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辯證與健康》

《舌象辯證與健康》

《舌象辯證與健康》從臨床著眼,從實際出發,為了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每一種舌象的特點,特請擅長繪畫藝術的臨床醫學專家,將每一種舌象以繪畫的形式展現給讀者,使讀者可以從中掌握要領,舉一反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舌象辯證與健康》重點論述了舌鑒,通過舌鑒可以準確地判斷出疾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病所產生的部位和辨別陰陽、氣血盛衰之原因,根據舌象的不同,分析與脈證的關係,臨床上辨證分型,遣方用藥,每種舌象所附方劑可以做劑考套用。

目錄

上編總論
第一章舌診的發展概況
第一節中醫舌診的起源
第二節秦漢時代舌診發展概況
第三節隋唐時代舌診廣泛套用於臨床
第四節宋金元時代舌診的發展
第五節明清時代舌診形成的體系
第六節建國後舌診研究的概況
第二章現代醫學對舌診的研究
第一節舌體的解剖
第二節舌面的組織結構
第三節舌的生理機能
第四節舌象形成原因及臨床意義
第五節舌象與疾病
第三章望舌方法
第一節舌面的臟腑劃分
第二節望舌神、色法
第三節舌苔的形成及望舌法
第四節望舌形態及論治
第五節望舌津液及論治
第六節望舌預後法
第七節察舌時注意的幾個問題
下編各論
第一章正常舌
第二章淡白舌分類
第一節淡白舌
第二節淡白舌乾白苔
第三節淡白舌白厚滑膩苔
第四節淡白舌白厚膩苔
第五節淡白舌熟白苔
第六節淡白光瑩舌
第七節淡白舌黃白苔
第八節淡白舌黃滑苔
第九節淡白舌黃燥苔
第十節淡白舌邊尖白中黑苔
第十一節淡白舌黑乾苔
第十二節淡白舌黑燥苔
第十三節淡白舌黑膩苔
第三章淡紅舌分類
第一節淡紅舌白滑苔
第二節淡紅舌厚膩白苔
第三節淡紅舌積粉苔
第四節淡紅舌白苔黃心
第五節淡紅舌黃白苔
第六節淡紅舌薄黃苔
第七節淡紅舌黃膩苔
第八節淡紅舌黃燥苔
第九節淡紅舌灰黃乾苔
第十節淡紅舌白苔雙灰
第十一節淡紅舌剝苔
第十二節淡紅舌黑燥苔
第四章紅(絳)舌分類
第一節紅(絳)舌
第二節紅舌薄白苔
第三節紅舌白膩苔
第四節紅邊舌白苔
第五節舌中紅邊白苔
第六節舌根紅尖白苔
第七節紅舌薄黃苔
第八節紅舌黃乾苔
第九節紅舌黃燥苔
第十節紅舌黃膩苔
第十一節紅(絳)舌白苔紅點
第十二節紅尖舌黃苔
第十三節紅刺舌
第十四節舌邊紅黃苔中剝苔
第十五節紅(絳)舌紅點
第十六節紅(絳)舌白糜剝苔
第十七節紅(絳)舌類剝苔
第十八節紅(絳)舌黃焦苔舌尖芒刺
第十九節紅(絳)舌黃滑苔
第二十節絳舌粉白苔
第二十一節絳舌焦黃苔
第二十二節絳舌夾黑苔
第二十三節絳紫舌
第二十四節紅舌雙黃中剝尖刺舌
第二十五節花剝舌
第二十六節鏡面舌
第二十七節雞心舌
第五章青紫舌分類
第一節青紫舌
第二節暗紫舌
第三節紫舌薄白少苔
第四節紫舌白膩苔
第五節青紫舌灰白苔
第六節紫舌黃燥苔
笫七節紫舌邊黃中黑苔
第八節青舌黑滑苔
第九節舌邊暗紫白苔裂紋舌
第六章其他舌象
第一節淡白腫脹舌
第二節鮮紅腫脹舌
第三節紅瘦舌
第四節痿軟舌
第五節紅(絳)質裂紋舌
第六節白苔裂紋舌
第七節舌苔灰黑裂紋舌
第八節舌疔
第九節短縮舌
第十節偏歪舌
第十一節根黃尖白苔
第十二節舌衄
第十三節重舌
第十四節霉醬舌
第十五節醬黃舌
第十六節黑灰膩苔
附錄清·吳坤安《察舌辨證歌》

精彩書摘

上編 論
第二章 現代醫學對舌診的研究
第二節 舌面的組織結構
一、舌黏膜
在舌表面有許多層扁平上皮及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黏膜,稱為舌黏膜。黏膜形成許多小突起,叫舌乳頭。舌黏膜上有三種乳頭,它們在舌上的分布數量及功用不同。
(一)絲狀乳頭 是舌上數目最多體積最小的乳頭,雖白色布滿舌體上面前2/3。它的表面有一層薄白色苔覆蓋,對於舌黏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絲狀乳頭的軸心是富有彈性纖維的結締組織,內含有毛細血管及普通感覺纖維,舌絲狀乳頭沒有味覺功能,是形成舌苔的主體。絲狀乳頭由復層鱗狀上皮和固有膜組成。乳頭上皮淺層的扁平細胞輕度角化,絲狀乳頭角化上皮連同脫落上皮、食物殘渣、唾液共同附著在舌黏膜的表面形成舌苔,健康人舌苔為薄白苔。這種角化物質對舌黏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當發生病變時,角化細胞剝落速度延緩,則過度角化的細胞與食物殘渣、唾液、細菌等混雜附著於乳頭表面,形成各種顏色和厚薄的病理舌苔,中醫正是據此以診斷疾病。每個乳頭內有一個由固有膜突起形成的軸心,叫初級乳頭。自初級乳頭的頂部,固有膜繼續向上皮伸人,形成許多大小不等、數目不定的更4,1j9突起,稱為次級乳頭。次級乳頭的高矮直接影響黏膜表面的光滑度。乳頭有豐富血管、神經、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覆蓋在絲狀乳頭表面的上皮有許多絲狀突起(5~20個),每個突起下面即是一個次級乳頭。如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宛如刷狀。絲狀乳頭的神經是普通感覺神經,無味蕾,所以沒有味覺功能,僅司一般感覺。絲狀乳頭具有輕微而持續不斷的生長能力,故在病理狀態下可變得很長,形成厚苔等。絲狀乳頭在青年期最發達,到老年漸變平滑。
(二)菌狀乳頭它的數目少而體積較大,呈紅色,形狀鈍圓,散在於絲狀乳頭之間,尤以舌尖和側緣為著。乳頭內含有味覺神經感受器的末梢,所以有味覺。
(三)輪狀乳頭數目較少,8~12個,排列在界溝的前方,形狀較大。在乳頭周圍及輪廓側面上皮記憶體有味蕾,而每一個味蕾都與舌咽神經纖維末梢直接相連,所以也有味覺。
這些乳頭排列於兩條幾乎垂直的線上組成人字形界溝,成為舌體與舌根的分界線。輪廓乳頭的外形很像蕈狀乳頭,但它的上面扁平,周圍有一條狹窄的深溝環境,溝外壁的黏膜有嵴狀隆起,在溝內壁的上皮中,有多數染色較淺的卵圓形小體,稱為味蕾。每個輪廓乳頭中的味蕾約有250個。
(四)味蕾在乳頭的周圍上皮內,分布著味覺感受器,叫味蕾。味蕾呈卵圓形,一端開口於上皮的表面叫味孔。味蕾由兩種細胞構成:一種是味細胞,呈梭形,具有卵圓形核。細胞的頂端有味毛,經味孔伸向舌表面,可以接受味的刺激。支配味蕾的神經纖維,其末梢分成細支包圍在每個感覺細胞上,當食物中的可溶性有味物質浸入此孔時,味蕾隨即感受刺激。另一種是支持細胞,也呈梭形,但比味細胞肥大,染色較淡,具有圓形或卵圓形核。在味蕾底部還有小錐體形的支持細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