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大八年》

在中國教育史上,西南聯大是一個奇蹟。關於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學,學術界公認最珍稀、最有價值的文字莫過於由西南聯大學生自行組稿編撰的文獻《聯大八年》。塵封60餘年的《聯大八年》由新星出版社首次再版,讓讀者看到一個不同於《未央歌》之明媚、《逝水年華》之和煦的真實的西南聯大。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聯大八年》聯大八年

書 名:《聯大八年》

作者: 西南聯大《除夕副刊》 主編

出 版 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6

字 數: 180000

頁數: 240

I S B N : 9787802259775

內容簡介

本書由西南聯大《除夕副刊》主編,初版於一九四六年七月,是不可多得的聯大文獻。本書文字樸實,內容豐富,主要由“歷史回顧”、“聯大生活”、“聯大教授”三部分組成。

“歷史回顧”介紹了聯大校史上一系列比較重大的事件,如倒孔運動、五四紀念活動、壁報活動、文藝活動、“一二·一”運動及民主運動等;“聯大生活”包羅甚廣,既有跑警報這樣別致的“教授生活之一章”,也有衣食住行之類“片斷的回憶”,還有助教、兼差、從軍、譯訓、社團等各種生活實錄;“聯大教授”前三篇文章講述了聞一多先生的事跡,《教授介紹》一文由學生寫老師,刻畫出聯大教授在學生心目中的真實形象,讀來別有風味。

媒體評論

你想知道聯大精神嗎?這裡沒有升旗早操,更沒有紀念周訓話,也不像別的大學,一進去有一個月的新生訓練,灌輸你什麼校史和“總裁言論”。 ——心田  

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 ——馮友蘭

編者闡述

2010年8月,記者電話採訪了新星出版社副總編劉雁,講述這本傳奇文獻60年後重新再版的幕後故事。據劉雁透露,《聯大八年》只是“聯大叢書”的第一本,年內還會陸續推出《聯大長征》、《聯大教授》、《聯大生活》和《聯大精神》四本新書。

“這是一本傳奇的書”
聯大八年,從時間範疇來說,是指當年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由“長沙臨時大學”西遷昆明,正式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名義確定下來開始,即以1938年5月在滇開課,至1946年5月復員為止,是對上個世紀那場關乎民族生存之抗戰的另一種書寫。
“我最初聽到這本書,是從責編饒佳榮口中。”劉雁回憶,三四年前,饒佳榮為了翻譯美國著名漢學家易社強先生的《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從該書附錄的參考書目得知此書。“原來,易教授就是在哈佛燕京圖書館偶然讀到這本書,被它震動,才下決心研究西南聯大的,沒想到這個題目花了他二十來年時間。”足見此書,非一般之書。
出版社通過多方尋找,最後在北大圖書館把這本小冊子翻出來了。“原書用紙非常粗糙,印刷的質量也很糟糕,這也可能是它保留至今並不多的一個原因。在北大圖書館找到的那本,不僅是繁體字,很多字都辨認不清了。”劉雁說。
“這是一本傳奇的書,也是目前為止關於西南聯大最好的一本原始文獻。很多研究者都知道,但沒見過。”劉雁說,《聯大八年》最重要還是它的是史料價值。“我們後來見到的很多西南聯大的文章,都是時隔多年的回憶,而這本書是聯大剛解散時候的記錄,很多印象都是最新鮮的。”

她介紹說,該書是當時學生自主約稿編輯,獨立籌集經費出版的。在西南聯大宣告結束,三校返回平津之前,西南聯大的學生社團《除夕》社的學生們,為使更多的人了解西南聯大的這段歷史,自發約稿,編成《聯大八年》,書名由聞一多親筆題署。
最大價值是還原真實

“對於西南聯大,現在都是高山仰止,把它視作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最高峰。”劉雁告訴記者,目前能夠見到回憶西南聯大的著作,多數都關注“好”的一面。恐慌多於鎮定、迷惘多於激情的戰時校園,在聯大人的回憶中,卻是美好與浪漫多於悲苦。像鹿橋的《未央歌》,仿如人間桃花源。翻譯家許淵沖在其回憶錄《逝水年華》中,同樣把西南聯大的歲月寫得溫煦詩意。

可是聯大八年,不是事事順遂,不是始終昂揚,更不是遠離抗戰烽煙一心唯讀聖賢書的世外桃源。“《聯大八年》把一些讀者料想不到的、不那么好的一方面呈現出來”,劉雁說,這可能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比如時任聯大助教的魯溪,言及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困頓艱難,毫不掩飾地說“這一切,都使人覺得沒有意思,覺得無聊”,和鹿橋在《未央歌》里所寫的那種洋溢著歡樂、充盈著詩意的生活迥然不同。魯溪《我的教書生活》一文,黯然郁重,寫至最後,才凸顯亮色:要不是在這個自由空氣最濃的聯大里,也許早就耐不下去了。
“關於西南聯大,它的呈現非常立體。”劉雁認為,學生辦的校刊,作為歷史材料來看,一個顯著的優勢是取一種平視的視角,相較更能反映出學生作為當時社會民眾的特殊群體,面對歷史動盪和民族大限時對很多問題的態度,比如在亂世對“國家”的看法,戰時對學業的看法。在學生日常的情緒和生活中,這種矛盾究竟如何影響他們,讀這樣的學生刊物有時才能看出真實情況。“此前,我們還沒有看到這么真實的記錄。”
60年前的學生“真敢寫”

毋庸置疑,《聯大八年》中最有趣的就是最後一篇《教授介紹》。由學生寫眼中的教授,極其真實地勾畫出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背後鮮為人知的真性情。
這是真實的文字。有人說聯大學生“真敢寫”。“真敢寫”到什麼程度呢?對於聯大文學院院長馮友蘭,學生也照樣直言自己的態度:“根據馮先生這幾年的行動,有很多人以為馮先生由‘風流’而轉為‘現實’,由‘為無為’而轉變到‘為有為’了。”對於法律系某教授,直言其“外表儘管漂亮,肚子裡裝的卻是糟糠”,“像繡花枕頭”,對另一位教授則徑稱其“一無所長”,後面還來了一句更厲害的:“假如一定要說出他的長處,我只好舉出‘愛管閒事’一點,當燕主任‘倦勤’的時候,他便得其所哉做起‘代理主任’來。”
因此也有書評人評價說,這本書作為一個獨立文本的意義,更多的是對以往西南聯大正統評價的一個補充。人們說聯大之大,往往取其艱苦卓絕、教育為國、堅持辦學、堅守民族靈魂等諸多內涵,而《聯大八年》則顯示出聯大參差多態的一面,在這樣的文字記述中,聯大人面對二十世紀國人所罕見的危亡亂世不光有激情,不光有信念,也曾有過彷徨,也曾有過大失望,有過消沉和疑惑。
值得注意的,還有聯大學生的早期學術訓練,從一開始就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就如這本學刊結集收錄較多回憶記述性的文字來看,編輯者雖然多數是學生,但是很早就建立了整理史料和保存歷史的意識,書中多數文章統一署名“資料室”,顯示出集體記錄歷史的責任感。

圖書目錄

我們的道路(代序)
歷史回顧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史/馮友蘭
八年來的回憶與感想/聞一多談話際戡筆記
長征日記——由長沙到昆明/吳徵鎰
倒孔運動/公唐
三十三年五四在聯大/資料室
三十四年五四在聯大/資料室
“一二·一”運動始末記/聞一多
普選在聯大/胡盧
八年來的民主運動/資料室
八年來的生活與學習/資料室
八年來的壁報活動/資料室
八年來的文藝活動/資料室
勝利以後聯大的民主運動/資料室
聯大生活
疏散——教授生活之一章/費孝通
我的教書生活——助教生涯/魯溪
一個職員的話/培之
蒙自生活點滴/資料室
片斷的回憶/光遠
我住在新校舍——衣食住行及其他/走辛田
鹽行瑣碎記——工院生活/韋人
南院,我們的家/馬英
師院生活/永年
我是聯大一年級生
(一),冷眉
(二)心田
先修班/先聲
兼差在聯大
(一)我的兼差生活/劉離
(二)不必要的忙碌,木水公
(三)賣報,賣報瑚益
從軍生活
(一)從軍行/王宗周
(二)從軍苦/劉離
“翻譯官”
(一)/張祖
(二)/華人
聯大的團體生活
群社/殘年
記冬青社/公唐
學生自治會沿革/中道
由同學看“黨”“團”珩型
關於“聯大文藝社”/文藝社
我們的級會/生活壁報
“現實”兩年,“現實”壁報
“報聯”/何達
新詩社,新詩社
劇藝社,鬼斗
陽光美術社,陽光
高聲唱歌詠隊/高聲社
聯大的兩個體育團體/聯大通訊
除夕社/除夕社
民主與學習社/民習
聯大教授
聞一多先生死難經過/資料室
聞一多先生最後一次講演/資料室
聞一多先生事略/資料室
教授介紹(共一零二位)/資料室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