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乃南陵常贊府來當塗,李白與其歌舞歡娛後書懷寫贈。表達了自己對於時事國事的憂慮,感慨自己懷才不遇。

作品原文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歲星入漢年,方朔見明主。
調笑當時人,中天謝雲雨。
一去麒麟閣,遂將朝市乖。
故交不過門,秋草日上階。
當時何特達,獨與我心諧。
置酒凌歊台,歡娛未曾歇。
歌動白紵山,舞回天門月。
問我心中事,為君前致辭。
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
大聖猶不遇,小儒安足悲。
雲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
毒草殺漢馬,張兵奪雲旗。
至今西二河,流血擁殭屍。
將無七擒略,魯女惜園葵
鹹陽天下樞,累歲人不足。
雖有數斗玉,不如一盤粟。
賴得契宰衡,持鈞慰風俗。
自顧無所用,辭家方來歸。
驚壯士發,淚滿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違。
終當滅衛謗,不受魯人譏。

作品題解

《元和郡縣誌》卷二八江南道宣州有南陵縣,今為安徽省 南陵縣。《 容齋隨筆》卷一《贊公少公》條:“唐人呼縣令為明府,丞為贊府。”安旗、薛天緯《 李白年譜》系此詩於天寶十三載,謂李白游南陵時作。安本又云:“十三載秋白在秋浦,故系本年。”似又是說作於 秋浦。然此詩中所敘李白與常贊府的燕樂均在 當塗,既沒有在南陵回憶這些宴樂的語句,更沒有在秋浦作此詩的痕跡。是此詩乃常贊府來當塗,李白與其歌舞歡娛後書懷寫贈。朱本注云:“此言與常贊府相會而燕樂也。”詹本云:《登黃山凌歊台》詩所云“‘雲南喧鼓鼙’ 與《書懷贈南陵常贊府》詩所云‘雲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同指一事。”“則此首(《登黃山凌歊台》)之作應在《贈南陵常贊府》詩之前。”如此詩作於南陵,必不專言當塗相會之歡娛而不言及南陵。李白在南陵作有《紀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等詩,題與句皆與作地相關。

校注

歲星二句:歲星,即木星。古人以其歲行一次,故名歲星。方朔 ,即 東方朔,字曼倩。 漢武帝時待詔金馬門,官至太中大夫。傳說他是歲星下凡的人。《 太平廣記》卷六引《洞冥記》及《東方朔別傳》云:“朔未死時,謂同舍郎曰:‘天下人無能知朔,知朔者惟太王公耳。’朔卒後,武帝得此語,即召太王公問之曰:‘爾知東方朔乎? ’公對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頗善星曆。’帝問:‘諸星皆具在否?’曰:‘ 諸星具在,獨不見歲星十八年,今復見耳。’帝仰天嘆曰:‘東方朔生在朕旁十八年,而不知是歲星載!’慘然不樂。”此李白以東方朔自喻。入漢年,見明主,皆指天寶元年應詔入京見玄宗。
調笑二句:雲雨,鹹本作雪雨。誤。《 詩經》毛傳:“山出雲雨,以潤天下。”後因以雲雨喻恩譯,二句謂供奉翰林時,因調侃嘲笑時臣被放還,未能沾君恩澤。
麒麟閣,《三輔黃圖 · 閣》:“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閣在未央宮中。此借唐翰林院。
朝市乖:朝市,朝廷與京城市肆。乖,分離。
當時二句:當時,當今。特達,特出不群。《 文選》卷五一 王褒《四子講德論》:“夫特達而相知者,千載之一遇也。”諧,合。此二句謂當今唯有你常贊府特出不群,能與我友好心諧。
朱本注首段十句雲:“此白書懷以贈常贊府,憂時荒兵亂,而己之不能用也。古之賢士隱於下位者以自比。雲歲星降於漢廷之時,乃是方朔見於武帝之日,待詔金門而詼諧不羈,調笑時人而混跡俳憂,沾恩澤不久,辭帝閣而遠遊,遂與朝市而相乖矣。故舊疏而往來少,秋草生而階除冷。玩世不恭之意,固自若也,可謂特出不群之士矣。斯人也,獨與我心有相契者,當今流俗之輩,何足以知之乎?”按:此注以“當時何特達,獨與我心諧”指東方朔與詩人心諧,誤。因其“故交不過門,秋草日上階”必非寫東方朔也。
凌歊台:在當塗城北黃山。見《登黃山陵歊台》詩注。
白紵山,在當塗城東五里。見《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詩注。胡本作白紵曲。
天門,即天門山,在當塗城西南三十五里。見《 望天門山》詩注。
何似,朱本作何如。小儒,朱本註:“小儒者,白自謂也。”
朱本注第二段十句雲:“此言與常贊府相會而燕樂也。置酒於凌歊之台,以極歡樂之意,歌動白紵之山,舞回天邊(按:當是門字)之月,我有所懷,君知之乎?君如問我,我當具陳:夫士之遇與不遇,有命存焉。君觀我之才能,較於孔子為何如乎?以孔子大聖,尚且不遇,況我之為小儒者乎?小儒不遇,分所宜然,何足悲也。”
雲南二句:《 新唐書·玄宗紀》:天寶十三載六月,“劍南節度使留後李宓及雲南蠻戰於西洱河,死之。”諸葛亮《 出師表》云:“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瀘,瀘江,在今四川、雲 南交界處。此二句用《出師表》語。
張兵句:張兵,強兵。《 左傳》昭公十四年:“臣欲張公室也。”杜註:“張,強也。”秦旗,與上句“漢馬”皆借指唐軍。蕭本、元刊二十六卷本、郭本、朱本、嚴評本、全唐詩本俱作雲旗。
西洱河,宋本原作西二河。胡本、朱本作西洱河。王本注云:“當作洱。”今據改。西洱河又名洱海,古名葉榆澤。在今雲南大理市東。因湖形如耳得名。
七擒略,《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 漢晉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並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陣之間,問曰:‘此軍如何?’獲對曰 :‘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營陳,若只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朱本作七禽略。
魯女句,《 列女傳·仁智傳》:“魯漆室之女也,過時未適人。當穆公時,君老,太子幼, 女倚柱而嘯。……其鄰人婦從之游,謂曰:‘何嘯之悲也!子欲嫁耶?吾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吾豈為不嫁不樂而悲哉,吾憂魯君老,太子幼。’鄰女笑曰:‘此乃魯大夫之憂,婦人何與焉?’漆室女曰:‘不然。……昔晉客舍吾家,系馬園中,馬逸馳走,踐吾葵 ,使我終歲不食葵。……今魯君老悖,太子少愚,奸偽日起。夫魯國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禍及眾庶。婦人獨安所避乎?吾甚憂之。子乃曰婦人無與者,何哉?’鄰婦謝曰:‘子之所慮,非妾所及。’三年,魯果亂。齊、楚攻之,魯連有寇。男子戰鬥,婦人轉輸,不得休息。”此句謂百姓憂國家有難,使百姓遭殃。
鹹陽句:鹹陽,代指長安。天地樞,蕭本、玉本、郭本、朱本、全唐詩本、王本俱作天下樞 。《文選》卷三一袁淑《效曹子建樂府白馬篇》:“秦地天下樞,八方湊才賢。”李善註: “《戰國策》:范子見秦王,曰:今韓魏,天下之樞也。”高誘曰:“樞,要也。”
人不足,指貧民糧食不足。一盤,鹹本作一杯。契宰衡,《史證·殷本紀》:“殷契, 母曰簡狄,有[女戎]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宰衡,即宰相。此處喻 楊國忠
持鈞,《 淮南子·原道》註:“鈞,陶人作瓦器法,下轉旋者。”古人常以陶鈞喻治理國家 。持鈞即秉持國政。
方未歸,鹹本作方求歸。蕭本、玉本、郭本、朱本、嚴評本、全唐詩本俱作方來歸。
身世違,蕭本、玉本、郭本、朱本、嚴評本、胡本俱作因身違。
衛謗,朱本注云:“衛謗者,孔子見衛南子也。”《 論語·雍也》 朱熹《集注》:“南子,衛靈公之夫人,有淫行。孔子至衛,南子請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蓋古者仕於其國,有見其小君之禮,而子路以夫子見此淫亂之人為辱,故不悅。”李白在待詔翰林期間遭謗,故有此語。
魯人譏,朱本注云:“魯人譏者,叔孫、武叔毀仲也。”《論語·子張》:“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此亦指滅謗而言。
朱本注第三段二十二句雲:“承上言我之不遇,固不足惜,所可惜者,天下之事爾。雲南拒命,以亂一方,大暑行師,全軍覆滅,流血殭屍,至今填於西洱之河。為將帥者,無有制勝之謀,禍及小民,雖是園蔬,亦不能保,未免有饑饉之憂矣。夫京師者,天下之根本也。累歲不登,谷價騰湧,仍恐根本不固,四方因以動搖。所賴者,賢宰相運斡旋之力也。今幸後契在位,持衡秉鈞,以安風俗,將以致太平之治。顧我菲材,一無所用,辭家未歸,亦圖寸進。不意蹉踐歲月,以成衰老,竄逐流離,不勝哀苦,以此夜臥不安,耿耿中情,與世多相違也。然用舍之機,雖系乎人,而自修之力,則由乎己。我當取法孔子,反求諸己,終滅衛人之謗,不受魯人之譏。斯可也,豈宜拘於尤人,自畫於小儒乎!”

評箋

王本曰:“是年(按:指天寶十三載)六月,劍南留後李宓率兵伐雲南蠻,至西洱河,舉軍陷沒。又關中自去秋水旱相繼,人多乏食,詔出太倉米一百萬石 ,賤糶以濟貧民。太白所謂‘雲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毒草殺漢馬,張兵奪秦旗。至今西洱河,流血擁殭屍。’‘鹹陽天下樞,累歲人不足。雖有數盤玉,不如一斗粟。’正言是年事。”
詹鍈《李白詩文系年》:“按詩中稱:‘自顧無所用,辭家方未歸。’是白之南遊宣城,乃隻身而來也。”

系年

王本、安本、詹本及裴斐《李白選集》均繫於天寶十三載(754)。

作品譯文

在木星下凡落入漢朝的那一年,東方朔侍奉漢武帝這位英明的君主。
我待詔翰林時也如同東方朔一樣調侃嘲笑過時臣,由是被逐出朝而未能沾君恩露。
一旦離開了翰林院,便與朝廷和京城長久分開。
交好的故友不再登門,秋草日漸長上了門前的台階。
當今您卻特別通達,獨自與我交往心諧。
此來又置酒於凌歊高台,歡樂愉快未曾歇衰。
歌聲震動了白紵山林,歡舞象纏繞著天門山月。
您問我心中有何事煩惱,我在您面前細細述說。
您看我的才能,與魯國的孔子多么相似。
像他那樣的大聖人猶未遇到相知的君王,而我這小儒未被所用又何足悲戚?
前不久的雲南夏季五月,朝廷的渡瀘之師頻頻喪滅。
有毒之草毒殺朝廷的戰馬,強大的敵軍奪掠了唐軍戰旗。
時至今日的西洱河中,流淌的血水仍然擁積著將士的屍體。
朝廷的將領沒有當年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謀略,百姓只得像魯女惜葵一樣擔心國難不得生息。
長安作為京都是天下的樞紐,幾年來百姓總是糧食不足。
雖然那裡有許多珍珠美玉,到這時卻不如一盤米粟。
幸賴有像古代賢人殷契那樣的宰相,秉持國政慰籍風俗。
我看自己無所用世,辭家出遊至今未歸。
驚嘆著壯士的鬢髮如霜,淚水常常流滿逐臣的衣襟。
因此我睡不安席,蹉跎的經歷違背世事令人傷心。
我終究要消除時人的毀謗,不再受到他人的譏評。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像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 杜甫結交。 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 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 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 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 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 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