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

《蒲柳人家》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代表作,發表於1980年,曾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引起當時文壇的廣泛關注,並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篇小說共分12節,作品的重心在於放筆為古運河邊的民俗風情和父老鄉親畫像,為他們的多情重義、除奸助良、扶危濟困的美德立碑。作者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通過一幅幅風俗畫,運用語言、動作、外號等描寫,生動地刻畫出那些淳厚樸實的勞動人民的音容笑貌、喜怒悲樂,使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基本信息

簡介

《蒲柳人家》《蒲柳人家》
《蒲柳人家》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代表作,發表於1980年,曾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引起當時文壇的廣泛關注,並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作者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通過一幅幅風俗畫,運用語言、動作、外號等描寫,生動地刻畫出那些淳厚樸實的勞動人民的音容笑貌、喜怒悲樂,使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養媳望日蓮與周檎相愛,可陰險邪惡的杜四夫婦另有打算。半路又殺出巡警麻雷子,勾結杜四,要把望日蓮賣給董太師做小,並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於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學問、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為首的父老鄉親一齊出面,挫敗麻、杜陰謀,檎、蓮順利完婚。

內容簡介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熱得像天上下火。何滿子被爺爺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掛賊扣兒。

那一年是1936年。何滿子六歲,剃個光葫蘆頭,天靈蓋上留著個木梳背兒;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曬得兩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樑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剛從煙囪里爬出來,連眼珠都比立夏之前烏黑。

奶奶叫東隔壁的望日蓮姑姑給何滿子做了一條大紅兜肚,兜肚上還用五彩細線繡了一大堆花草。人配衣裳馬配鞍,何滿子穿上這條花紅兜肚,一定會在小夥伴們中間出人頭地。可是,何滿子一天也不穿。

何滿子整天在運河灘上野跑,頭頂著毒熱的陽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風涼,二又窩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誰的兜肚也沒有這么花兒草兒的鮮艷,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們要用手指刮破臉蛋兒,臊得他找個田鼠窩鑽進去;小小子兒們也要敲起鑼鼓似的叫他小丫頭兒,管叫他一輩子抬不起頭。

作品特色

全篇小說共分12節,但這個主線故事只占不到2節的篇幅,其餘10節隨意分杈,記述了運河邊十來個鄉間人物的逸聞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於放筆為古運河邊的民俗風情和父老鄉親畫像,為他們的多情重義、鋤奸助良、扶危濟困的美德立碑。

這篇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小說。它就像一幅幅風俗畫,將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一帶農村的風景習俗、世態人情展現在讀者面前。

無論是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還是一丈青大娘專門為他準備的大紅肚兜、長命鎖;無論洗三、百家衣,還是何大學問的走西口,都別具魅力,強烈地吸引著讀者的興趣。可以說,大量的鄉土風俗已經成為這部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濃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氣息。

鄉土風格

《蒲柳人家》課文插圖《蒲柳人家》課文插圖

劉紹棠是新時期鄉土文學的積極倡導者。他倡導的鄉土文學及其創作的鄉土小說,與中國20年代的鄉土文學既有精神上的聯繫,又有顯而易見的差異。

《蒲柳人家》比較典型地體現了他的鄉土小說多方面的特點。和20年代臺靜農、許傑創作的鄉土小說一樣,《蒲柳人家》對特定地域鄉村社會的風土人情作了精心描摹。它寫的是30年代京郊大運河邊的鄉村生活:何家那個楊、柳、榆、槐圍繞著,籬笆上爬滿豆角秧、房頂上長滿大南瓜的小院;開著五顏六色花朵,長滿蘆葦、柳棵子的運河灘:七夕之夜的乞巧;周檎、望日蓮、鄭整兒、荷妞童年時代的“拜花堂”遊戲;柳罐斗為了養活姐姐和外甥終身不娶;何大學問夫婦不怕刁難、不惜財產慷慨救助孤女望日蓮;這種描寫生動展示了北方農村的人文地理風貌和古樸善良的民性。但是,和20年代的許多鄉土小說較多隱含著“鄉愁”不同,《蒲柳人家》具有鮮明的牧歌情調和喜劇色彩。這固然是由於作家對鄉村生活作了富於詩情畫意的描繪,較多表現鄉村社會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但更主要的是由於作家把傳奇小說的因素帶入鄉土小說,並自覺表現時代精神給鄉村生活的巨大影響。

小說敘述的故事,以及柳罐斗、一丈青、吉老稱等人物,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傳奇性。柳罐斗被何大學問稱作活趙雲、賽平貴,他與董太師女兒的戀情,他的逃走與練就百發百中的槍法後的還鄉,他對蔣團長的忠誠,他與鼓書藝人云遮月的浪漫故事,他在7月15鬼節設美人計誘殺麻雷子,等等,都是地地道道的民間傳奇。在對一丈青、吉老稱等人物的描寫中,作家則對其性格進行了具有喜劇色彩的誇張。一丈青大高個兒,大腳板,青銅膚色,嗓門亮堂,罵起人來不倒嗓子,打起架來三五個小伙子也不是對手。這很容易使人聯想起《水滸傳》中的女英雄,實際上“一丈青”本來就是《水滸傳》中扈家莊武藝高強的扈三娘的綽號。吉老稱脾氣暴躁,豪俠仗義。他請窮孩子牽牛兒吃酒肉,牽牛兒不好意思真吃,他破口大罵,抬手要打。牽牛兒真的吃起來,他便快活地大笑,笑得大肚子直抖動。這個人物也使人想起古典小說中的某類英雄。

《蒲柳人家》作為鄉土小說而有傳奇色彩,與劉紹棠少年時代接受武俠小說的影響有直接關係。作品對時代精神的注重集中體現在對周檎父子的描寫上。20年代周方舟領導農民搞暴動,9年後其子周檎又投身抗日。這類描寫揭示了鄉村社會的覺醒,使作品具有了昂揚的時代精神。《蒲柳人家》的結構也非常巧妙。故事從何滿子被爺爺拴在葡萄架下那箇中午開始。何大學問、柳罐斗、望日蓮等許多人生動有趣的往事被用穿插的方式回述出來。這樣一來小說實際在敘述著兩個故事:正在進行的周檎的抗日活動,何大學問、柳罐斗的設計除奸;過去發生的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故事和幾個年輕主人公的童年生活。這二者交織起來,不僅擴大了小說的容量,而且把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土人情與正在進行的鬥爭統一起來,互相映襯,既照顧到鄉土性,又照顧到時代性。在小說的整個結構中,何滿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常常作為一個“結”,把各方面的衝突統一起來。既使人物在衝突中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又推動故事向前發展。如通過對滿子的不同態度寫何家的過去及一丈青、何大學問的不同品性;通過滿子與望日蓮的對話寫望日蓮對周檎的愛。至於七夕之夜滿子聽到周檎與望日蓮的對話,7天之後偷聽麻雷子與杜四的秘談,對於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作用就更顯而易見。更重要的是,滿子的外貌,滿子的遊戲,滿子天真幼稚、可愛可笑的語言和行動,都是農村兒童特有的。這方面的描寫給小說提供了古樸純真的情調和天真浪漫的童年氣息。而這正與劉紹棠自覺追求的鄉土小說的田園牧歌情調具有深刻的精神聯繫。

此外,《蒲柳人家》也體現了劉紹棠小說特有的語言風格。比如:“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何滿子最喜歡到河灘上玩耍。光著屁股浸入河汊,撈蝦米,掏螃蟹,摸小魚兒;鑽進葦塘里,搜尋紅脖水雞兒,驅趕紅蜻蜓滿天飛舞,更是有趣”。通俗流暢而又生動傳神。

民族氣派

《蒲柳人家》課文插圖《蒲柳人家》課文插圖

五四以後,魯迅一代引進了外國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創立了全新的小說模式,中國小說也開始呈現出與古典小說截然不同的面貌。但與此同時,古典文學的傳統也以其強大的生命力繼續存在和發展著。如20世紀40年代的趙樹理就以其“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而到了新時期,又湧現出了劉紹棠這樣一位繼承和發揚了古典文學的傳統,並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鄉土作家。《蒲柳人家》正是其中的代表作。

首先,從人物形象上來說,這篇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他們身上那種俠肝義膽、仗義輕財、疾惡如仇、扶危濟困的品格,正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是《三國演義》《水滸》等古典小說一貫宣揚和傳承的價值追求。這可以從“一丈青大娘”的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中反映出來,更從他們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現出來。對這種人物、這種品德的追求,正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在我國古典文學的發展史上,英雄傳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類別,《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以及《三俠五義》《說岳全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蒲柳人家》中無論一丈青大娘的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的威鎮古北口,還是後來的巧計鋤奸、智斗花鞋杜四,無不出奇制勝,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綱”“大鬧野豬林”等故事,想起我們民族多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可以說,劉紹棠以一種平凡中的傳奇的形式,賦予了這一民族傳統以新的生命力,內在地暗合了民族的審美習慣,為民族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另外,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民族的。在結構上,《水滸》先講述單個人物的故事,然後聚義梁山,共圖大業。而本文的結構也正得其神韻,前幾節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後由望日蓮的故事將他們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等,也正是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

相關練習

一、基礎題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組是( )
A.煙囪(cōng)蓬蒿(hāo)到了兒(liǎo)
B.勒令(lè)隱匿(nì)坍塌(tān)
C.戲謔(xuè)害臊(sào)榮膺(yīng)
D.剜肉(wǎn)禮聘(pìn)驛道(yì)
2.用短線把相對應的項連線起來。
出人頭地途中休息臨時休息
打尖用命令方式人做某事
薰陶超出一般人
勒令長期接觸的人對生活習慣。思想行為等逐漸產生的影響
3.選詞填空
①一丈青大娘的這一聲__,他們只當耳旁風。(斥責 辱罵 斷喝)
②一陣風__河坡,阻擋在這幾個縴夫的面前。(奔下 衝下 跑出)
③何滿子的爺爺,__已不可考。(姓名 名諱 大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