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評傳》

《袁宏道評傳》

本書是一部全面系統地考述公安三袁的生平、評析公安三袁思想的學術著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在研究方法上,特點有四:

一、注意重點與一般的關係。本書在結構上分為由里及外的三個不同層次,即以袁宏道為核心,以三袁為主體,以公安派的羽翼及其影響為外圍。注意三個層次之間的聯繫及其公安派成員之間的理論顧盼,展示了公安派的總體風貌。

二、理論批評與計文創作相結合,注意以作品印證文學思想。

三、以動態的分析方法展示公安三袁思想、創作的變化過程。

四、注意研究傳主的學術思想與文學思想的相互關係。

本書全面分析了袁宏道的佛學思想,並揭示了其對文學思想的影響。在資料方面,本書注意發掘新材料。在評述袁宏道的佛學思想時,運用了北京圖書館藏明刻《金屑編》、《珊瑚林》等鮮見的珍貴資料。

作者簡介

周群,1958年出生於江蘇射陽,文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中國思想研究中心教授,中文系博士生導師。著有《劉基評傳》、《儒釋道與易明文學思潮》、《徐渭評傳》、《充溢文苑的愛國精神》等,發表論文數十篇。

文摘

第一章 唯求“適世”的一生

一、家世與鄉里:最初的文化孳乳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隆慶二年(1568)出生於湖北公安縣長安里長安村(今孟溪鎮孟溪村)。公安處於洞庭西北,荊江南岸,地勢平衍,多長塘曲港,頗具江南水鄉的特色。但是,低洼的地理形勢,使公安居民飽受洪澇之苦。因此,修防禦災是歷代縣政的首務。就文化而言,公安的歷史上也曾出現過東晉名士車胤等名人,明代洪、成年間恢復科舉之業以來,雖然也偶有及第之人,出現了尚書王軾、鄒文盛等,但總體來看,風雅文章之事始終不興。宏道故里,距離公安縣治(即今斗湖堤)尚有六十里,更缺乏讀書習儒的風氣,但是其間的袁、龔二家則容當別論。

根據中道所撰的《吏部驗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狀》載,袁氏先世是從江右(即江西)遷徙至蘄黃之間的。中道在《游居柿錄》中又云:“蘄州之袁,本江西,即從天順北狩袁斌之後也。”因遭逢亂離之世,早年的家乘譜牒失傳,僅知其遠祖至“洪武中,為戍卒屯田公安之長安里”。據袁氏兄弟所記,袁氏祖輩為武胄,可以敘及的先祖是高祖有倫公。據鹹豐年間續修的《袁氏族譜》可知,袁有倫有子袁晡、袁暎、袁曦三人,宏道的曾祖袁暎,是一位“出入必帶劍,馳怒馬,著靺耠衣”譽著鄉里的俠義之士。明正德年問,社會紛亂,湖湘之間盜掠之風甚行,袁暎便組織里中百姓自衛,並被縣令任以賊曹一職,顯然,這還是承秉了祖輩軍籍的遺風。至宏道的祖父時,袁氏的這一尚武之風發生了變化。其祖父左溪公,名大化,性愛周濟,慷慨然諾,是一位謙謙君子,而漸失祖輩的習武之風,此時,袁氏已成為名冠里中的望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