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城舞會》

《蘇城舞會》

《蘇鎮舞會》發表於七月革命前夕的1829年,尚屬巴爾扎克的試筆之作。作品描述了一個貴族小姐的不幸的婚姻。她由於貴族經濟的衰敗和封建門閥觀念的日趨破滅的影響,導至婚姻的悲哀。作者形象地刻畫了復辟時期貴族的尷尬地位。

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1799~1850)
法國作家。1799年5月20日生於圖爾市,1850年8月18日卒於巴黎。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

《蘇城舞會》巴爾扎克

生平
巴爾扎克幼時在教會學校讀書。1814年到巴黎,先在寄宿學校上學。1816年學習法律,並先後在訴訟代理人和公證人辦事處當見習生和書記。因酷愛文學創作,又去巴黎大學文科旁聽,並獲文學學士稱號。1819年起決定從事文學創作,寫過詩劇,與別人合寫或獨立撰寫一些小說,均未獲得成功。1825年開辦印刷廠,最後破產,債台高築。在這期間他不斷追求和探索,對哲學、經濟學、歷史、自然科學、神學等各個領域都作了研究,形成了唯物論的世界觀,但也夾雜著唯靈論成分,同時,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經驗和素材。
1828年夏季開始,巴爾扎克決定專心從事文學創作,揭開了《人間喜劇》的創作序幕。1829年,他發表了描寫旺岱地區共和國軍隊撲滅保王黨叛亂的小說《最後一個舒昂黨人》(後編入《人間喜劇》,改名為《舒昂黨的人們》),這是第一部以他真名發表的嚴肅文學作品,從而奠定了他在文學界的地位。2年後,他又發表《驢皮記》

1829~1848年是巴爾扎克文學事業的全盛時期。他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作品構成一個整體,要真實地深刻地“再現自己的時代”,使之成為一部通過形象來表現的歷史。他把自己的作品分為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個部分,合稱《人間喜劇》。

作者作品

《蘇城舞會》巴爾扎克像
巴爾扎克從1829年開始創作《人間喜劇》,到1848年,其間經過20年。從創作發展道路看,大約可分為三個階段:①1829~1835年,是他的創作走上成熟的時期,這期間,一共寫了40多部,大都是中、短篇小說。《歐也妮·葛朗台》和《高老頭》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前者真實、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初期法國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在法國大革命變動中發跡的資產階級人物,特別是刻畫了一個狡獪、貪婪、吝嗇的暴發戶的典型形象,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後者是巴爾扎克最知名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復辟王朝的社會狀況,以高老頭的父愛反襯出金錢的罪惡,尤其刻畫了資產階級個人野心家的典型。②1836~1842年共寫了30多部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幻滅》,它深刻反映了復辟王朝時期尖銳的階級對立和黨派鬥爭,還描寫了經濟領域的自由競爭吞併現象。③1843~1848年。當時正是七月王朝末期,階級鬥爭十分尖銳,社會腐敗日益明顯,因而,七月王朝的現實便成為他作品中正面描寫的重大題材。代表作《農民》是一部直接描寫農村階級鬥爭的長篇小說。它通過復辟王朝時期農村中資產階級聯合農民同返回農村的貴族地主進行較量,終於把貴族趕走的過程,深刻反映了當時法國農村發生的變化。這一階段另一部代表作《貝姨》通過對好色的於洛男爵和暴發戶克勒凡的刻畫,及對七月王朝社會現象的廣闊細緻的描繪,抨擊了七月王朝腐朽的本質。
《蘇城舞會》蘇城舞會

《人間喜劇》共包括90多部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出現了2400多個人物,觸及到社會各階層,包括資產者、貴族、野心家、政治家、司法人員、軍人、教士、藝術家、農民、工人、科學家、職員、警探等,被稱為“社會百科全書”,為世界文學史所罕見。恩格斯認為《人間喜劇》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稱讚作者“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恩格斯還說,巴爾扎克的“偉大作品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輓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滅亡的那個階級方面。但是,儘管如此,當他讓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貴族男女行動的時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他的諷刺是空前辛辣的”。

作品介紹

作品幽默地描寫了美麗而又聰慧的愛米莉小姐,因為一個神情喜歡上了一個陌生男子,甚至把他誇張想像成了亞力山大拜侖、其它偉大的人物,但卻因為荒唐的傳統觀念和陳腐的成見竟在一瞬之間毀掉了她夢寐以求的幸福,釀成了一生令人慾哭無淚的愛情悲劇。

《蘇城舞會》愛米莉

老貴族德·封丹納伯爵對王室忠心耿耿,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表現得十分實際。他讓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都與資產者新貴聯姻,為的是彌補自己財力的空虛,表現出他對江河日下的命運的清醒認識。三女愛米莉雖是最年輕的一個,但其觀念之陳腐既甚於兄姐,也甚於老父。她虛榮而固執的認為一位巴黎女子,可以跑到沙漠裡去住帳篷,但是絕不會坐到店鋪的櫃檯里。決不屈尊下嫁的門閥之見釀成了她的婚姻悲劇,使她失去了愛情的幸福,也失去了她所追求的虛榮。而審時度勢,善於順應潮流,且有務實精神的貴族後裔馬克西米利安,卻成了政治舞台和經濟生活中的佼佼者。巴爾扎克對封建傳統觀念的嘲弄是辛辣的,對社會情勢的把握是準確的。最後愛米莉看著舊日愛人出神的時候,輸掉了牌局,德·佩塞波里主教和藹地說:“美麗的夫人,您把‘紅心王’打出去了,我贏了。不過,您不必吝惜輸掉的錢,我都給我的修道院留著。”一語雙關,指愛米莉因為分神出錯了牌,打錯了紅心王;又諷刺她因為門第偏見和虛榮錯失了自己最愛的人,同時也錯失了自己最嚮往的虛榮生活。
《蘇城舞會》巴爾扎克

《蘇城舞會》發表於七月革命前夕的1829年,尚屬巴爾扎克的試筆之作,但作者形象地刻畫了復辟時期貴族的尷尬地位。隨著貴族階級經濟力量的衰落,比較明智的貴族不斷改變著以往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紛紛與資產階級聯姻,以維持和加強自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實力地位。《蘇城舞會》中的封丹納伯爵就是這樣的識時務者,封丹納伯爵雖然出身於古老的貴族世家,但他看到了貴族不可避免的衰亡命運因而贊同兒子、女兒與資產者結親。巴爾扎克寫出了社會風氣的變化,對門閥的尊崇讓位於對金錢的膜拜,資產階級婦女取代了貴婦人,活躍在上流社會中。巴爾扎克的階級同情,是在注定要滅亡的貴族一邊的,然而他同情的淚水擋不住他現實主義的目光,他不得不違背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愛,如泣如訴地描繪了他心愛的貴族階級的必然沒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運。

作品引用

愛米莉是巴黎貴族世家德.封丹納伯爵的女兒。她不僅長得美麗,而且才華出眾。在社交界裡,她被驕傲的女皇。

《蘇城舞會》愛米莉

這年夏季,德.封丹納一家來到蘇城避暑。每逢星期日,這兒都舉行盛大的露天舞會。愛米莉別出心裁地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村姑去參加舞會。在舞會上,愛米莉偶然發現一個青年,她被他漂亮的外表所吸引,並從他瀟灑的風度和華麗的服飾斷定:“他肯定是貴族。”後來她認識了她眼中的貴族——龍格威並且兩人情投意合。

在回去時她鼓足勇氣問道:“你是貴族嗎?”
龍格威面色陰沉,他說:“我愛你。難道還有別的比這更重要嗎?”他那堅定的口氣和目光使她羞愧得低下了頭。
後愛米莉走進市中心的一家布店,一個意想不到的場面驚得她瞠目結舌:龍格威坐在櫃檯里,正用商人熟練的動作數著金幣。

龍格威看見愛米莉,惶惑不安地來到她面前說:“小姐,這種生意上麻煩弄得人不可開交。我希望你能理解......”
“這跟我毫無相干!”愛米莉說完轉身便走。
龍格威多次求見,都遭到她的拒絕。她用最刻毒的言語來咒罵世上的一切商人。
即使舅公告訴愛米莉:龍格威出身貴族家庭,為了哥哥的前程,他放棄了財產和爵位的繼承。他要靠自己的力量來生活,他是個有為的青年。愛米莉聽了無動於衷。
在一個舞會上,龍格威來到她跟前,懇切地說:“愛米莉,丟掉那種過份的虛榮心吧!”愛米莉尖刻地答道:“我寧可跟情人到沙漠上去,也不願陪他去坐櫃台!”格威面色蒼白,表情痛苦地說:“那我只得離開巴黎......”愛米莉不耐煩地打斷他的話:“等你回來我也許已經同別人結婚了。”龍格威到義大利去了。

《蘇城舞會》蘇城舞會

由於愛米莉那種高傲的門第觀念和好挑剔的性格,那些過去的追求者都成了她現在的敵人。社會輿論使她變得非常孤立。德.封丹納的門庭顯得空前冷落。隨著年華的逝去,愛米莉的父母先後去世,舅公成了她唯一的保護人。愛米莉為了自己不成為老處女,只得同年邁的舅公結婚。在豪華的婚禮上,人們從她美麗的臉頰上看到一種失敗的笑容。海軍基地中將對年輕的夫人百般體貼。為了使她開心,他不停地舉行著宴會。可是,表面的富麗堂皇永遠無法填補愛米莉空虛的心靈。
二年之後,龍格威在一次公開宴會上出現。愛米莉聽說龍格威的哥哥去世後,他不僅繼承了父兄的遺產,而且得到了世襲議院貴族封號。事到如今,悔之晚矣!愛米莉全身哆嗦,她神志恍惚地打出一張牌,在座的主教譏諷地笑著說:“美麗的夫人,您把‘紅心王’打出去了,我贏了。不過,您不必吝惜輸掉的錢,我都給我的修道院留著。”

藝術價值

巴爾扎克善於通過環境描寫再現時代風貌,他的作品富有時代氣息,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他還把環境描寫同人物塑造緊密結合起來,善於對人物外貌作精細描寫,又擅長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並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誇張手法來充實和突出性格特徵,使人物顯得有血有肉。巴爾扎克的小說構思巧妙,結構多種多樣而又具有獨特的風格。他的不少作品還帶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大大豐富和發展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他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技巧對後世的法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作為藝術巨匠的巴爾扎克,在他描寫人物的多方面成就中,通過一系列具體而典型的細節描寫來突出人物性格特點,這點則更可稱道。這種對細節描寫的逼真同樣使人物更具真實感,更富感染力。
巴爾扎克的世界觀充滿了矛盾,並充分體現在其作品中。《蘇城舞會》通過對小說主人公形象、命運的分析,探討女性意識對作品主題及人物的影響,洞察和解讀作家內心複雜而真實的潛隱思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