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李白》

《詩人李白》

《詩人李白》,作者是林庚,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著重分析了兩個極富創見的相互關聯的問題: 盛唐的時代精神和李白個性的本質內涵,從而在盛唐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富有層次地展示了李白個性鮮明而又充盈著時代氣息的行為方式和生命歷程,也使歷來有關李白的一系列問題,如“謫仙與訪道”、“道家與儒家”、“漫遊與入翰林”等等,呈現出新的意蘊。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詩人李白》是李白研究領域的經典之作。全書著重分析了兩個極富創見的相互關聯的問題:盛唐的時代精神和李白個性的本質內涵,從而在盛唐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富有層次地展示了李白個性鮮明而又充盈著時代氣息的行為方式和生命歷程,也使歷來有關李白的一系列問題,如“謫仙與訪道”、“道家儒家”、“漫遊與入翰林”等等,呈現出新的意蘊。
《詩人李白》《詩人李白》

作者簡介

林庚,(1910-2006)字靜希,著名詩人、學者。原籍福建閩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生於北京,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1937年後歷任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及北京大學教授。1933年秋,林庚出版了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1934年以後,他作為一名自由詩體的詩人嘗試新的格律體,共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七本詩集。作為學者,其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唐詩、楚辭、文學史等方面,共出版著作十一部,其中《天問論箋》獲1995年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他將新詩創作和學術研究完美地統一起來,顯示出詩人學者的獨有特色。

目錄

總序袁行霈
導讀林東海
李白詩歌的現實性
一、站在時代的頂峰上
二、李白詩歌的現實意義
三、李白的浪漫主義精神中的人民的驕傲
李白《夜宿山寺》黃錦祥 書李白《夜宿山寺》黃錦祥 書

李白的思想與鬥爭性
一、李白的布衣感
二、李白的出身與階級矛盾中的民主要求
三、李白的愛國主義與民族矛盾中的和平主張
李白的政治生活
一、李白的布衣入翰林
二、李白從政中的任俠與訪道
李白的藝術成就
一、李白詩歌中所表現的典型性格
二、李白與民族形式
李白與杜甫
一、李白與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
二、杜甫在藝術上所受於李白的影響
附錄一:李白詩選
日出入行
登錦城散花樓
蜀道難
峨眉山月歌
早發白帝城
襄陽歌
贈孟浩然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丁都護歌
俠客行
結客少年場行
金陵酒肆留別
山中問答
上李邕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越中覽古
白頭吟
妾薄命
長相思
遠別離
獨漉篇
關山月
楊叛兒
長干行
客中作
靜夜思
春思
子夜吳歌
玉階怨
烏夜啼
烏棲曲
戰城南
塞下曲
從軍行
太原早秋
將進酒
行路難二首
梁甫吟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贈韋秘書子春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灞陵行送別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獨酌(選二)
把酒問月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
寓言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贈裴十四
雪讒詩贈友人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梁園吟
山人勸酒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夢遊天姥吟留別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書情贈蔡舍人雄
寄東魯二稚子
橫江詞
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
秋登宣城謝北樓
謝公亭
獨坐敬亭山
憶東山
望天門山
夜泊牛渚懷古
登金陵鳳凰台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贈汪倫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秋浦歌(選二)
古風(選十二)
猛虎行
奔亡道中(選三)
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扶風豪士歌
贈常侍御
永王東巡歌(選四)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南奔書懷
贈張相鎬二首
鸚鵡洲
江夏贈韋南陵冰
上三峽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江上贈竇長史
覽鏡書懷
聽蜀僧彈琴
臨路歌
附錄二:有關李白的重要傳記
草堂集序李陽冰
李翰林集序魏萬
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並序李華
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劉全白
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范傳正
後記
三版後記

精彩書摘

他說:“洗心得其情,洗耳徒買名,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李陽冰《草堂集序》:“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這就是爭取了主動。《梁園吟》說:“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看馳暉。歌且謠,意方遠,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這就是他日再起的準備。
李白在思想上既然認為布衣的在朝是暫時的,在野乃是經常的,正如從來的傳統,這在野就被誇耀為聖潔的崇高的對抗性的據點。這傳統從第一個詩人屈原起,在他的影響下就產生了《漁父》、《f、居》、《遠遊》、《招隱士》等一系列的作品,發展到陶淵明而產生了更為鮮明的對抗典型,到了李白就統一了這在朝在野的關係;李白每提到從政就也同時提到“浮五湖”、“戲滄洲”,正因為五湖滄洲乃是布衣從政的大後方,說明它乃是比朝廷更為永久的。結合著自屈原以來就發展了的升天遊仙的想像,結合著遊仙詩中“坎壤詠懷”的傳統,結合著當時社會上道教的極度風行,於是李白就毫不客氣地自認為“謫仙人”了。這些都無非是為布衣的草澤增加聲色。李白在詩中曾多次念念不忘地提到四皓,他在《商山四皓》、《過四皓墓》等詩里說:“我行至商洛,幽獨訪神仙。”可見四皓正是李白所謂的神仙了。可是四皓卻是以過問政治出色的,他的《山人勸酒》整首就在歌詠那個故事。到了晚年,李白在《覽鏡書懷》里還說:“桃李竟何言,終成南山皓!”《草堂集序》也說唐玄宗見李白的時候,就是“如見綺皓”。《為宋中丞自薦表》:“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來。君臣離合,亦各有數。豈使此人名揚宇宙而枯槁當年?傳日:舉逸人而天下歸心。”這就是李白遊仙與從政的統一。《論錢少陽》:眉如松雪齊四皓,調笑可以安儲皇;君能禮此最下士,九州拭目瞻清光。“四皓”也就是“逸人”,也就是“最下士”。這些就都成為在野的布衣“平交王侯”的平等思想的依據,封建時代民主政治的要求。
李白的思想,就是這布衣在鬥爭中走在勝利的道路上的思想。他反映了盛唐時代的政治面貌,也反映了市民階級正在萌芽時期的思想狀況。一種要求平等自由的解放情操,就成為李白的驕傲與信念。有人說李白是道家的思想,那是不全面的;李白當然不免受道家的影響,正如屈原也不免受當時道家思想的影響一樣。屈原生活在產生老子、莊子的鄉土,開創遊仙詩的先河,由屈原所誘導出來的《卜居》、《漁父》、《悲迴風》、《遠遊》等都具有道家思想鮮明的影響,然而我們並不說屈原便是道家的思想。在道教盛行的唐代,李白自然也不免受道教影響,然而李白說:“提壺莫辭貧,取酒會四鄰。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又說:“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鬥合天然。”。他似乎也並不真迷信有所謂神仙,神仙還不如現實里的酒,若喝上了酒,就連神仙也不在意下了。至於他的《日出入行》等詩更是明說不信人可以長生不老,他所以說:“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那么李白的“五嶽尋仙不辭遠”也不過是那時代的風尚而已。
……

李白人物評價

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稱讚李白:“千載獨步,惟公一人”。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驚風雨”、“泣鬼神”,而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
韓愈對李白極為推崇;在《調張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在《石鼓歌》又嘆“少陵無人謫仙死”。
唐文宗下詔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蘇軾《和陶淵明〈飲酒〉》)贊李白“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
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余光中《尋李白》“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研究資料盤點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下面我們盤點一下有關李白的研究資料。
《李白樂府詩集》
《李白批評論》
《李太白別傳》
《李翰林集:當塗本》
《殘陽:李白生命的最後兩年》
《歷代名人拜謁李白》
《李白詩影》
《音注李太白詩》
《中國十大文豪:李白》
《李白杜甫與三峽》
《詩酒人生:李白》
《李白與浙江》
《李白杜甫在兗州》
《李白疑案新論》
《李白新探並解眾熱點》
《盛唐驕子——李白傳》
《李白故里——中國·四川·江油》
《陶淵明李白新論》
《李白研究管窺》
《李白的身世、家庭與婚姻》
《李白酒詩注》
《李白:詩壇奇才》
《李白詩全集詳註》
《李白仗劍西域行》
《李白詩詞吟誦曲選》
《李白的客寓意識及其詩思:李白評傳》
《李白文化論壇》
《李白詩意書書集》
《詩仙李白蜀道江油》
《李白:歷史傳奇小說》
《李白蜀道難新探》
《走近李白》
《李白蜀中論考》
《李白研究文稿》
《李白與蘇頲論集》
《20世紀李白研究論文精選集》
《詩仙李白之謎》
《太白詩傳》
《李白生平研究匡補》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全集》
《李白求是錄》
《李白新探》
《李白與馬鞍山》
《我讀李太白》
《中國李白研究(1997年集)》
《詩海沉帆:楊貴妃馬嵬後歷史揭秘》
《李白詩集導讀》
《李白及其作品選》
《李白與三峽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大氣恢宏:李白與盛唐試新探》
《嚴羽集》
《李杜與萬州》
《李白思想研究》
《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
《校注匯釋集評》
《李杜新探》
《李白詩酒人生》
《謫仙詩魂》
《李白懸案揭秘》
《唐代五大文豪》
《李白杜甫寄懷長詩選》
《李白與魏晉風度》
《李白詩精選清注》
《詩仙遊蹤:李白與名山勝景》
《李白在兗州》
《謝朓與李白管窺》
《謝朓與李白研究》
《李白經典作品選》
《李白大辭典》
《李杜論集》
《李白與唐代文化》
《李白家世之謎》
《李白詩歌藝術論》
《李白杜甫吟四川》
《李太白騎驢過華陰》
《太白遊蹤探勝》
《李太白集注》
《李白與江油》
《李白與四川》
《歷代名人詠李白》
《李白醉吟九華山》
《李白安徽詩文校箋》
《李太白全集中的李白之詩》
《三李詩鑑賞辭典》
《李白在山東詩文集注》
《太白樓與李白》
《李杜詩萃》
《把酒臨風》
《李白紀念館》
《李白思想藝術探酈》
《李白在山東論叢》
《李白詩歌索引》
《“床前明月光”新解》
《編年注釋》
《唐三家五絕注釋》
《李白的作品》
《李白游秋浦》
《李白詩魂系青山》
《李白詩歌賞析集》
《李白安陸十年研究》
《李白與當塗》
《李白故里》
《李白詩選(漢英對照)》
《李白新論》
《李白的傳說》
《李白研究論叢》
《李白考異錄》
《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
《李白詩歌賞析》
《謫仙詩豪李白》
《李白論》
《李白詩選講》
《李詩咀華:李白詩名篇賞析》
《李白傳》
《李白和他的詩歌》
《李白杜甫論畫詩散記》
《李白在安陸》
《詩人李白》
《李白詩新箋》
《李白:詩歌及其內在心象》
《李白故里詩選注》
《李白故里楹聯集》
《李白叢考》
《李白年譜》
《李白及其詩歌》
《白話註解李白詩選》
《李白的故事》
《李白十論》
《醉臥長安》
《李白婦女詩集繪》
《簡論》
《李杜論略》
《李白縱橫探》
《增訂李太白年譜》
《李白詩歌欣賞》
《景宋鹹淳本李翰林集》
《李白詩意畫選》
《李白詩選讀》
《李白外傳》
《李白杜甫詩選譯》
《李白在安徽》
《李白集校注》
《李白詩選注》
《李白研究論文索引及其關李白的重要書籍簡介》
《李白研究論文集》
《李白研究》
《李白詩文系年》
《李太白年譜》
《李白詩論叢》
《李白詩論及其他》
《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
《黃河之水天上來》
《詩仙李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