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傳》

《詩集傳》

《詩集傳》為宋代朱熹編撰的《詩經》研究著作。現存兩部宋刻本,其一藏北京圖書館,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樓藏書,殘存8卷。通行的有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排印本。

基本信息

《詩集傳》

正文

《詩經》研究著作。《宋史·藝文志》著錄20卷,今本 8卷。宋代朱熹(1130~1200)撰。朱熹解詩,最初信從《詩序》,後來取鄭樵之說,摒棄《詩序》而就詩篇本身探索本旨。文字音義方面,則雜采毛、鄭,間用齊、魯、韓三家,以己意為取捨,不拘泥於訓詁餖飣之學。《詩集傳》釋義簡潔,明白易曉,每篇述其主旨,每章言其大意,常多新解。如認為《邶風·谷風》是“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以敘其悲怨之情”。說《邶風·北風》為“言北風雨雪,以比國家危亂將至,而氣象愁慘也。故欲與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說《小雅·都人士》為“亂離之後,人不復見昔日都邑之盛,人物儀容之美,而作此詩以嘆惜之”。這些論述,都比較切近詩旨。他說《國風》是“民俗歌謠之詩”,“賦、比、興”是寫作手法特點,突破了《詩序》鄭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些解釋簡明扼要,至今仍被《詩經》研究者廣泛引用。但《詩集傳》因襲《詩序》之處仍不少,又常用“天理人慾”之說解釋一些戀愛婚姻的詩,不免歪曲詩旨。他把男女相悅之辭說成是“刺淫”或“淫奔”之辭,表現出道學家的謬見。此外,朱熹用吳棫的“叶韻”說,往往改讀求葉,來解釋《詩經》的用韻,也不符合古韻。朱熹以後,說《詩》者多以《詩集傳》為宗,元明以後科舉取士也以《詩集傳》為準。可見它對後世影響深遠。
《詩集傳》現存兩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圖書館,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樓藏書,殘存 8卷。元刻本亦存兩部,其一藏北京圖書館,另一部現存台灣。明清刻本較多。《四部叢刊三編》有影印宋刊本《詩集傳》20卷,尚可見原書面貌。通行的有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排印本。

配圖

《詩集傳》《詩集傳》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