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大穿越》

《藏地大穿越》

《藏地大穿越》,169天腳踏車兩萬里獨闖青藏高原,向偉成著,2010年9月金城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藏地大穿越》藏地大穿越

2008年,向偉成靠一輛組裝的山地越野腳踏車獨自完成了“達州——青藏腳踏車穿越之旅”,歷時5個半月,行程2萬里。途徑:布達拉宮、珠峰大本營、阿里土林古墓群墨脫雅魯藏布江青藏公路青海湖汶川九寨溝……腳踏車一一走過。餓狼、惡狗、劫匪、雪崩、土石流……向偉成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這飽含挑戰與超越的激情之旅。

169天,從夏走到冬,一路風霜雪雨、艱辛跋涉,一路孤獨恐懼、危機四伏。在川藏線機智躲過土匪的跟蹤,在新藏線經歷數次雪山融水的困境,在墨脫親歷了隊友的離奇失蹤,在青藏線強忍極度嚴寒,在甘南與獨狼邂逅,在若爾蓋力挽狂瀾、憑一根鐵棍從五隻兇悍的牧羊犬口中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這一切只因為“那裡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向偉成曾經在拉薩度過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9歲時作別拉薩。“從離開的那一刻起,我就夢想著重回拉薩。”

作者簡介

向偉成,漢族,生於1974年,四川達州人。出生即隨援藏的父母遠赴西藏,在拉薩度過了“安徒生式”的童年時光,1983年隨父母內調回川。199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自由職業。曾參與組織多次大型戶外活動,參加過“雪花啤酒勇闖天涯挑戰喬戈里峰”等極限運動

童年難以磨滅的記憶以及在“西藏網”短暫工作期間所獲取的關於西藏的認知促使作者萌生了用身體去丈量,用靈魂去感受那片土地的強烈願望。2008年,作者騎上腳踏車,踏上了追尋“青藏夢”的漫漫征程……

編輯推薦

現代都市背景下,渴望親近自然、挑戰自我、追求自由的一種出遊方式,既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人生態度。“驢子”們背著行囊,帶著帳篷睡袋在大自然中穿越、宿營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因為可以擁抱自然,獲取健康,鍛鍊意志,結交朋友,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驢友的生活受到越來越多青年人的喜愛。

即使深居鋼筋水泥的城市,總會有無數靈魂拽著自己的身軀掙脫那桎梏,從燈紅酒綠的光影中,從金屬的鏗鏘碰撞中,從愛恨情仇的糾葛中飛翔出來,奔向遙遠的山川大地——人都有親近自然的本性,在渴望自然和追逐名利之間如何取捨,取決於他自己。

既是挑戰,難免會失敗,既是征服,難免會被奪取僅有的一次生命。可雖如此,千千萬萬人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他們的征程。倘若人類失去這崇高的欲望和野性,人類將黯然失色。向偉成說:“做一個驢友,要學會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戰,驢友的存在價值就是不斷地迎向更高更難的挑戰。”

向偉成幸運而頑強地完成了此次“藏地大穿越”:走過中國最美的景觀大道川藏線,奔向第三女神珠穆朗瑪,穿越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虔誠地朝聖“宇宙的中心”岡仁波齊,挑戰“腳踏車殺手之路”抵達“人間的邊界”扎達土林和古格王國遺址,徒步穿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蓮花秘境墨脫,造訪藏文明的搖籃山南,最後,穿越千里風雪蒼茫青藏線……

攀登雲南哈巴雪山、觸摸號稱“殺人峰”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

全書圖文並茂,涉及自然風光、歷史宗教、人文地理、動植物及生態等,以獨特的視角和優美的文字詮釋了作者對青藏高原那份執著而狂熱的愛。書中所體現出來的勇敢、堅毅、挑戰自我、永不放棄的人類精神,給人們帶來極大的震憾、激勵和誘惑。

相關評論

達城最牛的獨行俠——走出地平線,180天腳踏車獨行兩萬里,從達州到珠峰,一路上餓狼、惡犬、劫匪相伴,他不牛,誰牛?——達州電視台

在達州也有這樣一群驢子,他們引領達城運動新時尚,帶動一部分人遠離牌桌、走出家門到戶外去感悟天地,重新審視自我。向偉成正是這樣一位熱愛自然,追求挑戰自我的驢子。——達州廣播電視報

畫面很美,文字質樸,內心的那份愛和善良卻讓我看到了你行走在天地之間的寧靜。在蒼茫與洪荒之間,沒有靈魂的超脫,就不可能讓你獨自走出青藏高原。感謝你,給了我和所有讀過你的圖文的人這么多的震撼,還有無盡的遐想。大地如歌,你卻在如歌的大地上追尋著,這也許是你快樂之外的痛苦。——逍遙聽海

聖僧終年伴著雪山平湖草地空靈,論道卻靜若止水。而我們,來了去、去了來,來去皆善感,不過因平日裡充塞了太多的欲求雜念,一次次選擇歸去來兮,似乎在找尋萬物蒼生原本的真意,為真實的逃離披上荒誕的外衣。失敗已然注定,注定逃無所逃……天地山水既然如此醉人,能承載如此多感動和淚水,還有什麼能阻止你留下不歸呢,只要你願意……不要說你有太多的牽掛和不捨,不要說你的家在遠方,心在哪,家就在哪,不要被自己的情感欺騙了。我們的心並不真的屬於那片雪域,就像負氣離家的孩子,只是不滿於平日的單調和不快……無論承認與否,一兩次的遠行並不足以滌淨心之塵埃,除非原本就心靜如水……我們唯一需要歌頌只是這份悲愴的勇氣:明知無解,依然不捨求索……——雪夜渡斷橋

寫作背景

自1983年離開那一刻起我就迷戀上那片土地,以至於無論走到哪裡,都時常丟了魂兒似的遙望著西方發獃。這迷戀就如那土地上那個叫倉央嘉措的喇嘛詩人說過的話:從來不見也好,省得情絲縈繞;原來不熟也好,哪會這般顛倒。

這迷戀讓我固執地認為外面的世界很難看,也很髒。不僅如此,這迷戀還讓我變得消極,總覺得一切都無所謂。那片土地也一度成為我的心靈庇護所,那是在很久以前失去戀人的時候,可那次很突然很茫然的故地重遊讓這迷戀變本加厲,我發現自己活得像一聲嘆息。

終於決定徹底擺脫她的控制,用苦行僧的方式去面對她!遍嘗她的天地大美,她的荒涼、孤獨和永恆的莊嚴……走近她,凝視她,直到厭倦。唯有如此,不得解脫。

做出這個決定是在2006年年底,我放棄掙扎,專注於打造行將腐朽的肉體機器。18個月風雨無阻——自虐式的訓練:登山,外加瘋狂的騎行。沒想到自己最強壯的時刻竟是為了這自私的動機而獲得的,那時,我感覺到肌體在膨脹,生命在咆哮。血汗早已風乾,勞損的關節會在遲暮之年跟我算賬,連續兩年精力透支造成的元氣損耗我正在領受。可這軀殼倘若不為精神所驅使,要來何用?

2008年如期而至。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之後,彷徨迷惘都煙消雲散,我選擇6月1日這個快樂的日子出發了。我渴望騎著腳踏車行走在那片土地上,虔誠如朝聖者,盡我所能地攝取它的一切,好讓自己不再那般地迷戀——我不想將來回望今生的時候為這強烈渴望卻沒能實踐的夢想感到遺憾和追悔。

走過川藏線,走過中尼公路,走過阿里,走過墨脫,走過青藏線,走過甘南、若爾蓋,走過汶川地震帶……從夏走到冬,169天風霜雪雨,我在闊達200萬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上畫了一把叉,行程一萬餘公里,塵埃落定。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在電腦前整理照片、發帖子、跟素不相識的人交流構成了我生活的重要內容。用生命熱忱換來的心靈之旅總是值得與人分享的吧。於是,自從在“天涯”論壇有了《沒有腳踏車不能到達的地方》,蟄伏於各個角落的IP和ID紛紛蹦出來給予了我莫大的關注和追隨,這真是虛擬世界的美妙所在。回顧一番,頗有些耐人尋味的回帖,在於他們獲得的欣喜和震撼,也在於共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