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主要介紹流行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現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業經營,還大膽解說政府日益加碼的經濟調控。它既讚美價格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的效率優勢,也無情的剖析市場機制在不少領域資源配置上的諸多缺陷。主要包括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

基本信息

學科簡介

《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是指流行於西歐北美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它是15世紀西方經濟學產生,18世紀西方經濟學建產以來,特別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一直到目前為止認為是能夠說明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和國家調節的重要理論、概念、政策主張和分析方法進行了綜合和系統化形成的。被稱為“社會科學之王”。
《西方經濟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財經類和管理類專業必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主要介紹流行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現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業經營,還大膽解說政府日益加碼的經濟調控。它既讚美價格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的效率優勢,也無情的剖析市場機制在不少領域資源配置上的諸多缺陷。主要包括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

消費物價

消費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E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CPI)是一個滯後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不過,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並不像已開發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近幾年來歐美國家GDP增長一直在2%左右波動,CPI也同樣在0%~3%的範圍內變化,而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首先是國內經濟快速增長,近兩年來GDP增長都在9%以上,CPI卻沒有多少波動,表面看來這可以說得上是“政府對經濟運行調控自如,市場行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內CPI大起大落,前後相差幾個百分點;一般情況下,除非經濟生活中有重大的突發事件(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國的CPI大幅波動有些異常。三是隨著CPI大幅波動,國內經濟一時間通貨膨脹率過高,民眾儲蓄負利率嚴重,一時間居民儲蓄又告別負收益,通貨緊縮陰影重現。這樣一種經濟環境令人擔憂,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數便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價值)乘以100。 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么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T=(P1—P0)/P0,式子中T為1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1和P0分別表示1時期和0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 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投資乘數公式

《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投資乘數是指由投資變動引起的收入改變數與投資支出改變數之間的比率。投資乘數=1/(1-邊際消費傾向)
公式表示為k=1/(1-b)或△Y=△I/(1-b) 其中b為邊際消費傾向,△Y為收入改變數,△I為投資支出改變數。
例如:投資增加100元,邊際消費傾向是0.8,則投資的增加使得國民收入的增加量為
△Y=△I/(1-b)=100/(1-0.8)=500(元)
投資乘數為k=1/(1-b)=1/(1-0.8)=5 即增加1單位的投資支出可增加5單位的國民收入。

稅收乘數公式

《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稅收乘數指單位稅收變動引起的收入改變數。
公式表示為:
Kt=-b(1-b) 或△Y=-b△T/(1-b)其中△Y是收入改變數,△T是稅收改變數,b是邊際消費傾向。
例如:稅收增加100元,邊際消費傾向為0.8,則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減少引起的乘數效應,最終減少的收入量
△Y=-(100x0.8)/(1-0.8)=-400(元)
稅收乘數即為Kt=-b(1-b)=-0.8x(1-0.8)=-4 即增加1單位的稅收會減少4單位的國民收入。

規模收益

《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規模收益(Return to Scale)
規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廠商生產規模變化與產量變化之間的關係,如果生產規模的變化是由所有生產要素以相同比例擴大或減少而引起的,那么對應的產量變動就有三種情況:
(1)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大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率,則生產處於規模收益遞增階段
(2)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等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率,則生產處於規模收益不變階段;
(3)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小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率,則生產處於規模收益遞減階段。

邊際技術替代率

《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邊際技術替代率 (Rate of Marginal Technical Substitution,MRTS)
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在產量保持不變的前提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種要素的數量。通常,由於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生產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隨著一種生產要素數量的增加,該要素對另外一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是遞減的。
邊際技術替代率之所以會出現遞減趨勢,是由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發揮作用的結果。首先,我們知道,理性的生產廠商會把生產要素投入到使得等產量曲線遞減的區域內。這就意味著,在產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一種要素的增加,另一種要素會減少。其次,由於邊際產量是遞減的,當某種要素增加一單位時,所引起的產量增加量是逐漸減少的。在維持產量不變的條件下,該要素所替代的其他要素數量就會減少。因此,邊際技術替代率是遞減的。
從幾何意義上看,在一條等產量曲線上的任意一點,投入L對投入K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等產量曲線上這一點的斜率。
邊際技術替代率具有如下特點:
1、當等產量曲線的斜率為負值時,表明兩種生產要素可以互相替代,一種生產要素增加,另一種生產要素必須減少方能使產量維持在同一個水平上。
2、當等產量曲線的斜率為正值時,表明兩種生產要素必須同時增加才能達到與從前相同的產量水平。
3、等產量曲線的斜率也可以是無窮大或為零,此時表明兩種生產要素不能相互替代。

相關資料

《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 -- 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科學 -- 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總量經濟學 - 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
西方經濟學具有雙重性質,即:它宣傳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它又是市場經濟運行的總結。換言之,在整個理論體系上或整體傾向性上,我們應對西方經濟學持否定態度,而在它的部分的概念,論點和方法上,還要看到它的值得借鑑的地方。
在套用西方經濟學時應加以考慮我國國情的特殊性。
1.我國目前尚不具備足夠的市場機制賴以順利運行的硬體。
2.我國目前也不具備足夠的市場機制賴以順利運行的軟體。
3.人口壓力也使我國的市場經濟發生作用的程度和範圍受到限制。
在某些市場中,市場每個參與者擁有的信息並不相同。例如,在舊車市場上,有關舊車質量的信息,賣者通常要比潛在的買者知道得多。
阿羅——德布魯模型表達的古典福利經濟學定理如下:第一、競爭均衡或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優狀態;第二、若對初始收益進行適當的再分配,任何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配置都能達到瓦爾拉斯均衡。當然,上述結論必須滿足一系列的假定條件,其中一條就是對稱信息假定。該假定認為,所有的經濟行為人對所有的經濟變數具有相同的信息。現實的經濟活動無法滿足對稱信息的要求,但經濟學家卻能通過非對稱信息更好地認識和解釋各種經濟現象。
《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非對稱信息指某些行為人擁有但另一些行為人不擁有的信息。在1967年以前,經濟學家還不能夠恰當地處理這一問題,因為當一個行為人不知道對手的情況時,競爭規則是沒有定義的。海薩尼通過引入一個虛擬的行為人——“自然”,自然首先行動決定特徵,行為人知道自己的特徵而對手不知道,即行為人具有私人信息;這樣,不完全信息可以轉換成完
《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全但不完美信息來處理。這就是著名的“海薩尼轉換”。通過轉換。可以找到非對稱信息下的均衡點。即存在貝葉斯均衡。澤爾騰、克瑞普斯和威爾遜、弗得伯格和蒂羅爾等對此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如果有一個委託人和一個代理人,代理人對自己的行動或能力擁有私人信息。由於委託人無法準確觀測到代理人的行為,那么,無論採取何種獎勵措施,代理人都會選擇最大化自己效用水平的行動。換言之,在非對稱信息條件下,委託人只能通過合理地設計一套機制來誘使代理人顯示其私人信息,從而達到雙方的利益協調。委託代理理論或機制設計理論進一步把非對稱信息區分為以下幾類:若非對稱性發生在簽約前,稱為逆向選擇;若簽約後發生了非對稱性,則屬於道德風險;若行為人的行動不可觀測,稱為隱藏行動;若行為人具有對手無法觀測的知識,稱為隱藏知識或隱藏信息。 另一個套用領域是研究市場失敗。阿克洛夫的“舊車市場”模型講述了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經典故事。假定存在一個舊車市場,只有賣主知道車子的質量(這是私人信息)。若採取平均質量定價法,賣主就會趁機抽走高質量的舊車;若採取差別定價法,賣主也會抬高劣品的價格。無論如何,只要存在信息不對稱,舊車市場上生存下來的一定是賣不出去的劣質車。
產業組織引入非對稱信息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假設同一行業內有幾家企業,成本結構是每個企業的私人信息。與對稱信息模型相比,這種模型的均衡更符合通常認為的掠奪性定價或極限定價現象。巴羅套用非對稱信息模型研究了政府對壟斷企業的規制。蒂羅爾套用非對稱信息對企業組織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可謂這方面的權威著作。
假設政府要提高稅收量,最好的辦法是向最有付稅能力的人課稅。但是,付稅能力是行為人的私人信息。最優所得稅方案必須直接或間接地提示這些私人信息是否符合每個行為人的利益。莫里斯最早建立了非對稱信息下的最優所得稅模
《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型,並因此榮獲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與莫里斯同獲諾貝爾獎殊榮的維克里大概是最早套用非對稱信息的經濟學家,他曾設計了信息不對稱時的最優拍賣機制。羅森則較好地概述了非對稱信息下的最優勞動契約問題。霍姆斯特龍和梅耶森則對非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福利判斷作了詳盡的分析。非對稱信息已經滲透到經濟學的各個研究領域,並使主流經濟學更加貼近現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