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狙擊殺手》

《職業狙擊殺手》

影片講述一個美國特工卡特和一俄羅斯情報部門女指揮官科絲洛娃率人搗毀俄羅斯黑手黨的黑窩,並捉拿了其二號頭目。此舉激怒了俄羅斯黑手黨,他們公開向美國聯邦調查局宣戰,並雇用神秘的職業殺手(豺狼)前往美國刺殺政界要員,從此間諜、殺手、情報人員之間展開激戰。

基本信息

劇情

狙擊職業殺手The Jackal (1997)狙擊職業殺手the jackal (1997)

本片敘述為了要逮捕連續犯下重大刑案的超級殺手,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只有“豹狼”這一代號(布魯斯•威利斯飾演),聯邦調查局副局長卡特普•里斯頓(西德尼•波蒂埃)秘密組織俄國情報官員薇倫蒂娜•科斯洛伐(黛安娜•文諾拉飾)和大批的聯邦幹探同心協力進行追捕,但卻無法成功逮捕到精通喬裝術的“豹狼”。“豹狼”擁有致命的化學武器,並善於利用他對國際旅遊和電腦科技知識的精通逃過警方的追捕。為了對付“豹狼”,他們不得已請來一名曾和“豹狼”交過手,正在服刑的前愛爾蘭共和軍殺手狄•莫昆(理察•基爾飾)並與之合作,想盡辦法在“豹狼”再次犯案之前將他逮捕歸案。究竟狡猾的“豹狼”會露出破綻落入法網嗎?還是依然逍遙法外?

幕後製作

在看過弗盲雷德•金尼曼於1973年執導的《豺狼之日》後妊,與肖恩•丹尼爾聯手組建alphavilleFilms的詹姆斯•傑克斯認為影片的中心前提完全可以造就出一部全新的懸念驚悚片。滿懷熱情的傑克斯和丹尼爾找到環球影業,得到了時任公司製片總裁的哈爾•里伯曼的大力支持。幾位主創一致認為片中人物應該個性鮮明,而影片故事更須富含人性。傑克斯在談到導演麥可•卡頓—瓊斯時說:“麥可是多面手導演中的典範,他具有一種非常適合驚悚片的強烈敘事感,最重要的是,他善於把握故事線索和運用視覺元素,更精通與演員的溝通之道。”深受影片吸引的卡頓-瓊斯說:“我意識到自己有機會拍攝一部真正的娛樂片,同時又能兼顧藝術性,《狙擊職業殺手》充滿了豐富的戲劇元素、為了同一個目的交織而成的複雜關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推動情節發展的強勁動力,對我而言,這是一次無法抗拒的挑戰,我必須為講述故事傾盡全力。”

卡頓-瓊斯希望用明星效應為影片注入強心劑,除了擔綱主演的當紅影星布魯斯•威利斯和理查•基爾外,卡頓-瓊斯還請來息影多年的奧斯卡黑人影帝西德尼•波蒂埃助陣。在本片中,威利斯一改以往維護正義的英雄形象,化身為冷酷無情的王牌殺手,卡頓-瓊斯說:“布魯斯將角色提升到一個新層面,並且展現出令人著迷的表演風格,目睹他搖身一變成為冷血大反派的機會很難得。”基爾在片中扮演的前愛爾蘭共和軍殺手迪克蘭•約瑟夫•莫昆是個多層面角色,“理查•基爾是個完美的演員,而他在片中的角色非同以往,”卡頓-瓊斯說,“他的強硬一面和對迪克蘭的微妙理解足以對角色進行深度刻畫。”

本片於1996年8月19日開拍,劇組先後奔赴蒙特婁、芝加哥、華盛頓、倫敦和赫爾辛基取景,作為全片拍攝的最後一站,赫爾辛基外景地擔負著呈現片中莫斯科街景和俄羅斯夜總會的重任,而當地正值隆冬,最低溫度已降至零下50度,劇組的柴油車曾一度因燃油結凍而無法啟動。

花絮

•就在去世的幾個月前,91歲高齡的1973年《豺狼之日》的導演弗雷德•金尼曼還在強烈要求環球影業更換片名,因為他認為自己當年的作品已經經受住了時間考驗,重拍片不應該使用相同片名。

•肖恩•康納利、連姆•尼森和馬修•麥康納都曾拒絕出演本片。

•在布魯斯•威利斯簽約之前,理查•基爾曾是扮演“豺狼”的最初人選,可他拒絕擔綱,而是要求扮演正面角色。

•布魯斯•威利斯要求重拍“豺狼”殺死同性戀男子的場景,因為他希望更清晰的表明被害者之所以被殺是因為知道的太多,而不是因為他同性戀的身份。

•在完成本片後,布魯斯•威利斯和查理•基爾曾發誓不再合作。

影評

斷背山·The jackal 狙擊職業殺手·1997

雖然有偶喜歡的布大叔,但是整體來說片子不精彩。刺殺第一夫人前,敵對雙方各忙各的活,幾乎沒有對手戲,占去相當大的篇幅。好不容易開戰了,布大叔忽然一下子迷失了,丟了快準狠的標準,拿著瞄準器磨磨蹭蹭地在第一夫人臉上晃悠,給對手李察爭取了時間打倒了自己。話說布大叔私底下有沒有錘牆:反角就這個命嗎?能不能失敗得有點技術含量?快結束的時候終於來了一場對手戲,不過那場面。。。實在太曖昧了!!!所以,對這部片子,偶小感很少,主要都集中到最後那個片段去了~~~hoho~~~

1、李察把警察局當自己家,非常自如,而且還是家長級的。當然多虧了局裡若干領導探員那比綠葉還要純粹的烘托精神,多次讓李察在重要場合展示自己,他們只管兩眼迷茫,一臉無知。

2、刺殺第一夫人前花了那么大的篇幅說明布大叔如何非常專業地購買槍枝,如何的厲害如何的陰險如何的殘忍,最後卻被李察一槍摧毀了布置n久的重型機槍,真是有夠諷刺的。

3、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職業殺手,竟然不考慮失敗後的計畫B。。。當然,你也能說他太自信了。。。恩,雖然和這部片子表現出來的不太一樣~~

4、那個被綁架的女人最後被放開時跑得真慢啊,好像之前被綁架嚇得要死的人不是她似的。

5、話說布大叔和李察是有姦情滴。可不是,先是拆散李察和原配大嘴女,後來又槍殺了和李察有點曖昧關係的傷疤女(不然為啥冒著危險去殺那群對計畫影響不大的人啊,唯一的貢獻就是讓李察終於拿上槍了-_-|||),而且讓李察對自己的重視不再停留於表面,真正地拿起槍準備對決。

神來之筆是最後捷運一戰,那專注的凝望、複雜的神情、親昵的對話。。。按照他先前對其他人的行為,放跑人質之後應該立刻一槍斃了李察,但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布大叔語氣柔和又複雜地對李察說:“跪下!”

李察本應堅決不跪,反正都沒有人質了,而且作為一個勇敢的戰士,是有尊嚴的,另外跪不跪還不都得死啊。但是,李察很自然地跪下了,眼神下垂、神情自責,好像做了什麼錯事不敢面對布大叔。

布大叔仿佛控訴般地拖著被李察打殘的腳,一瘸一拐地走近李察,生氣和不捨糾結在臉上,往事像電影一樣回放在他的腦海里,憂傷覆了上來,眼裡滿是糾結的脆弱。

末了,經過宛如一個世紀長的對望和沉默,布大叔長嘆一氣,緩緩地舉起槍。李察終於抬起眼,歉疚像血絲一樣濃烈地布滿眼球。透過那層血絲,他看見對面的男人那向來堅韌的臉龐卻有著複雜的脆弱。

導演,你真牛,竟然把一部斷背山拍成了槍戰片,要不是最後那場戲,我幾乎被你騙了~~~~

模式化的人物與劇情

1995年,一部《盜火線》讓艾爾·帕西諾與羅伯特·德尼羅站在了對立面,1997年,李查·基爾與布魯斯·威利斯在《狙擊職業殺手》一片中複製了兩位老傢伙的對決,同樣是好人與壞人,同樣是兩場對手戲份,但很顯然,《狙》片遠沒有達到《盜》的水準,拋開演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劇情與人物都並不是十分地豐滿,這也就注定了《狙》片成為《盜》片的偽劣複製品。

《狙擊職業殺手》一片的劇情十分地簡單,布魯斯·威利斯扮演一名綽號叫“豺狼”的職業殺手,受到俄羅斯黑手黨頭目的委託要幹掉美國第一夫人,由於“豺狼”的行蹤詭秘,所以美國中央情報局只能把與豺狼有過接觸的愛爾蘭共和軍槍手莫昆找來協助對付豺狼,於是殺手與槍手便一同演繹出一段驚心動魄的對決。

雖然名義上是對決,但豺狼與莫昆的對手戲只有兩場,第一場是兩個人無意中見面,由於莫昆並沒有持槍,所以倉促之間便跳入了水中,所以這場遭遇戲幾乎沒有任何演繹的成份,倒是由於豺狼見到莫昆並沒有感到意外的情節將故事向下發展了許多,換句話說,這場戲最主要的作用是將故事延續,而並非要滿足觀眾心目中的那種對手戲效果。導演將這個情節做了這么簡單的處理不免讓觀眾失望,這也是此片遠不及《盜火線》的原因所在。

而第二場對手戲顯然是模式化的,兩個主人公一定要進行一次最後的了斷,於是捷運被清空了,豺狼挾持著一名無辜女性與莫昆對峙。這裡面按照常規的做法,莫昆要超越自己,要能夠保護女人,這個理由在影片中其實是主線。因為莫昆雖然是一名犯人,但他卻執意要協助中情局抓住豺狼,與他是否為美國第一夫人的安全著想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由於豺狼的原因,莫昆被捕,前女友與他的孩子也沒了,新搭擋那個俄羅斯女探員也死掉了,這所有的一切給他一個動力,就是阻止豺狼的行動。

這樣看來,莫昆的行為其實是相當單一的,他的動力僅僅是報仇而已,影片中這個人物便顯得蒼白了許多,雖然他在協助破案的過程中幫了中情局不少的忙,但這些情節都不足以豐滿這個人物,於是,他變得很模式了。本來莫昆的動機就相當單一,更主要的是,導演在設定這個人物的時候,其背景也相當值得商榷,一名罪犯,雖然在幫助中情局,但他處處受制,於是,這個人物的能動性就變得蒼白了,沒有主動性的主角絕不會太引起別人關注的,尤其是在這種商業片,所以,李查·基爾在此片中更象是一個擺設。

比較起來,豺狼這個角色是具有能動性的。但很可惜,導演對他採取了大量的獨角戲過程,表現他是如何準備武器,又是如何來到目的地的,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豺狼只表現出兩個特點,冷靜與冷血。這是一種常規的殺手特點,並沒有賦與豺狼其它有關人性的特點,所以,布魯斯·威利斯雖然表演得十分賣力,但事實上卻根本沒有魅力,只是一個平板的人物。

當影片兩個主角都以一種單一的形象出現,成為劇情中的擺設的時候,我們對商業片的要求只能存在於劇情中了。對於這種簡單的故事,所謂的劇情無非是許多情節或細節的積累,但事實上,此片幾乎所有的情節與細節都是與主線相脫節的。

此片的主線是阻止暗殺行動,但無論是找到莫昆的前女友還是分析豺狼這個人物,全劇只有三處有了真正的交鋒,第一處是碼頭,莫昆跳水,豺狼逃走,第二處是豺狼殺死三名探員。這處交鋒十分有問題,作為一名理智的殺手,他此時絕不會去殺一名其實並不以阻止他行動的人,這反倒象對莫昆的故意挑釁。所以,這段戲顯然是導演故意安排的,但這種交鋒與主線卻沒有任何聯繫也沒有起到推進劇情的作用。第三段當然是結尾,這自不必說了。

阻止暗殺的行動僅僅有這三段交手戲,剩下的時間,幾乎中情局與豺狼都在各自從事著自己的事情,互不干涉,所以影片緊張感被大打折扣,同樣的,我們也很難看到莫昆對豺狼的真正了解,那種智力相搏的情節並沒有出現。所以說,此片給人一種強烈的斷裂感,而這種斷裂感只能說是編劇的水平低下,於是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冗長的影片,沒有環環相扣,也沒有任何巔峰對決的感受,更無法看到影片中人物的個性。

這是一部標準的模式化影片,人物模式,劇情模式,甚至細節所賦與的人物感情也是模式的。當然,此片最後那段保護第一夫人與捷運中對決還是比較可看的,但基本上也屬於美國影片中的常規之舉,沒有任何突破的地方。

私人恩怨

從開頭交代歷史背景,以及在俄羅斯的抓捕行動中,擊斃了黑幫老大的弟弟,從而引出了故事起由。黑幫老大僱傭殺手TheJackal(布魯斯·威利斯)要給美國一個警告,看到這裡,我以為又是一部美國和蘇聯合作,國際緝匪的電影,好像那部阿諾演的片子,名字不記得了。

直到DeclanMulqueen(理查·吉爾)的出現,到蘇聯女警的“退出”,故事真正變成私人恩怨了。“Youcan'tsaveyourwomen”成了焦點的問題,哈哈!DeclanMulqueen由於Jackal失去了與Isabella的孩子,並且入了監獄,能夠協助FBI調查刺殺事件成為了他報仇的一個好機會。

整個故事除了一開始為了引出殺手刺殺的情節,特意安排了在蘇聯發生的抓捕事件,有點不太自然或者說有點多餘之外,其他還是很精彩的,很多峰迴路轉的安排。也不至於讓我沒有頭緒。

但是最後Isabella的出現並成為擊斃殺手的關鍵,覺得有點突然,雖然她手中的手機說明DeclanMulqueen和她有聯繫過,但是她是屬於被保護的對象的,應該行動沒有這么方便吧。

大結局是可以想像的,也是我希望看到的,DeclanMulqueen重獲了自由,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PS:理查·吉爾又一個灰白頭髮的男人,好有味道!

一句話影評

布魯斯·威利斯加上理察基爾我以為會是很了不起的片子呢。結果相當的不好……主要是編劇的問題,故事已經老舊了,台詞更無新意,轉折的節奏和力度把握的有失妥當,看起來有時大驚小怪,有時仿佛兒戲。倆帥哥就不說了,被編劇和導演耍了一耍子。

布魯斯的演技總是那么的簡潔,一個眼神就能傳達非常豐富的含義。btw:為什麼壞人總是不能得逞,總是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我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