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老教堂》

西洋老教堂 內容簡介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一千多年來,教會壟斷了當時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使教堂建築成為歐洲建築成就的傑出代表,並在世界建築歷史上占有極重要的篇幅。本書主要收集了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並列舉其中的一百多座老教堂。這些老教堂,基本上包羅了至今公認的一些世界著名的老教堂。

西洋老教堂 本書前言

公元4世紀至公元19世紀初,在歐洲遼闊秀美的土地上,出現了成千上萬座形形色色的教堂。輝煌的建築,精美的藝術,為我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建築藝術財富,至今仍異彩紛呈、令人驚嘆。
說起教堂的起源,也是挺有意思的。
公元3世紀之前,基督教在歐洲是沒有地位的。早期的基督教徒們,都是聚集在私家住宅中,來做禮拜。
直至公元3世紀初,歐洲一些國家的政府才正式允許基督教徒們公開做禮拜。這時,基督教教義,禮拜儀式和組織,才變得明確起來。教會也有自己的財產,被任命的牧師也成了專職的官員。早期的進餐會和祈禱儀式,逐漸發展成以聖餐為中心的定期的禮拜儀式。祈禱、聖詠、列隊行進、洗禮,以及大量的公眾管理,已不可能在私人住宅中進行了。於是,在一些私人住宅的基礎上,經過改建,而出現了宅邸式教堂。
公元313年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件大事,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通過了《米蘭敕令》,正式宣布了對基督教的寬容政策。此後,基督教逐步成為羅馬帝國占統治地位的宗教。
禮拜儀式也變得講排場起來,原先樸素的宅邸教堂,已不能滿足新的莊嚴的禮拜儀式的需要。於是,開始了大型教堂的興建。
一千多年來,西洋(主要指歐美)老教堂的興建此起彼伏,層出不窮。由於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不同特點,出現了不同形式和風格的教堂建築。按照歷史年代和民族特點來歸類,大致出現了以下幾種建築風格。
巴西利卡式風格:
它是君士坦丁時代最流行的一種教堂形式。巴西利卡,其名稱導源於異教的巴西利卡或會堂,意思是它的變體無窮無盡,沒有任何規則。這種教堂的基本形狀是長長的矩形,端部有一半是圓室。教堂的主體是中殿,兩邊有側廊,數排圓柱將側廊與中殿隔開,中殿比側廊高。高敞的側窗,將中殿照亮,上部為木結構天頂。這是一種令人驚奇的形式。它結構輕盈,裝飾考究,裸露的木結構屋頂,容量大,為傳統的民眾聚會所選用。
當時,較有代表的教堂有,建於公元313年的聖約翰教堂;建於公元314年的阿奎萊亞主教堂;建於公元330年的聖彼得大教堂。公元337年,君土坦丁大帝去世後,建造教堂的步子曾一度放慢了許多。
拉丁十宇型風格:
裝飾教堂最豪華的方式,是在牆壁、圓頂和半室內,施以鑲嵌畫。甚至地平,也都有製作精美的鑲嵌圖案。這種風格流行時期較短。
拜占廷式風格:
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遷都到帝國東部的拜占廷,命名為君士坦丁堡。它因歐洲經濟重心東移而保持繁榮,後又經幾度盛衰,直到1453年為土耳其人所滅。拜占廷原是古希臘與羅馬的殖民城市,所以東羅馬帝國又習稱拜占廷帝國,其建築也稱拜占廷建築
拜占廷式風格,是古代西亞地區的磚石拱券,古希臘的古典柱式和古羅馬的宏大規模建築的別具特色的綜合。
公元4至6世紀,為拜占廷建築興盛時期。那時,基督教成了國教,教堂越建越大,越建越華麗。在公元6世紀,出現了以一個大穹窿為中心的聖索菲亞教堂。公元7至12世紀,為拜占廷建築中期。由於外敵人侵,帝國的國土日益減少。建造教堂的規模大不如前。當時教堂的特點是,占地少而向高度發展。中央大穹窿的教堂不再出現了,而改為幾個小穹窿群。教堂內部著重於裝飾。公元13至15世紀,由於十字軍的數次東征,使拜占廷帝國大受損失。教堂建造的數量大為減少。
東歐與俄羅斯風格建築:
它們的建築風格基本上與拜占廷建築接近,但也有自己的特點。它們常常採用一種渾圓飽滿、富有生氣的洋蔥頭形穹頂,使人感到有生氣勃勃的感覺。此外,還有來自民間建築的帳篷頂式教堂建築。典型的有莫斯科的華西里・柏拉仁諾教堂。
早期基督教風格建築:
公元4世紀至9世紀,這種建築風格是同拜占廷建築同時發展起來的。建築類型主要是基督教堂及300年西歐封建混戰時的建築。建於公元333年的梵蒂岡的聖彼得老教堂是典型代表。
羅馬風建築:
它又稱似羅馬,是公元9至12世紀西歐封建社會初期與公元12至15世紀盛期的建築。其規模不及古羅馬建築,設計施工較粗糙。建築材料大多來自古羅馬廢墟。藝術上繼承了古羅馬的半圓形拱券結構,形式上與古羅馬風格接近。這種建築風格所創造的扶壁、肋骨拱與束柱,在結構與形式上都對後來的教堂建築影響極大。建於公元11至13世紀的比薩教堂,是典型代表。
哥特風格建築:
“哥特”,原是參加覆滅羅馬奴隸制的日耳曼“蠻族”之一。15世紀時,文藝復興運動反對封建神權,提倡復興古羅馬文化,就把那時的建築風格稱為“哥特”,以此表示對它的否定。
哥德式教堂建築風格完全脫離了古羅馬的影響,而是以塵券、尖形肋骨拱頂、坡度很大的兩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鐘樓、飛扶壁、束柱、花窗欞等為其特點。
巴黎聖母教堂(公元1163-1250年),是法蘭西早期哥德式教堂典型實例。米蘭主教堂(公元1385-1485年)也是義大利哥特風格。
歐洲文藝復興建築:
它源於義大利,公元15至19世紀流行於歐洲各國。它是在反封建倡理性的人文思想指導下,提倡復興古羅馬的建築風格,以之取代象徵神權的哥特風格。古典柱式再度成為建築造型的構圖主題。文藝復興建築講究整齊、統一與條理性,而不像哥特風格那樣參差不齊,富於自發性與高低強烈對比,追求合乎理性的穩定性。佛羅倫斯的巴齊禮拜堂(公元1429-1440年)是其代表建築。
巴洛克風格建築:
它源於義大利,盛行於公元15至19世紀的歐洲各國。從形式上看,它是文藝復興的支流和變形,但思想出發點卻與人文主義截然不同。它善於運用矯揉做作的手法來產生特殊效果,堆砌裝飾和喜用大面積的壁畫與姿態做作的雕像,來製造脫離現實的感覺等特點c
“巴洛克”這個詞的原意是歪扭的珍珠。後來的人們把這一時期的這種建築風格稱為巴洛克,是給予貶意。羅馬的聖卡羅教堂(公元1638-1668年)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傑出代表,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古典主義風格建築:
公元15至19世紀,源於法國。它排斤民族傳統與地方特點,崇尚古典柱式,強調柱式必須恪守古典(古羅馬)規範。它強調外型的端莊與雄偉,內部則盡奢侈與豪華的能事,在空間效果與裝飾上常有強烈的巴洛克特點。巴黎的殘廢軍人禮拜堂(公元1680-1691年L是法國古典主義教黨的代表。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一千多年來,教會壟斷了當時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使教堂建築成為歐洲建築成就的傑出代表,並在世界建築歷史上占有極重要的篇幅。
本書主要收集了列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並列舉其中的一百多座老教堂。這些老教堂,基本上包羅了至今公認的一些世界著名的老教堂。可供大中學校學生、建築和歷史愛好者參考。

西洋老教堂 本書目錄

前言(7)
奧地利
聖佩塔修道院(15)――薩爾茨堡的教堂(16)
保加利亞
博亞納教堂(17)――伊凡諾沃的石窟教堂群(19)――里拉修道院(20)
克羅埃西亞
埃烏普拉希烏斯教堂(22)――聖巴巴拉教堂(23)
捷克
聖維特大教堂(24)――內波姆克的巡禮教堂(25)――庫特納霍拉的朝拜教堂(26)
丹麥
羅斯基勒大教堂(28)
芬蘭
佩泰耶韋西教堂(29)
馬基頓
奧赫里德湖畔的教堂建築(30)―一聖克萊門特教堂(31)
法國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32)――沙特爾大教堂(34)――韋茲萊大教堂(36)――亞眠大教堂(37)――西特爾教團修道院(39)―一聖塞爾一梭爾一加爾坦佩教堂(40)―一蘭斯的聖瑪利亞大教堂(41)――布爾歇大教堂(42)
德國
亞琛大教堂(43)――斯皮雷大教堂(44)――維斯教堂(46)――聖米迦勒教堂――黑門教堂(47)――聖瑪利亞教堂(48)――洛爾施的修道院(49)――馬魯布隆修道院(50)――科隆大教堂(51)
梵蒂岡
聖彼得大教堂(53)
匈牙利
馬提亞教堂(54)――蓬衣豪爾毛修道院(54)
義大利
聖瑪利亞教堂的聖餐廳和多明各會修道院(56)――潘提翁神殿(又稱萬神殿)(58)――聖十字教堂(59)―一比薩的大教堂(60)――拉韋納的教堂(62)――摩德納大教堂(64)
希臘
巴賽的伊壁鳩魯阿波羅神廟(65)――帕特農神廟(67)――曼代奧拉山岩上的修道院(68)――梅斯特拉修道院(68)――達佛涅修道院(69)
拉脫維亞
多姆教堂(69)
立陶宛
聖斯坦尼斯拉夫大教堂(70)
挪威
奧爾內斯的木造教堂(72)
波蘭
聖瑪利亞教堂(73)
葡萄牙
安拉・多・埃羅依斯莫大教堂(74)――赫羅尼莫斯修道院(76)――托馬爾修道院(76)――巴塔利亞修道院(77)――埃武拉大教堂(78)一阿爾科巴薩修道院(79)――波爾圖大教堂(80)
羅馬尼亞
霍雷祖修道院(81)――別爾坦要塞教堂(82)――摩爾多瓦的彩繪教堂(84)
俄羅斯
主顯聖容教堂(85)――聖索菲亞大教堂(86)――索洛韋茨基群島的修道院(87)――波克洛夫教堂(88)――聖母安息教堂(89)――三位一體大教堂(90)――科洛明斯科耶主升天教堂(91)
斯洛伐克
聖馬爾廷教堂(92)
西班牙
布爾戈斯的大教堂(93)――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94)――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聖米格爾教堂(95)――聖地亞哥-德孔撥司波斯特拉夫大教堂(96)――特魯埃爾大教堂(97)――聖馬丁教堂(98)――薩拉曼卡古城的新舊大教堂(99)――波布萊修道院(100)――瓜達羅佩的聖瑪利亞修道院(101)――“朝聖之路”上的修道院(102)――尤索和蘇索修道院(103)
瑞典
聖瑪利亞大教堂(104)――甘梅魯斯德的教堂村(105)
瑞士
聖文森茲大教堂(108)――聖加倫的修道院(110)――梅索爾奇納的修道院(111)
烏克蘭
基輔的聖索菲亞大教堂(112)――別切魯斯卡婭大修道院(113)
英國
達勒姆大教堂(114)――有方廷斯修道院(115)――威斯敏斯特大教堂(115)――坎特伯雷大教堂(116)――愛丁堡舊城區教堂(117)
南斯拉夫聯盟
索波查尼修道院(118)――斯杜敦尼查修道院(119)玻利維亞
“5月 25日廣場”上的教堂(121)
巴西
皮拉爾教堂(122)――薩爾瓦多古城的巴洛克式教堂(124)――孔戈尼亞斯的仁慈耶穌聖殿(125)
哥倫比亞
聖克魯斯――德蒙波斯歷史名城內的教堂(126)
墨西哥
墨西哥城教堂(127)――瓦哈卡城的聖多明各大教堂(128)
秘魯
弗朗西斯科修道院(129)
巴拿馬
聖多明各教堂(130)
附錄
形形色色的教堂內廳(131)
形形色色的教堂尖頂(136)
形形色色的教堂門窗(1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