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信用與商業》

《貨幣、信用與商業》

《貨幣、信用與商業》是英國馬歇爾著,葉元龍、郭家麟譯的,一本與1997年2月1日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貨幣、信用與商業》】

本書作者馬歇爾(A班edMar一shall,1842一1924),英國著名經濟學家,新古典主義主要代表,劍橋學派創始人。他曾在劍橋大學攻讀數學和物理學,1865一1877年留校任數學講師,最後抱著改造社會貧富不均狀況的願望,改搞經濟學,先後擔任布托爾大學學院負責人,牛津大學巴里奧學院講師,1885一1908年受聘劍橋大學任政治經濟學教授,擔任過英國皇家經濟學會副會長,其間參與過一些政策諮詢活動。1908年退休後繼續在劍橋從事研究和寫作。馬歇爾是現代西方個體經濟學的奠基者。他的學說堅持自由主義的傳統思想。他首創局部均衡分析方法,這也是他方法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並深人展開了邊際分析。同時,作為那個時代最有才華的數學家之一,他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思想。馬歇爾著書不多,主要著作有:《工業經濟學》(1879)、《經濟學原理》(18卯)、((工業與貿易》(1919)和這本《貨幣、信用與商業》。《經濟學原理》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微觀分析確立了現代個體經濟學的基本框架。而《貨幣、信用與商業》一書所涉及的,可以說都屬總量經濟學的範疇。他的其他著作有:《工業經濟學》(1879,與其妻合著)、《馬歇爾官方文獻集》(1926,J.M.凱恩斯編),以及《國外貿易與國內價值純理論》。本書是該套書中的第三卷。作者說。該套書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類為達到其物質生活的目的所作的努力,探索改進人類活動的可能性。以增加世界各民族控制其資源的能力,使他們更好地發揮其才能。本書共分四編。第一編從貨幣的定義、職能與購買力的計量等方面對貨幣問題進行了論述,並對現金餘額說作了初步的概述。第二編從國內信用與國際信用緊密聯繫出發,並作為國際貿易思想的準備,論述了信用體系、銀行理論和交易所理論。第三編用很大的篇幅講國際貿易問題,對運輸工具、貿易歷史、國際貿易的一般特徵和國際匯兌、關稅等問題都作了詳細的分析。第四編分析了技術發展對就業的影響以及金融市場與工商業波動的關係。書中還用了幾個附錄的圖線、數學方法對以上貨幣、國際貿易各方面問題作了進一步分析和補充說明。書中的一些觀點對現代西方經濟學有關貨幣和國際貿易思想頗有影響。在談論貨幣問題時,他的現金餘額說後經他的學生凱恩斯等人進一步發展,成為一個很流行的學說,國際清算。國際收支等規範性理論,至今仍有一定現實意義。另外,在方法論上,重視數學的作用,創造性地運用大量幾何圖形和定量材料來說明經濟思想,這都為以後的西方經濟學所廣泛接受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