詞中不直說什麼情深、念深,只通過這種行動來表現,顯得婉轉含蓄。後接以“梧桐葉上蕭蕭雨”一句,直寫景物,實際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長。比較起來,溫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聲聲慢》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雖然妙極,恐怕也失之顯露了。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性格“剛峻”(《五朝名臣言行錄》),處事謹慎,沒有流傳什麼風流艷事。他自奉儉約,但家中仍然蓄養歌妓,留客宴飲,常“以歌樂相佐”(《避暑錄話》)。他喜歡納什麼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會在男女愛情上產生多少離愁別恨,但他詞中寫離愁別恨的卻頗多。這可能和當時寫詞的風氣有關:酒筵歌席上信手揮寫,以付歌妓、藝人歌唱,內容不脫晚唐、五代以來的“艷科”傳統;也可能和文學創作的特點有關:它可以描寫人們的普遍感情,不限於作者的自我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