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貴族》

《貨幣貴族》

《貨幣貴族》是H·W·布蘭茲所著的一本經濟學類型書籍。

《貨幣貴族》貨幣貴族

本書為你再現了美國歷史上驚心動魄的貨幣貴族為了爭奪貨幣控制權而上演的持續百年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從美國政府建立的那一刻起,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就是一對“死冤家”。民眾希望政府實行 “積極的貨幣政策”,還希望政府能阻止財富和權力集中到一小部分人手中;而資本家希望政府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還希望政府能成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銀行並能在不受民眾控制的環境裡進行交易。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認為,政府控制了貨幣的供給就掌握了國家的命運,他最終打敗了親資產階級派系,美國第一個中央銀行誕生了。圍繞著美國第二銀行的存亡,尼古拉斯·比德爾與總統安德魯·傑克遜進行了一場殊死的鬥爭,最終第二銀行不得不關門大吉。傑伊·庫克內戰中通過承銷債券為政府融資,他那精湛的行銷手段為政府籌集到了數億美元的資金。傑伊·古爾德這名華爾街上的陰謀家在紐約市場上對黃金進行逼空操作,要不是政府的干預恐怕他的陰謀就要得逞了。 J.P.摩根,這名最偉大的資本家手中的權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政府面臨流動性危機時都不得不請他出手相救。

作者簡介

H·W·布蘭茲(H.W.Brands),住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德克薩斯大學歷史學教授,因《美國第一人:班傑明弗·蘭克林的生活和時代》而成為普里策獎候選人。作者著有20多本深受讀者喜愛的暢銷書:《安德魯·傑克遜:他的生活和時代》、《孤獨的國家:德克薩斯州獨立戰爭史詩》、《黃金時代:加州淘金熱新美國夢》、《美國自由主義的離奇之死》、《美國第一人:班傑明弗·蘭克林的生活和時代》、《企業大亨》、《美國欠世界什麼:為了外交政策的初衷而努力》等等。

編輯推薦

依據歷史事實,辨析錯綜複雜的權力利益糾葛,解讀歷史真相,探究世界金融秩序的發展脈絡。再現美國貨幣貴族為爭奪貨幣控制權而進行的殊死博斗,還原歷史上驚心動魄的持續百年的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

一百多年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美國一代又一代的政客和他們的經濟智囊,政黨的興旺衰敗以及政客的得勢沒落與之命運攸關。做對了,你將得到豐厚的回報;相反,等待你的只有死亡。沒有哪個問題像它一樣,始終如一地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這個問題就是——貨幣問題。

印製紙幣同徵稅相比是如此簡單,一個擁有貨幣發行權的政府很容易濫用這種權力。

漢密爾頓

憲法授權國會發行貨幣,但絕沒有授權國會將發行貨幣的權力轉讓給任何私人銀行。

傑斐遜總統

良心告訴我,殺死第二銀行這個“破壞魔鬼”是正確的。我毫無畏懼……政府不可能向魔鬼屈服。

傑克遜總統

一隻“黑手”控制了我們的貨幣,它在偷美國的錢。一隻“吸血蝙蝠”咬住了美國經濟的動脈!

摩根

圖書目錄

前言 貨幣問題

第一章 資本貴族

第二章 銀行之戰

第三章 聯邦債券

第四章 黃金大陰謀

第五章 政府的保護神

結語 回答貨幣問題

後記

參考文獻

精彩章節

  第一章 資本貴族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1exander Hamilton)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其一生頗具戲劇性。他是一個私生子,出生於英屬西印度群島中的尼維斯島,由於出生的非法性,他一直想擺脫這種不好的名聲。作為一名紐約商人在聖克羅伊島開設的商店裡的13歲的職員,他迫不及待地想找一個更好的職位。“我憎恨職員地位的卑微以及工作環境的惡劣,好像上帝總和我過不去,”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希望爆發一場戰爭。”…在商店裡的生活教會了漢密爾頓關於金錢和交易的知識。他們的商船活躍在三角貿易的航線上,在英國、法國以及西班牙三個帝國之間做朗姆酒、鱈魚、麵包以及騾子的生意,以里弗爾。、英鎊或美元定價,以黃金、白銀、土地以及契約作為保證。但是,貨幣總是緊缺,遠離宗主國使交易很難進行。他的老闆後來由於身體的原因離開該島去了紐約,他就在給他老闆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很憂慮,不能完成您布置的任務,因為錢不夠。”

後來,漢密爾頓離開西印度群島來到了紐約,這時貨幣仍然緊缺。1772年一場颶風摧毀了聖克羅伊島,但卻給漢密爾頓的人生帶來了轉機。他對這場颶風的精彩描述讓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存在。

“上帝啊!真是太恐怖了,造成的損失無法計算……狂風怒吼,海水咆哮,流星拖著尾巴劃破長空,閃電的強光讓人眩暈,房子的倒塌聲、刺耳的尖叫聲、悲泣的哭喊聲不絕於耳,就算是天使看到了這些也會大吃一驚的。”…

也許正是這栩栩如生的描述吸引了讀者的注意,也許是他自身表現出來的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感染了大家。“小人物們,你們的堅韌和決心都跑哪裡去了?”他呼喚人性,“瞧瞧你們可悲無助的處境……不要太在意自身的得失,學學無私的上帝吧。”也許是他善於奉承有勢力的人,“我們的將軍制定了若干條有益的、人性的規定,並且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人場合都顯得很人性。”別管出於什麼原因,一部分人認為漢密爾頓是一個有培養前途的人,將來定能成就一番偉業,於是便資助他到紐約去讀書深造。

漢密爾頓匆匆完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習,由於該校不同意漢密爾頓快速學習的計畫,不久他又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而此時喬治國王同他的美洲殖民地的居民之間有了些麻煩。漢密爾頓支持這些美洲人並聲稱:“美洲人天經地義地像其他國家的國民那樣享有自由。”他還決定在商業方面同英國採取針鋒相對的鬥爭,因為那是連線美國殖民地和英國的重要紐帶。“有人認為:迄今英國仍靠自己的優勢控制著兩地間的貿易,所以沒有了進口我們就徹底失去了財富的資源。是這樣嗎?答案恰恰相反,沒了英國,我們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有比它更先進的生產力。”

漢密爾頓聲稱經濟統治著整個世界,但也許不會馬上是這種情況。美洲的英屬殖民地就像是一個投資,如果這個投資被證明是沒有利潤的話——如出現全民抵制英貨這種情況,那么英國的殖民者就會受到創傷。全民抵制英貨活動不僅會讓英國的商人屈服,最終也會讓英國政府屈服。

以經濟的方式來對付殖民者有時是很難起效的;當1775年在列剋星頓和康科德的美國民兵和英國正規軍爆發戰爭的時候,全面抵制英貨活動就急需美國軍事上的配合。大陸會議決定任命喬治·華盛頓這個最有資歷的政府官員為大陸軍總司令,並在波士頓阻擊敵人,漢密爾頓則在曼哈頓島與之遙相呼應。他漢密爾頓聲稱經濟統治著整一方面譴責他親英的同學,另一方面又 個世界。

設法營救那些被英軍俘獲的炮兵,並組織志願者組建了一支炮兵部隊,還被任命為炮兵上尉。紐約的反擊戰失敗了,在撤退過程中,漢密爾頓率領他的炮兵部隊負責殿後,掩護主力撤退。他的英勇和能力贏得了上司的賞識,曾兩次被任命為戰時副官,但他拒絕了,理由是這種“人身的依附”…會損害他的名譽。事實是他已經有了更好的打算,當華盛頓邀請其做自己的副官時,他立即就答應了。

這個年輕人,不是20歲就是22歲,他的生日很長時間都存在爭論。一個年輕的軍官回憶他第一次見到漢密爾頓的情景時說:“我看到一個小伙子,他體格瘦小甚至有些虛弱,戴著一頂豎立起來的帽子,帽檐被拉了下來遮住了眼睛。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問題,一隻手放在了身邊的加農炮炮身上,還不時地輕輕地拍著,就像是在撫摸自己的戰馬或寵物。”漢密爾頓的雄心壯志使他在眾多為華盛頓工作的屬員中脫穎而出,他善於洞悉上司的想法,並能比別人更出色地完成任務,因此不久之後他便榮升為華盛頓將軍的陸軍參謀長。

美國的立法委員會拒絕為大陸軍提供必要的物資供應,這一點讓華盛頓和漢密爾頓都感到很沮喪。漢密爾頓在福吉谷的露營中用幾乎凍僵的手草草地寫著:“這些人愚蠢、性情反覆無常、目光短淺,他們的所作所為正說明了這一點。他們對於軍隊的管理是極其無力的,沒有決定性且缺乏遠見。”軍隊缺衣少糧,沒有統一的制服,飢餓、疾病一直困擾著士兵,使他們變得很暴躁。漢密爾頓既指責立法人員的瀆職,又抨擊美國的政府機構存在很大的問題——州政府的權力過大。“每個州為了提升本州政府的地位,繁榮自身的經濟,都竭力遴選最優秀的人擴充自己的政府。”只有那些二流貨色才會在大陸會議工作,但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將本州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涉及邦聯的事,地方改府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他們則表現得很有遠見。這種情況需要改變,否則美國將不復存在。”

整個冬天大陸軍都在山谷里休整,沒有什麼戰鬥。此時漢密爾頓才得以有時間拜訪朋友,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對於後者,他像往常做任何事一樣,提出了幾點要求。他這樣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我最看重相貌,因而她一定要年輕漂亮;知道的不一定多,但一定要通情達理;生育能力強,但不想生過多的孩子;溫柔賢惠,因為我自身就是一位追求忠誠的狂熱者;脾 可以說美國獨立革命的核心氣好,我最討厭潑婦;持家有道,既不問題就是“錢”的問題。貪財又不吝惜財物;她的政治信仰無所謂,我相信我有能力說服她接受我的信仰;她可以是基督教徒但絕不能是天主教徒。”漢密爾頓特別提到了涉及錢的問題,他說:“錢是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對方越有錢越好……我沒有很多錢,而且不善於靠財產和產業賺錢,所以她若想過奢侈的生活必須自己負擔那些開銷。”

伊莉莎白斯凱勒是一個不錯的女孩,符合漢密爾頓提出的大部分要求,她有一雙棕色的眼睛,身材也不錯,關鍵還有一個有錢的父親,所以在1780年12月兩人便結了婚。

二人的結合解決了漢密爾頓的經濟問題,但美國還在為“錢”的問題而苦惱。可以說美國獨立革命的核心問題就是“錢”的問題,美國的殖民者先是抱怨,後來發展成為抵制英國的稅收,這不是出於什麼信仰而是因為他們嘗到了自由交易的好處。英國政府的殖民地政策也反映了當時盛行的重商主義,即金銀是財富的代表並且只能存放在宗主國。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殖民地缺少硬通貨。英國的貨幣——純金的基尼。是極其稀有的,較為稀有的貨幣有銀質的英鎊和先令,它們可以作為額外的通貨使用,而用墨西哥和秘魯出產的銀鑄造

的西班牙元數量很多,可以作為輔助的通貨使用。儘管西班牙元的數量已經很多了,但還是不能滿足殖民地交易的需要,所以美國的商人又使用當地土著居民的錢(一串串的貝殼或珠子),本地貨幣(對於菸草、大米、其他農作物以及土地的要求權)以及殖民地政府發行的紙幣進行交易。特別是對殖民地政府發行紙幣,英國政府很不滿意,他們認為那是導致通貨膨脹的因素,於是就在18世紀60年代宣布了這種行為是非法的。沒想到,英國政府的這種行為竟成了革命的導火索。英美戰爭爆發了。

戰爭加劇了美國通貨的緊張,因為此時英國政府不僅削減了對美國的貨幣供應,還抵制兩國間的貿易。一些新近宣布獨立的州以及大陸會議發行了紙幣,但由於沒有金銀作為信用支持,這些紙幣不僅迅速貶值了,還產生了“比大陸會議發行的紙幣還不值錢”這樣的帶有譏諷性的說法。法國政府為了支持美國革命,向其提供了數百萬面值的里弗爾——這是一種只有名義含金量的貨幣,這筆資金的大部分都用來在歐洲購買艦船和武器裝備了,所以這些錢並不能解決美國通貨短缺的問題。 (正是由於資助了美國的革命,路易十六統治的法國政府

陷入了財政危機,里弗爾無法維持與黃金的比價,最終這也起到了法國革命的“加速器”的作用。)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深處華盛頓將軍軍營的基層,所以對於“錢”的問題看得很清楚,並越發不耐煩了。“最大的失誤就是國會手中沒權力”,漢密爾頓聲稱。大陸會議的權力太小,州政府手中的權力過大。因為這些州政府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法律而沒有照顧到大陸會議的利益。州政府大陸會議的手必須牢牢地握還會插手軍隊事務,這影響了整個軍隊住國家的“錢袋子”。的效率。更致命的一點是,州政府拒絕交出手中的徵稅權,從而掌握了國家的財政大權。漢密爾頓說:“國家沒有徵稅權的話,大陸會議就只是個擺設罷了。因而,大陸會議的手必須牢牢地握住國家的‘錢袋子’。”

漢密爾頓提議要重整美國的政府結構,按照他的想法,國會在戰爭、和平、貿易、財政以及外交這些方面必須擁有絕對的權力。其中財政方面的主權尤其重要,只有國會才擁有像鑄幣、設立銀行這些方面的特權並負責像撥款這種與一國的財政相關的事務。至於收入方面,大陸會議可以通過徵收像土地稅、人頭稅這樣的稅基廣、徵收便利的稅種為國家提供充足的財政資金,再加上只有大陸會議有處理貿易和土地交易的特權,這樣才能保證國家財政的充足和政府的長久穩定。

在漢密爾頓看來,建立一個中央銀行迫在眉睫。事實上,不久之後他就真正成為了美國銀行界的權威。儘管當時他對於銀行業的了解並不多,也僅僅局限於歷史的學習以及自己對於其他國家該行業管理方法的借鑑罷了。但這些知識卻讓他深信一點,那就是“設立中央銀行,而該銀行完全隸屬於一個依照憲法設立的中央政府,不僅可以在國家處於良好形勢時錦上添花,還會在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時雪中送炭”。國會通過發行債券和紙幣來為戰爭籌資。而債券的發行情況既要受到國民愛國心驅使下的認購熱情及外國人對美國戰事的預期的影響,又要受到作為信用支持的資產數量的限制。否則就可能帶來惡性的通貨膨脹,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會讓國民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而這同發行債券的初衷是相悖的。

但中央銀行的設立會讓上述的問題迎刃而解,它可以以金銀這些資產作為信用支持的銀行券的形式進行信貸業務,而這些中央銀行發行的銀行券是可以起到一國貨幣職能的。漢密爾頓認為銀行家做事要比政客們慎重周到,儘管他並不把銀行制度成敗的“寶”壓在這些銀行家們身上。銀行家一般做不出一些“過頭”的事情來,因為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非常注重時刻保持資產的流動性。中央銀行就是為了這個國家的利益而設立的,關係國家的未來——這也是漢密爾頓設立新銀行制度所秉持的重要一點。而當時的情況是,每個人都不想持有

中央銀行就是為了這個國家的 國債,因為這些國債在他們眼皮底下貶利益而設立的-關係國家的未來。值了。對此漢密爾頓認為:中央銀行的作用就是吞進吐出這些債券,保持這些債券信用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們儘快成為債券市場構成的全部或一部分,儘快升值,並讓一部分人成為既得利益者,分享國債帶來的利益,這樣就有人願意為這些國債埋單了。

顯然美國沒有對漢密爾頓提出的政府機構改革的事情做好充分的準備,當然也包括銀行方面的改革。因為整個國家都投入到戰爭中去了,根本無暇顧及其他事情。在美國取得薩拉托加戰役大捷後法國政府參與了進來,但這時卻發生了一件令美國人沮喪的一件事,那就是本尼迪克特·阿諾德(Benedict Arn01d)將軍叛變了。當這件事被傳開的時候,漢密爾頓組織了一次同阿諾德的妻子和華盛頓之間的見面,其間阿諾德的妻子也帶去了她那年幼的孩子。後來漢密爾頓在寫給妻子伊莉莎白-斯凱勒的信中這樣描述當時的阿諾德夫人:“這是我見到的最令人悲傷的一幕,她是一位溫柔的妻子、慈愛的母親。她的外表和行為使我們確信她是無辜的,對丈夫的事情事前是一無所知的。”

但後來的種種事情表明阿諾德夫人在揣測別人的想法方面比漢密爾頓要厲害得多,她欺騙了所有的人,因為從一開始她就參與到了丈夫的計畫之中。漢密爾頓遇到了尷尬,看來他也有看人走眼的時候,再後來他同華盛頓之間就起了一些摩擦。漢密爾頓儘管崇拜華盛頓,但不會刻意地去迎合他。這並不難以理解,因為華盛頓就是一個出了名的冷淡的人。有件事讓漢密爾頓感覺很不舒服,他不滿足於僅僅做一名抄抄寫寫的文職人員,當看到別人都能立戰功時這種感覺就尤其明顯。 1781年在給岳父的一封信中他這樣談及與華盛頓之間的關係:

“在過去的3年裡,我已經不覺得同他之間有什麼友誼了,儘管我從沒流露出這一點。”在這封信中他還提及了自己已經不再為華盛頓做事。

辭職一事顯得很倉促,起因只是漢密爾頓一次開會遲到而已。“漢密爾頓上校,你讓我足足等了十分鐘。我必須告訴你,先生,你這樣做是對我的極大不尊敬。”漢密爾頓轉述華盛頓當時說的話。說實話,漢密爾頓早就不想幹了,只是苦於沒有理由,這次他終於找到了藉口。“我沒有反駁什麼,只是說出了我的想法。 ‘對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