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寫的是台灣的一家三口在美國的遊學體驗。作者簡媜是書中孩子的媽媽,因丈夫(姚同學)赴CSU(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做訪問學者,帶著11歲的孩子(姚頭丸)遠赴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旅居四個月。因“閒著也是閒著,寫本書吧”的念頭,於是成就了這本著作。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怎樣的教育理念、怎樣的學校環境讓老師在開學前大費周章地給班上23名同學準備23個紙袋,確認每個紙袋都裝齊了12樣東西,還給小朋友寫信點出這些小東西所包含的信息,以在開學第一天送給小朋友當見面禮
台灣作家簡媜的丈夫到美國科羅拉多州做短期學術訪問交流,於是她帶著孩子、陪著丈夫到那兒短期居留陪讀了四個月,並完成了散文集《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內容介紹

用作書名的這篇散文,描述了上四年級的孩子在開學的第一天帶回一個牛皮紙袋,裡頭裝著班級負責老師給每個孩子的十二件見面禮和一封。信里向小朋友交代說,紙袋裡的東西可能有點怪,但都象徵一些信息,希望小朋友看到這些東西時能想起這些信息。

老師給小朋友的十二件見面禮有:
第一件:牙籤,提醒你挑出別人的長處。
第二件:橡皮筋,提醒你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藥貼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情感。
第四件: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第五件:橡皮擦,提醒你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沒關係。

第六件:香口膠,提醒你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語言和溫暖的感情。
第八件:朱古力,當你沮喪是會讓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紙,提醒你幫別人擦乾眼淚。
第十件: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第十一件:銅板,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
第十二件:救生圈(救生圈型糖果),當你需要談一談時,你可以來找我。

書籍評價

同學們回到學校的第一天,老師提醒大家的不是測驗和考試的時間,不是功課和作業的要求,而是“挑出別人的長處”、“幫別人擦乾眼淚”,還有“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沒關係”、“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以及“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學校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培養的用心顯而易見。

這樣的提醒,首先讓每一名同學都先確認自己是有特殊價值的,先建立起自信心,並提醒他們在對待他人時也要看到他們的價值和特殊,要記得“挑出別人的長處”,“幫別人擦乾眼淚”。

教育體系是由教育決策官員、學校管理和行政人員、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形成的。目的,簡單地說,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掌握知識、學習技巧的過程,一個學習做人的旅程。
在這個方程式里,學生其實是“集萬寵於一身”的“客群”。其他各環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方法都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直接的影響。
教育不單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術人才,同時也是傳授價值觀培育人品、人格。傳授知識的成果可以通過測驗、考試、作業報告來鑑定和驗收。但價值觀的傳授卻無法用相同的方法來驗收;儘管通過日常的接觸和交往,我們還是可以對各個學生的個性和人品有一定的了解。
要是因為個性的培養難於技術性地衡量而受忽視的話,那將是教育的一大偏差。至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學生的“主動學習個性”也應該受到培養。“主動學習個性”讓學生能不斷以好奇、開放的心態去獲取和綜合不斷推陳出新的知識和技術。在知識資訊爆炸,甚至是泛濫,套用技術迅速發展變化的今天,教育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教授學生如何獲得、辨別和套用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