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洛·梅文集:創造的勇氣》

《羅洛·梅文集:創造的勇氣》

“我們生活在一個舊的時代正在消亡而新的時代尚未誕生的時期。”美國存在心理學大師羅洛·梅在《創造的勇氣》一書中開宗明義地闡明了當前時代的心理危機。在本書里,羅洛·梅以入木三分的理性分析,深刻剖析了創造的本質、過程,以及創造性與勇氣、潛意識的關係等,闡述了他一貫信奉的有勇氣的自我肯定,在面臨存在的挑戰時人的潛意識力量和存在抗爭的意義。閱讀本書會給我們帶來人生的感悟,幫助我們通過勇氣的培養、焦慮的克服和自我的選擇而實現人生的價值。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羅洛·梅所撰寫的20餘部學術專著中的一部。《創造的勇氣》以一個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從存在主義的立場出發,闡述了一種獨特的創造心理學的新見解。
羅洛·梅是美國著名的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撰寫了20餘部學術專著,他以深邃的哲學智慧和心理學洞見,系統闡述了他所處的美國社會中人們的心靈現狀,深刻剖析了美國社會現代人的心靈困境,提出了很多令人深思的存在心理學思想和價值觀念,闡發了他那獨特而又與正統的科學心理學大不相同的“人的心理學”體系。

內容簡介

羅洛·梅把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思想介紹到美國。開創了以探討人的存在價值和生存意義為主題的美國存在心理學及人本主義心理學中主張自我選擇的研究取向。他的20餘部專著以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帶給現代人深刻的精神啟示。

作者簡介

羅洛·梅(1909—1994),美國存在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1930年獲得奧柏林學院文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得紐約聯合神學院神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懷特研究院和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長期工作。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等獎勵。出版了《諮詢的藝術:如何給予和獲得心理健康》、《焦慮的意義》、《人的自我尋求》、《愛與意志》、《權力與無知:尋求暴力的根源》、《創造的勇氣》、《自由與命運》、《存在之發現》和《祈望神話》等20多部著作。

媒體評論

羅洛·梅把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思想介紹到美國。開創了以探討人的存在價值和生存意義為主題的美國存在心理學及人本主義心理學中主張自我選擇的研究取向。他的20餘部專著以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帶給現代人深刻的精神啟示。《存在之發現》的主題是探討經典的存在主義思想與精神分析的關係,具體說是討論克爾凱郭爾、尼采和弗洛伊德等人觀點的結合,闡明心理學和存在主義所關注的相同問題及其整合觀對人類生存境況的更好理解。該書是存在心理學和存在心理治療最簡明、最權威的導論性著作,其中包括羅洛?梅關於這一主題的最精闢和最深刻的論述。

目錄

第一章 創造的勇氣
第二章 創造的本質
第三章 創造和潛意識
第四章 創造與交會
第五章 德爾斐神殿是治療師
第六章 論創造的局限性
第七章 形式的激情

前言

在我的一生中,我的頭腦中一直縈繞著一些令人著迷的創造性問題。為什麼在科學和藝術中某個原創的觀點會在某一時刻從潛意識中“突然出現”?才智和創造性活動之間,以及創造性和死亡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一個滑稽小丑或舞蹈會給我們帶來這么大的快樂?當荷馬在面對像特洛伊戰爭這樣慘烈的事件時,他是怎樣把它寫成詩歌,使之成為整個古希臘文明的倫理學指導的呢?
我不是作為一個旁觀者,而是作為一個親身參與藝術與科學的人而提出這些問題的。例如,我是在觀看我畫在紙上的兩種顏色混合成一種不可預料的第三種顏色時,由於我自己感到興奮而提出這些問題的。在激烈的進化競爭中,人類暫時停下來在拉斯科(Laseaux)或阿爾塔米拉①(Altamira)的窯洞的牆壁上畫出那些棕紅色的鹿和北美洲的犁牛(bison),這些畫仍然使我們充滿了驚奇的讚美和敬畏,難道這不是人類的顯著特點嗎?假定對美的理解本身就是一條達到真理的道路,那會怎么樣呢?假定優雅”(elegance)這個詞被物理學家用來描述他們的發現,那么,這個詞是打開終極現實之門的一把鑰匙嗎?假定喬伊斯(Joyce)說的對,是藝術家創造了“人類永存的良心”,那又會怎么樣呢?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創造的勇氣
二、身體勇氣
這是一種最簡單和最明顯的勇氣。在我們的文化中,身體的勇氣所採取的形式主要來自於開發西部邊疆的神話。我們的原型一直是那些拓荒的英雄們,他們為所欲為,他們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為他們比對手拔槍更快,他們首先是靠自力更生的,能夠忍受不可避免的孤獨,他們的宅基地離最近的鄰居有20英里遠。
但是,我們很快就明白了在我們從這種邊疆開拓者那裡獲得的這份遺產中的諸多矛盾。儘管這種英雄主義是在我們的祖先身上產生的,但這種勇氣現在不僅失去了用途,而且已經蛻變成為暴行。當我是米德韋斯特小鎮的一個小孩子的時候,人們就期望男孩子用拳頭打架。但是,我們的母親則代表一種不同的觀點,所以,男孩子們在學校里經常挨打,然後,當他們回到家裡又會因為打架而挨打。這根本不是培養品格的有效方式。作為一個心理學家,我不只一次地聽到男人們說,他們在孩提時代就很敏感,由於他們無法通過打別人而使之服從,因此,他們一生都深信他們是懦夫。
美國是所謂文明國家中最具有暴力性的國家;我們的殺人率比歐洲國家高3~10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種邊疆暴行的影響,而我們則是這種暴行的繼承者。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身體勇氣,這種勇氣既不會使暴力橫行,也不需要我們把自我中心的權力強加給別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