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虎!》

《虎!虎!虎!》

《虎!虎!虎!》是理察·弗萊徹,深作欣二導演,約瑟夫·科頓,馬丁·鮑爾薩姆,三橋達也主演的作品,於1970年時間上映。主要講述的是美國和日本聯合拍攝的有關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爭歷史片,該片細緻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虎!虎!虎!》 《虎!虎!虎!》

《虎!虎!虎!》忠實再現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始末。日本帝皇決定要展開攻擊,但美軍高級將領卻不把這當成一回事;他們雖然攔截了日軍的通訊,但卻把這項重要訊息壓了下來,甚至對雷達上的警訊也視而不見,連發現日軍強大的海軍艦隊逼近珍珠港時都未警覺到事情的嚴重性。最後終於爆發珍珠港事件,美軍在毫無戒備下,損失慘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虎!虎!虎!”是日軍戰機偷襲得手後向母艦發出的密電,因為日本人迷信地認為虎是一種能平安地從千里征途上歸來的神奇動物。

製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昔日的敵對雙方:美國和日本,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用電影共同探討觸發這一場人類浩劫的原因。本片由美國與日本電影界合拍,日方原想請大師黑澤明負責掌舵,後來日軍部分的戲由深作欣二執導。全片從美日雙方的發展狀況同時呈現珍珠港事變的歷史真相,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會成功的來龍去脈,故不像其它大型戰爭片那么富有戲劇性和衝擊性,但嚴謹的製作可讓觀眾了解歷史,日機轟炸珍珠港的場面亦拍得逼真可觀,曾獲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影片段預告絮

 《虎!虎!虎!》 《虎!虎!虎!》 海報

影片的日本部分原定由黑澤明執導。賈森·羅巴茲(JasonRobards)在珍珠港遭襲時確實在場。片中日本角色提到攻擊日期時總是說道“12月8日”,雖然空襲珍珠港的歷史日期為1941年12月7日,但日本的日期正好提前美國一天,不過影片字幕中還是譯作“12月7日”。美國海軍的諮詢服務辦事處曾因本片飽受美國民眾的抱怨,人們認為軍方同意美軍現役人員參與重現珍珠港失利的一幕有損於美軍形象。
片中一架P-40在起飛時爆炸的畫面其實是出乎意料的故障。這架P-40是以汽油為燃料的全尺寸模型,它們的用途並不是飛行而是製造爆炸場面,飛機裝有炸藥,由無線電在跑道的適當位置遙控引爆。孰料飛機在跑道滑行時突然起飛並轉向左側,向旁邊停放的同樣模型衝去,為了保全其他模型,不得不立即引爆,特技人員措手不及,於是四散奔逃的畫面是真實發生的。

片中使用的日本戰機都是由美式教練機改裝的,因為當時無法找到能夠飛行的日本戰機。其中零式戰機由AT-6型教練機改裝,九九式艦載轟炸機由BT-13型教練機改裝,而九七式艦載攻擊機則由AT-6的機頭和機翼與BT-13的機尾拚裝而成。每架飛機的改裝費都耗資3萬美元,影片拍攝結束之後,這些飛機以每架1500美元的價格拍賣,其中的大多數現在仍在飛行。在影片開頭,山本五十六在戰艦上接見軍官,畫面中的戰艦是全尺寸模型,甚至還搭載了一架水上飛機模型,模型在日本海灘建造,同時製作的還有“赤城”號航母的複製品。
片中的一架B-17經過徹底修復後成為美國密西根州伊斯蘭提美國空軍博物館的展品。片中複製的部分日本戰機後來被ConfederateAirForce的成員購買,ConfederateAirForce是一個擅長於再現空戰和收藏飛機的組織,在該組織每年舉行的飛行表演中這些日本戰機的複製品都會出現在偷襲珍珠港的場景中,這項表演從1972年一直延續至今。片中一架B-17單輪著落並非是預先安排好的情節,而是突發事故導致的,經過修復,這架飛機後來被用於森林滅火。片中複製的部分日本戰機後來參加了1976年的《中途島之戰》、1980年的《碧血長天》和2001年的《珍珠港》的拍攝。

 《虎!虎!虎!》 《虎!虎!虎!》 中戰爭場景

片中有飛機起降的日本“加賀”號航母其實是由美國“約克城”號航母(CVS-10)喬裝改扮而成,而在片尾駛入珍珠港的“企業”號其實是“好人理察”號(CVA-31)。本片被認為是第一部以富士電影膠片發行的好萊塢電影。大量美國海軍的現役人員出現在片中,但他們只能利用閒暇時間參加拍攝,而且製片方必須支付報酬。本片在美國上映時票房一片慘澹,而在日本上映時卻取得極大成功。黑澤明答應執導本片的日本部分是因為得知美方導演是大衛·里恩,但大衛·里恩與本片根本毫無關聯,發現自己被騙的黑澤明想方設法的企圖退出拍攝。在所有演員中,只有扮演大使的ShogoShimada和HisaoToake在日本劇組和美國劇組都工作過。
片中向日軍飛機回擊的負傷水兵原型是約翰·威廉·芬,當時他雖然身上多處負傷,但仍用.50口徑機槍奮勇還擊,擊傷多架零式戰機並擊落一架,後來他被授予國會榮譽勳章。在最終版本中,片中有段不到1分鐘的由黑澤明執導的畫面。片中美軍的艦艇模型在遠洋駁船上建造,這種駁船的租金非常昂貴,導演理察·弗萊舍(RichardFleischer)曾說,“如果日本人也用駁船攻擊我們,我們根本拍不起這部電影。”黑澤明希望讓自己的朋友和商業合作夥伴在片中扮演角色,以作為投資的交換,但20世紀福克斯並不願這么做,這也成為後來黑澤明“下課”的原因。

影片評價

了解珍珠港事件前因後果、戰略戰術,《虎!虎!虎!》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緻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鐘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

重溫好萊塢經典的二戰電影

好萊塢拍過的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不勝枚舉,其中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就有好幾十部。“二戰”結束以後,好萊塢仍然保持著英雄主義的創作基調,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好萊塢的戰爭片才開始改變“我方即好人、敵方即壞人”的幼稚觀點,“盟軍”的人性得以真實展示,人物的性格缺陷也得以真實凸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