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海市》

《觀海市》

《觀海市》,袁可立詩刻石(董其昌書法)。描述海市最為生動精彩。墨跡出自著名書畫家董其昌之手,而石刻又是藝人高手溫如玉的傑作,所以這九方石刻堪稱三絕,為金石之瑰寶。

概述

提起蓬萊閣古建築群中的避風亭,人們首先津津樂道的是它的奇異與神秘。一座高居丹崖之巔的軒亭,面向大海,外面狂風大作,亭內卻紋風不動,人們常為此驚嘆不已,便成了獵奇的焦點,卻忽略了它的另外經典之處。
其實,避風亭的原名為海市亭,建於明正德八年,是覽勝者觀海聽濤題詠抒懷的地方,所以亭內四壁鑲嵌了詩文石刻二十五方。其中袁可立的《觀海市》石刻九方,描述海市最為生動精彩。墨跡出自著名書畫家董其昌之手,而石刻又是藝人高手溫如玉的傑作,所以這九方石刻堪稱三絕,為金石之瑰寶。

《觀海市》詩為其在天啟四年(1624年)春天登州巡撫即將離任時即興所作。作者另有兩首詩《蓬萊閣懷古》和《蓬萊閣望海》的刻石為其手跡,現完好保存在蓬萊閣的“蘇公祠”內,可見其力透紙背之功,與其人品相得益彰。

背景

明袁可立《觀海市詩》刻石,計九方,在山東蓬萊閣避風亭內,明登萊巡撫袁可立詩,詩題全名為《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詩文刻石為作者的同年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書丹。董其昌在袁可立詩後跋稱“弟以米家法書之”,對蘇軾的書法“猶不欲讓”。字為一代高手溫如玉摹勒刻石,溫“工真草隸篆,尤喜鉤臨法帖,有肅府帖傳世,肅府石刻為蓋代名跡。《觀海市》刻石在肅府帖之後,其技藝已臻化境,故董於尾跋中盛讚其“勒石得法”,使董書增色,以至“可敵長公(蘇軾)之筆”。
天啟四年(1624)五月二十一日,袁可立在登州看到了數年難得一遇的海市蜃樓,遂詩興大發,在蓬萊閣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觀海市》詩,為海天增色,成為中國古代一份珍貴的“海市”實錄。公元1994年,河南省睢縣文物部門將這一珍貴石刻複製於睢縣袁可立的別業袁家山上,使其得以回歸故土,傳為睢陽文化佳話。

賞析

袁可立是河南人,明萬曆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曾出任過登州的軍事首腦。他的《觀海市》詩的大意是寫自己仰慕海市已久,但因公務纏身,在登州三年竟無緣與海市相見。偶登丹崖仙閣,卻發現海中景象與平時大不一樣,原來是奇異玄妙的海市蜃樓不期而遇。於是,他感慨萬千,詩興大發,信筆對這一海天景象進行了詳盡而生動的描繪,令人讀了他的詩文,猶如身臨其境。
董其昌的書法,師承“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後來自成一派,特點是圓潤蒼勁,俊逸飄灑。詩後有跋,自稱“以米家法書之”,且頗為自負地認為比之東坡“猶不欲讓”,可見,其書為董氏的上乘之作是毫無疑問的。凡對書法愛好的遊客,在此無不凝視良久,若有所悟。
溫如玉,字白雪,長州人,僑寓青州,工真草隸篆,尤喜鉤臨法帖,有肅府石刻傳世。肅府石刻系明肅莊王在蘭州用七年時間復刻的《淳化閣法帖》,俗稱《閣帖·蘭州本》,為洋洋巨製,蓋代名跡。溫如玉是這一大工程的骨幹之一,為一代高手是肯定的。這九方石刻又在《肅府帖》之後,其技藝已臻化境,故董其昌尾跋中盛讚其“勤石得法”,使董書增色,以至“可敵長公(蘇軾)之筆”。
總之,這九方石刻,集佳詩、美字、精刻於一身,珠聯璧合,可謂萃一代之技藝,為勝跡刻石中的精華。
除了這九方石刻之外,另有清代施閏章的《觀海市詩》手跡石刻,孔子的兩位後裔孔毓圻、孔繼涑的詩文石刻,也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
石刻是一種古老的記事文化,在印刷術尚未發明前,石刻的翻刻及拓印又是一種最古老的“死字”印刷術。石刻還是中國古代一種建築環境文化和造型藝術文化。避風亭中壁嵌的詩文石刻,既為小小軒亭增添了文化品位量,也為丹崖勝跡增加了游觀效果。如果在領略了避風亭的拒風之妙的同時,仔細觀賞一下亭內的石刻,定會得到更多的收益。

內容

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並序
(明〕袁可立
余建牙東牟,歲華三易。每欲寓目海市,竟為機務纓纏,罔克一覲。甲子春,方得旨予告,因整理諸事之未集,袁可立像
又兩閱月,始鹹結局,於是乃有暇晷。仲夏念一日,偶登署中樓,推窗北眺,於平日滄茫浩渺間,儼然見一雄城在焉。因遍觀諸島,鹹非故形,卑者抗之,銳者夷之;宮殿樓台,雜出其中。諦觀之,飛檐列棟,丹堊粉黛,莫不具焉。紛然成形者,或如蓋,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語,春樹萬家,參差遠邇,橋樑洲渚,斷續聯絡,時分時合,乍現乍隱,真有畫工之所不能窮其巧者。世傳蓬菜仙島,備諸靈異,其即此是歟?自已歷申,為時最久,千態萬狀,未易彈述。豈海若緣余之將去而故示此以酬夙願耶?因作詩以記其事雲。
登樓披綺疏,天水色相溶。
雲靄洚無際,豁達來長風。
須臾蜃氣吐,島嶼失恆蹤。
茫茫浩波里,突忽起崇墉。
坦隅迥如削,瑞采郁蔥蔥。
阿閣疊飛檻,煙霄直盪胸。
遙岑相映帶,變幻紛不同。
峭壁成廣阜,平巒秀奇峰。
高下時翻覆,分合瞬息中。
雲林蔭琦坷,陽麓煥丹叢。
浮屠相對峙,崢嶸信鬼工。
村落敷洲渚,斷岸駕長虹。
人物出沒間,罔辨色與空。
倏顯還倏隱,造化有元功。
秉鉞來渤海,三載始一逢。
縱觀臨已申,渴腸此日充。
行矣感神異,賦詩愧長公。

翻譯註釋

詩序譯文
我奉命治軍鎮守登州,已經過去三年。每每想看到海市,都是因為軍務繁忙,沒有機會一睹。天啟甲子年的春天,我接到了皇上的聖旨準許回家養病。因為很多事情沒有來得及交接完畢,所以又過了兩個月,方才有了一個結局,終於有了賦閒的時間。仲夏的五月二十一日,我偶然登上巡撫公署的辦公樓,推開窗子向北眺望,平日裡蒼蒼茫茫一望無際的海面上,突然出現一座雄偉的城堡。再看那平日裡的島嶼,都和原來的形狀不一樣。低矮的立了起來,高突的變得平坦,許許多多的宮殿樓台出現在其中。再仔細看,樓棟瓦檐,色彩鮮明,形形色色的都有。飄渺中能辨出形體的,有的象雨傘,有的象旗幟,有的象佛塔,如人竊竊私語,到處綠樹成蔭,春意盎然。高低不平遠遠近近,橋樑島嶼之間,斷斷續續聯在一起,時而分離時而結合,一會兒現身,一會兒隱身,就是美術大師也難以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巧奪天工的美意和靈氣。世代相傳的東海蓬萊仙山和島嶼,裡面瓊樓玉宇,美侖美奐,難道不就是此情此景嗎?自已時歷申時,時間很長,形態各異,變幻萬千,真是語言也難以形容啊。難道是海神顯靈,因為我將要離開這個地方而有意現出美妙的海市蜃樓以滿足我多年的夙願嗎,所以賦長詩來記述這個奇妙的事件。
登樓推窗北眺望,天高碧水相互溶。
雲海滔滔望不盡,豁然開朗吹長風。
蛟龍倒海吐蜃氣,平常島嶼失故形。
茫茫浩波稱天海,雄奇高牆突其中。
斷垣立角如刀劈,霞光萬道瑞意濃。
樓閣飛檐欄靈霄,雲煙翻騰盪心胸。
群山簇簇互映帶,千態萬變盡不同。
峭壁忽忽推廣阜,平巒聳聳秀奇峰。
高高下下時翻起,瞬息萬變分合中。
雲樹成林映美玉,向陽山麓照花紅。
佛塔巍巍相對峙,雄峻奇偉奪天工。
千家萬戶居海島,隔海萬丈沿彩虹。
紅女白婆飄忽走,光影婆娑辨不清。
瞬息隱沒窮變幻,絕世造化賴天工。
出鎮驅虜守渤海,業歷三年始遭逢。
自巳歷申費時久,能見海市無憾生。
即赴行程動天地,賦詩千言拜長公。

注釋
甲子——(明天啟四年,1624年)。
仲夏——古人將每季三個月依次名為孟仲季,此值農曆五月。
建牙——軍前大旗叫牙旗,古時武官到一地鎮守,即在其地樹旗,也叫建牙。明代首任登萊巡撫陶朗先因涉贓遭免,天啟皇帝提出“彈壓登萊非公不可”而讓自己的帝師袁可立擔任此職。
東牟——即登州。
歲華三易——歲華,歲時。易,變更。即經過三年時間。袁可立以天啟二年(1622)四月十四日任職,至天啟四年四月遭魏忠賢排擠離職,在登州過了三個年頭。
罔克一覯——罔,不。克,能夠。覯(gou),遇見。沒能夠遇見一回。
鹹——都。
旨——皇帝的命令。天啟四年,魏忠賢已經開始執掌朝命,袁可立以病辭官是迫不得已,也是魏忠賢剪除孫承宗左膀右臂的開始。
予告——漢時有功的官吏退休叫予告。後世大臣年老致仕回籍,亦稱予告,表示優禮。“天啟四年三月二十一日乙亥,軍門(袁可立)以病上辭本,準回籍調理,大理少卿武之望代之。沈總兵亦回籍,楊國棟代之雲。”(《敬亭先生續集·朝天錄》)
閱——經歷,經過。
暇晷(gui)——空閒時間。
念一日——念,或寫作“廿”。念一日在這裡即是仲夏的五月二十一日。
卑者——低矮的。
夷——平的意思。
諦觀——仔細地看。
蓋——傘蓋。
浮屠——佛教名詞,寶塔。
偶語——相對私語。
自巳歷申——約當上午十時到下午五時,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自巳至申計四個時辰,由巳尾至申頭,也在四個小時以上。
殫(dan)——盡。海若——海神。
緣——因為。這句的意思是:“莫不是海神因為我就要離開這兒才特意顯示這個(海市)給我看,以滿足我一向的願望嗎?”
(su)願——一向的願望。
披綺疏——披,推開。綺疏,雕飾花紋的窗扇。
雲霧——雲氣,遠處的山巒蒙上一層薄薄的雲靄。
洚(jiang)——洪水,大水泛濫,這裡指大海。
無際——猶無邊;無涯。唐曹松《題甘露寺》詩:“天垂無際海,雲白久晴峰。”
豁達——開通;通敞豁達來風涼。三國魏劉楨《公宴詩》:“華館寄流波,豁達來風涼。”唐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依微聞雞犬,豁達值阡陌。”
長風——遠風。唐杜甫《龍門閣》詩:“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明高啟《夢遊仙》詩:“長風八萬里,夜入通明天。”
須臾——一會兒。
蜃氣——蜃,貝類,古人誤認為海市是蛟蜃吐氣所化。
恆蹤——平日的跡象。
茫茫——廣大而遼闊。宋王安石《化城閣》詩:“俯視大江奔,茫茫與天平。”清沈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滄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鴻乾者否?”
浩波——大波,洪波。
突忽——莽撞唐突貌。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貌恭而性狠,智小而謀大,趦趄狗盜,突忽豬貪。”
崇墉——高城或城牆。崇,高大。墉,城牆。
垣隅——垣,短牆。隅,牆角。
阿閣——四面有檐的樓閣。
迥——挺拔。
岑(cen)——小而高的山。
阜——土山。
雲林蔭琦坷——全句的意思是高聳的林木下面是閃光的美玉。雲林,高入雲中之林。白居易《香山下卜居詩》:“亂藤遮石壁,絕澗護雲林。”
陽麓煥丹叢——全句的意思是向陽的山麓下盛開著一片紅花。
色與空——色空是佛教的概念,色指有形的實體,空指產生色的虛無的東西。袁可立又號”閒閒居士“,他的好友董其昌也是禪理大家,在這裡運用”色“、”空“觀念來寫詩是符合他本人境界的。
秉鉞(yue)——秉,拿著的意思。鉞,古代一種類似斧子的兵器。秉鉞,掌握兵權。與“建牙”意思相同。“建牙東牟”、“秉鉞渤海”說的都是到登州做軍事首腦。
長(zhang)公——指蘇軾,蘇軾排行老大,所以人稱蘇長公。古人多以“長公”為字,為行次居長之意,猶排行為二以下,字次公少公。蘇軾曾有《海市詩》在前,“愧長公”是作者袁可立表示對蘇軾敬重之辭。後來袁可立對蘇軾的這一感情糾葛一直波及到他的長孫袁賦誠身上,“故其(袁賦誠)自序曰:“先祖(袁可立)方築東舍,夢蘇明允先生來謁,東坡從之。明允顧問先祖曰:'渠來居是。’比覺,則生余。先祖喜為前賢所託,冀以有成,因命小字曰:'東居'。而鍾愛甚篤。詎知一身蹇劣,半世落拓。宦業文章萬不足與東坡為役。獨是跡遍炎徼若或似之,以此征夢,殆可羞矣。”(清田蘭芳《奉訓大夫雲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賦誠)墓志銘》)

作者介紹

袁可立(1562-1633),字禮卿,號節寰,又號閒閒居士,睢陽衛籍,睢州城內人。舉明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累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歷明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
曾因敢言直諫削職為民,又因忤魏忠賢遭罷官。晚年出鎮登州巡撫,參與明清戰爭高層指揮,節制朝鮮,整飭海防,成功誘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姻婿劉愛塔。與孫承宗、董其昌、高攀龍等友善,其門人黃道周、倪元璐、劉理順等在明末天翻地覆的歷史上留下了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一頁。善筆禮,工詩賦,受清朝“文字獄”所累,多所毀失。著作有《弗過堂集》、《撫登疏稿》、《評選古唐詩》、《韻學要覽》、《古詩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