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日記》

《護士日記》

《護士日記》是反映新中國人們捨己為人精神的電影。

基本信息

《護士日記》《護士日記》

護士日記 (1957) (Nursy’s Diary)

導 演:陶金

編 劇:艾明之

主 演:王丹鳳 湯化達李緯 蔣天流付伯棠(更多)

上 映:1957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

製作

護士日記 (1957)製作團隊 職員表

陶金.... 導演

艾明之.... 編劇

陳震祥.... 攝影

盧景光.... 美工

王雲階 .... 作曲

林秉生 .... 錄音師(收音)

陳曦 .... 剪輯

賀路.... 副導演

方伯 .... 導演助理

蔣幼安.... 化妝

韋布 .... 製片人

上影樂團 .... 伴奏

王雲階.... 指揮

演員表

護士日記 (1957)演員表

王丹鳳.... 簡素華

湯化達.... 高昌平

李緯.... 沈浩如

蔣天流 .... 顧惠英

付伯棠 .... 莫家彬

黃婉蘇 .... 唐小芳

林彬.... 校長

路珊 .... 簡母

高笑鷗.... 錢煥章

江山 .... 洪老壽

趙磊 .... 陸豪

張鶯 .... 馬菲霞

蘇繪.... 老醫生

茂路 .... 張阿六

羅啟圻 .... 青年

方可可 .... 小路

故事梗概

護士日記 (1957)故事梗概

月夜,寧靜的校園裡,一群年輕人的情緒卻很不寧靜,學校明天將分配她們的工作!懷著遠大志願的簡素華唐小芳也在宿舍里悄悄私語,她倆都願服從分配,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簡素華和實習醫生沈浩如相愛著,沈希望小簡不要遠行,並早日和他結婚。小筒認為愛情與工作並不矛盾,所以她在校長的祝賀、慈母的送別下和小唐等堅決地走上征途。帶領她們的是一位從北方某工地來招聘職工的工區主任高昌平。從南方到遙遠的北方,工地尚在施工的初期,小簡和小唐被分配到兩個醫務站報到。小簡的宿舍就坐落在一片荒涼中。第一個晚上,她在日記上寫道:“我就這樣走上了生活道路,以後會碰到什麼呢?臨走,校長祝我一帆風順,我希望如此,但……”這個醫務站存在著一些問題,站長莫家彬和護士顧惠英只顧談戀愛而工作不積極,工人們也不願意來看病。小簡來後,莫家彬竟對小簡又表示起好感來,引起了顧惠英的誤會。小簡克制了內心的痛苦,積極地工作著。當她了解怎樣做才對生產有利時,就勇敢地去做了。她來到工地現場,主動為工人打針、換藥,受到了民眾的歡迎。她為了給一位電焊工人打針,冒險爬上了高空,這個行動使工區主任高昌平一面責怪她,一面又十分讚賞她,對她不斷地給予鼓勵和工作上的支持。小簡深愛著小沈,小沈不斷來信勸她回去,小簡相信小沈會理解自己。一個雨夜,她正在給小沈寫回信時,顧惠英突然來到,她斥責小簡破壞她與莫家彬的關係,當她看到小簡寫給小沈的信後,她對小簡的嫉妒和誤會完全消除了。在小簡的鼓勵下,顧惠英也振作了起來,兩人在工作中密切配合,這也影響了莫家彬,他也有了改變。沈浩如實習期滿,為了逃避分配到邊遠地區,又要小簡回去結婚,他想這樣可以藉口不離開上海,因而他突然趕到工地。這時工地正遇到大風暴,工人們在工地維護工程不受損害,這之中有些人受了傷。小簡欣喜她愛的人的到來,並拉他一起參加救傷工作。但小沈表現得很不高興,並且強迫小簡立即跟他南歸。熱愛著工地和自己事業的小簡,當看清自己所愛的人竟是這樣的一種人後,她斷然拒絕了小沈的要求。沈浩如提著行李向迷茫的曠野中走去。回上海後,他和別人結了婚。工地繼續受到狂風驟雨的襲擊,簡素華和高主任率領民眾忘我地投入搶救工作,小簡終因體力不支而病倒。規模宏大的工廠建成了,工程快結束前,高昌平告訴小簡說,他將離開這裡,到另外一個地區去進行新的建設,他說

他所熱愛的職業叫“隨風飄”。他探問小簡想不想也到那個新的地方去,小簡說:“不知道。”但當送行時,她遞給高昌平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一定來。”

編劇介紹

艾明之,編劇、小說家,1925出生,廣東番禺人。少年時的他當過報童、飯館的學徒、網球場的揀球小工等,並利用工余時間,去圖書館學習,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藝作品。1938年終於考取了一所救濟會辦的中學。在校期間,開始了文學創作,他的幾個短篇小說都被一些報刊發表。1944年,他到重慶,並發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說《上海24小時》,接著又陸續發表了《幼芽》等數部短篇小說。

抗戰結束,艾明之回到上海,在生活書店編輯部工作,發表了長篇小說《霧城秋》和短篇小說集《飢餓的時候》。1948年,轉香港生活書店編輯部工作。1949年回到北京。

1949年7月,艾明之以代理副廠長的身份來到上海第三鋼鐵廠,三年的工廠生活為他以後創作工人生活題材的小說、電影劇本提供了素材。

1952年,艾明之調任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編劇,第二年就創作了他的電影文學劇本處女作—偉大的起點》,這是一部反映鋼鐵工人生活和工作的電影,三年間的鋼鐵廠生活,大量的生活素材,使他得心應手,較好地塑造了勇於革新、刻苦學習的鋼鐵工人陸忠奎。 《偉大的起點》於1954年獲文化部電影局頒發的電影文學劇本獎。

在以後的幾年裡,他以平均每年寫成並拍攝一部影片的創作速度向前邁進,這其中有許多影片都受到國內以及國外觀眾的好評,如《幸福》 、《護士日記》等。

六十年代初,艾明之醞釀並開始創作他的宏偉計畫:以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來描繪1918至1949年的中國工人運動。並於1963年出版了這部《火焰三部曲》的第一部,《火種》。得到了文藝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正當他準備繼續創作時,“文化大革命”開始,創作被迫中斷。

粉碎“四人幫”後,艾明之又開始了創作,先後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一刻千斤》、《月到中秋分外明》、《小金魚》、《海上生明月》等。這時,他的創作已不僅僅只限於工人題材,有反映失足青年問題的,有以音樂為主線的劇本,題材的多樣,風格的多樣,反映了創作者的高水平,也反映了創作者勇於探索的精神。

演員簡介

王丹鳳 。中國電影女演員。原名王玉鳳,祖籍浙江寧波,生於上海。1941年在合眾影片公司拍《龍潭虎穴》中試演丫頭開始電影生涯。至息影時,她已主演了五十多部影片。解放前,王丹鳳出演的角色多半是被損害與被侮辱的婦女形象,如《新漁光曲》中的漁家女,《腸斷天涯》中的洗衣姑娘等,解放後,她一改以往以演悲劇為主,拓寬戲路,開始扮演各類角色。1957年,她在《護士日記》中飾演主角護士簡素華,1962年,又在喜劇片《女理髮師》中飾演女理髮師華家芳。十年動亂後,她先後在《失去記憶的人》 (1978),《兒子孫子和種子》 (1978)及 《玉色蝴蝶》(1980)中出演角色,王丹鳳戲路很寬,所扮演的角色都十分成功,深受觀眾的喜愛。這是和她一絲不苟的作風與為藝術忘我犧牲的精神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http://www.cnmdb.com/title/874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