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中國企業戰略思維誤區分析》

《誤區:中國企業戰略思維誤區分析》

本書名為《誤區——中國企業戰略思維誤區分析》,原因在於,中國目前的改革中,在企業界流行著幾種錯誤的思維。我認為其中的第一個錯誤思維即是產權改革的錯誤思維。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誤區:中國企業戰略思維誤區分析誤區:中國企業戰略思維誤區分析
2004年6月開始的國企改革大討論可以說是國內幾十年來少有的公開與激烈。不論每位專家、學者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但是如此大規模地交換觀點卻是極為難得的。我將這次產權改革大討論的過程,專家學者對我的批評,我的回應和我提出“新法治主義”的精要詳細地披露於本書中。另外,本書也將通過對海爾、TCL、德隆等企業存在問題的討論來闡述我對我國國企改革中流行的幾種錯誤思維的分析及我的產權改革思路。
我在本部分首先分析了產權改革的三個重大思維誤區。第五章則希望正本清源地批判主導這次產權改革思維的新自由主義學派,提出我的“新法治主義”思維。在本部分我共選擇了三個案例,第六章的海爾、第七章的TCL、第八章的格林柯爾用來說明產權流失的問題,讀者可以從這三個案例中體會到國有資產流失的嚴重性。 郎鹹平

觀點

必須停止“國退民進”式的產權交易,必須禁止“MBO”,必須建立一套激勵機制與信託責任並重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國企與民企應該共同在競爭領域中競爭,大型壟斷型企業必須收歸國有,保護國有產權也就是保護私有產權。

作者簡介

郎鹹平,美國沃頓商學院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曾任沃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被公認為全球經濟學界的頂級學者。著有《操縱》、《整合》、《運作》、《科幻》、《思維》、《標本》、《突圍》、《模式》等中文著作。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國企改革大討論的前前後後
前言
第一章國企產權改革大討論全程回放
第二章參與產權改革大討論的經濟學家觀點剖析
第三章我的思路
第二部分揭開我國產權改革的思維誤區
前言
第四章產權改革的三個思維誤區
第五章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與我的新法治主義觀
第六章海爾變形記
第七章TCL改制路線圖
第八章格林柯爾收購戰揭秘
第三部分揭開我國產融結合的思維誤區

前言

 2004年6月開始的國企改革大討論可以說是國內幾十年來少有的公開與激烈。不論每位專家、學者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但是如此大規模地交換觀點卻是極為難得的。我將這次產權改革大討論的過程,專家學者對我的批評,我的回應和我提出“新法治主義”的精要詳細地披露於本書中。另外,本書也將通過對海爾、TCL、德隆等企業存在問題的討論來闡述我對我國國企改革中流行的幾種錯誤思維的分析及我的產權改革思路。
第一部分:國企改革大討論的前前後後2004年6月開始,我陸續發表了對TCL、海爾、格林柯爾三家赫赫有名的國內公司的研究報告,對TCL、海爾的產權改革提出質疑,並指出格林柯爾在併購中席捲國家財富。我總結認為,中國20年以來的國企改革走到今天,已經走入了危險的境地。“國退民進”、“MBO”成為侵吞國有資產的藉口和途徑;產權改革並非我們理想的改革方式。8月9日,我在復旦大學發表了關於格林柯爾使用“七板斧”伎倆侵吞國有資產的演講。未曾料到的是,這次演講迅速成為引發轟動全國大辯論的導火索。格林柯爾的顧雛軍在香港起訴我的舉動(媒體稱為“郎顧公案”)進一步將事件升級。國企改革大討論首先衝擊了商界,更直接引起了學術界的大地震。整個國內的學術界甚至出現了多年以來少有的派別對峙局面,參與人數之眾多,觀點之針鋒相對,可謂多年罕見。
在大討論已經偃旗息鼓的時候,讓我們一起回首這段歷程,反思中國產權改革20年的功過是非,探討前方的改革之路。我們首先在第一章回放一下2004年國企改革大討論的全程;在第二章進入主題,詳細討論參與這次討論的經濟學家的觀點;在第三章提出我的產權改革思維。
第二部分:揭開我國產權改革思維的誤區本書名為《誤區——中國企業戰略思維誤區分析》,原因在於,中國目前的改革中,在企業界流行著幾種錯誤的思維。我認為其中的第一個錯誤思維即是產權改革的錯誤思維。我國國企沒有“所有人缺位”的問題?產權改革屬於公司治理的範疇,也就是屬於金融學的一部分。我本身就是專門研究這個課題的學者,但是我必須很痛心地指出,公司治理課題中根本就沒有所謂“所有者缺位”的問題。我國的國有企業當然有所有人,這個所有人就是國家,這種國家持股現象就算在歐洲也是非常普遍的。舉例而言,2002年我在美國最負盛名的金融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中曾提到,歐洲國家中,國家持股現象非常普遍。我研究了歐洲5232家公司(見表1),就奧地利而言,國家持股占14.81%,芬蘭國家持股15.12%,義大利國家持股9.98%,挪威國家持股11.81%,就連作為民主典範的瑞士,國家持股的比率也達到了7.59%。這些數據充分顯示了國家就是企業所有人之一。
……第三部分:揭開我國產融結合的思維誤區2004年德隆的垮台震驚了企業界,而我在2001年對其資金鍊斷裂的預言也成為了現實。德隆真正的問題在於通過金融控股公司的產融結合思維進行了失誤的多元化操作。本書第三部分的案例正是要揭開我國企業趨之若鶩的產融結合的思維誤區。
為了充分說明問題,我將本部分分成幾個章節來討論。首先我想談一下德隆是如何通過“類金融控股公司”進行多元化的錯誤運作,從而造成資金黑洞的。三九集團雖然沒有形成“類金融控股公司”,但是該集團過於容易地取得資金進而進行擴張,也無可避免地形成資金黑洞。另外,我想談一下,政府應如何嚴加監管國內逐漸成形的“類金融控股公司”。最後針對資金黑洞問題,我探討了兩個層面的監管:第一個層面的監管——建議政府託管企業上市募集的資金;第二個層面的監管——建議政府對銀行的放貸資金專款專用。
我必須在每個案例中不斷地重複下面的話題:我們在分析案例時需要觀察特定事件對公司股價的影響,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觀察股票價格,如果股票價格上升就是利好訊息,如果下降就是利空訊息。可是,任何一家公司的股價變動和大市的變動關係密切,如果我們想觀察某一事件對該公司股價的影響,這個影響常常會被大市的變動所抵消。舉例而言,當某公司發布利好訊息時,剛好當天大市大跌而帶動了該股小幅下跌,因此僅僅觀察股價變動就會造成誤導,正確的做法是將大市的影響先行去掉。其具體做法如下:1.將公司股價和大市指數轉化成每天收益率(或稱回報率)每天股票收益率=(當天價格-前一天價格)/前一天價格每天指數收益率=(當天指數-前一天指數)/前一天指數2.計算出該公司的超額收益率(AR)超額收益率=每天股票收益率-每天指數收益率3.計算出累計超額收益率(CAR)累計超額收益率=計算期內超額收益率的總和累計超額收益率的變動和股價的變動只有一點不同:累計超額收益率的變動去掉了大市的影響。如果累計超額收益率上升,則是利好訊息,如果下降則是利空訊息。如果僅僅觀察超額收益率,就必須觀察超額收益率是正數還是負數,如果超額收益率是正數則是利好訊息,如果是負數則是利空訊息。
為了完成本書,我曾經親自指導我的學生完成這些案例,我希望通過這個序言將這些學生的姓名公布如下:第六章在我的指導下由長江商學院曾振宇、盛莫凌、謝憶佳、任剛、杜強、俞瑋銘、王子洋完成。
第七章本文部分觀點來自於陳曄的貢獻。在我的指導下由香港中文大學張鵬完成。
第八章在我的指導下由長江商學院紀麗琴、白雲峰、蔡宇馮冰、任建斌、孫夢暉、張軼超完成。
第十章在我的指導下由長江商學院龍洋、丁新燕、於鵬、葛悅、朴悛成、吳春暉、葉平完成。
郎鹹平

盤點郎鹹平的書

郎鹹平(Larry H.P. Lang)(1956年-),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Prof. of Finance)。他的書一針見血,極具現實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