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渴了

諸神渴了

《諸神渴了》內容簡介:局勢很可怕。萬底最漂亮的軍隊在梅楊斯被困;瓦倫辛被包圍,芳旬奈被徹底的保皇軍攻下,里昂倒下;色芬山叛變,通西班牙的邊境敞開,三分之二的省份受到侵略或叛變;巴黎在奧地利的炮口威脅下,缺錢又缺糧。

概述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阿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87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金色詩篇》,爾後以寫文學批評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波納爾之罪》,在文壇上聲名大噪。以後他寫了一系列的歷史題材小說,如《苔依絲》(1890)、《鵝掌女王烤肉店》(1893)、《企鵝島》(1908)、《諸神渴了》(1912)等長篇小說。其中《諸神渴了》被稱作是“情節很戲劇他的一部傑作”(頒獎辭)。 
《諸神渴了》以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書名原是丹東派份子德木南在1794年2月3日《老考德利埃》終刊號的一篇文章中引用墨西哥王蒙德佐瑪的話。意即:大量流血在所難。因為蒙德佐瑪以活人祭神,擺在犧牲的桌子上終年人血不乾。它象徵著法國大革命中的流血與犧牲。

詳細介紹

作者介紹

阿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本名蒂波,“法朗士”是他父親法朗索瓦的縮寫,又因他愛祖國法蘭西,幫以祖國的名字作為自己的筆名。其父經營一家書店,少年時的法朗士經常替父親編寫書目、圖書簡介等,置身於書海之中。
187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金色詩篇》,爾後以寫文學批評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波納爾之罪》,在文壇上聲名大噪。以後他寫了一系列的歷史題材小說,如《苔依絲》(1890)、《鵝掌女王烤肉店》(1893)、《企鵝島》(1908)、《諸神渴了》(1912)等長篇小說。其中《諸神渴了》被稱作是“情節很戲劇他的一部傑作”(頒獎辭)。此外,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還有短篇小說《克蘭比爾》(1901)、長篇小說《在白石上》(1904)、《天使的反叛》(1914),其間還有長篇四部曲《當代史話》(1896-1901)。由於受法國唯心主義歷史學家列南的“人類永遠也不能接近真理”的影響,這些作品均流露出歷史循環論、社會改造徒勞無益論的悲觀情緒,但更多的是充滿對社會醜惡的嘲諷和抨擊。1896年末,他成為法蘭西學院的會員。
1894年德雷福斯事件發生後,法朗士的政治態度開始左傾,與左拉一起參加了為德雷福斯伸張正義的鬥爭。俄國革命期間,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成為法國社會黨成員,贏得左翼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的敬仰,1921年參加法國共產黨。
法朗士65年創作的傑出成就,使他成為“一位真正的文壇宗師”,他那“博學、富於幻想,清澈迷人的風格,還有他融合諷刺和熱情所產生的神奇效果”(頒獎詞)以及他創作的眾多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等,為作家在國內外贏得了極高的聲望。1921年,為了“表彰他輝煌的文學成就,其特點是高貴的風格、深厚的人類嶼、優雅和真正高盧人的氣質”,法朗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法朗士逝世,法國政府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國葬。

創作背景

《諸神渴了》以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書名原是丹東派份子德木南在1794年2月3日《老考德利埃》終刊號的一篇文章中引用墨西哥王蒙德佐瑪的話。意即:大量流血在所難。因為蒙德佐瑪以活人祭神,擺在犧牲的桌子上終年人血不乾。它象徵著法國大革命中的流血與犧牲。

圖書信息

作者:[法]阿納托爾·法朗士
譯者:李斯
出版社: 時代文藝出版社; 第2版 (2009年7月1日)
叢書名: 諾貝爾文學獎文集
平裝: 14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8721577
條形碼: 9787538721577
ASIN: B003TJ93H0

編輯推薦

本書為“諾貝爾文學獎文集”叢書中的一本,描寫1793年雅各賓專政的歷史事件。主人公加莫林是一個很有才能的畫家,他貧窮潦倒,但具有“崇高”的共和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法朗士雖然承認革命的偉大,但是他的小說對革命的解釋仍然是《企鵝島》中歷史循環論的觀點,作者並沒有對這次革命的作用和意義作出正確的分析,而是把革命的結果說成是毫無意義的血腥屠殺。
本書獲得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為:高雅的文風、深廣的同情心、強大的吸引力,以及一種真正的法國性情,使他獲得了輝煌的文學成就。

精彩書摘

上午九點,艾瓦里士特在盧森堡公園約會,在板凳上等他的愛洛娣。
自從交換了愛的誓言以後,一個月來他們每天都見面,在“畫家之愛”
或者提雍維爾廣場的工作間,很是熱烈,但有時在態度上仍嫌保留,原因是
他那位莊重而有道德素養的情人,是位有神主義者,又是個好公民,他雖然
準備視情形而定,在天主或法律之前與他的情婦結合,但他只願意在光天化
曰之下公開地舉行。愛洛娣承認這項決定值得欽佩,她一方面對這項從各方
面看來都不可能的婚姻感到失望,另一方面她又拒絕破壞社會的成規,因此
內心斟酌著一項結合的方式,經由保密,就可能不會招致詬病,直到某一日
他們可以受到尊敬。她暗忖有朝一日要克服他那太過自愛的情人的顧忌,她
不願延宕向他做必要的坦白的時間,所以要求他到撒斯瑞修道院附近,這座
荒寂的公園會晤。
她以溫柔而又直率的神氣看著他,握著他的手,讓他坐在身旁,並誠懇
地向他說:
“我太尊重你,所以不能對你隱瞞任何事,艾瓦里士特,我自信能配得
上你,但假如我不向你說出一切,我就不配和你在一起。請聽我傾訴,替我
裁斷,我沒有卑鄙或者自私的行為而需要自責。我軟弱並且輕信人言。但不
要忘了我所處的困難環境,朋友,你是知道的,我已沒有母親,我父親年歲
不大,只顧自己遊玩而不關心我,我敏感……天生具有一顆溫和的心,一顆
慷慨的靈魂。縱然它未拒絕給我一項堅定和健康的判斷力,但在我的內心裡
感性仍勝過理性。唉!即使在今天,艾瓦里士特,它倆仍不能同意我,將我
的身體和靈魂永遠地交付給你!”
她表白地既堅定又有分寸,措辭是事先準備好的,很久以前她已決定做
此表白,因為她為人誠實,喜歡仿效盧梭,也因為她很理智地思量過:“艾
瓦里士特總有一天會知道,這種不為我個人獨有的秘密,最好是坦誠地向他
告白早晚會知道的事。自動自發的坦誠當是值得讚揚,否則屆時將會很尷尬
。”她那柔和又服膺天性的趨向,她沒有太多犯罪感,因此這項坦白不算太
困難,而且她不打算說得太多,夠需要就好啦。
“噢!”她嘆息地說,“親愛的,在我孤獨、沮喪的時候你為何不來?
……”
加莫林完全按照字面的意義了解愛洛娣,要他做她的裁判,由於天賦也
由於文學的修養,對家庭的司法他很熟練,因為準備接受愛洛娣的坦白。她
在猶豫,他示意繼續講下去。她說:“一個年輕人,有缺點也有優點,但他
顯露出來的只是後者。他認為我還算迷人,於是不斷的關注我,這種恆心,
對於他自己來說是令人驚訝的,他正在壯年,充滿著魅力,和一些可愛的女
士來往,她們也不掩飾對他的崇拜。既非他英俊的外表和聰明吸引住我……
而是他懂得如何示愛和感動我,我想他真的愛我。他溫存、誠懇,我只要求
他對我誓不相忘的心,但他卻偏偏是個善變的人……我只能責備自己,那是
我的錯,而不是他的錯,我不怨他,因為他對我已成為一個十足的陌生人。
噢,艾瓦里士特,我向你發誓,他對於我已如同一個完全不存在的人。”
她停住了口,加莫林不做任何回答,兩臂交叉在胸前,他的目光呆滯而
憂鬱。他同時在想他的情人和他的妹妹茱莉。茱莉也是聽了她情人的甜言蜜
語,但與這可憐的愛洛娣甚為不同。她被人誘拐走,不是情感的原因,而是
為了遠離家人,以及尋找奢侈和快樂。以他的嚴格立場,他曾嚴責過他妹妹
,因此他也偏向責備他的情人。
愛洛娣用甜蜜的嗓音繼續說:
“我深浸在哲學思想?,我想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我的不幸是遇到一
個未經過訓練和教育洗禮的情人,而社會的偏見、貪婪、自私、虛偽的榮譽
,竟變成他的自私和詭計。”
這些經過設計的措詞產生了預期的效果,加莫林的眼光軟化了。他問道

“勾引你的是誰?我認識他嗎?”
“你不認識的。”
“告訴我他的名字。”
她早就料到有此一問,但她無意讓他滿足。
她說出理由:
“饒了我吧,求求你,對你和對我,我已經說得太多了。”
由於他的堅持,她又說:
“為著我們神聖的愛情,我不會告訴你任何確定的名字,我不要使你嫉
妒著魔,我不要在你我之間布置一道陰影,我不會將我所忘卻的人再介紹給
你。”
加莫林逼迫她交出勾引者的姓名。他頑固地使用這個字眼,因為他懷疑
愛洛娣是被勾引、被騙、被利用的。他甚至沒有想到其他可能的情形,他絕
不會想到她是為滿足欲望、不可抗拒的欲望,而順從血肉的慫恿,他不會想
到這個可愛而又嬌嫩的東西,這個美麗的受害者會自動奉獻,為滿足自己的
才幹,他斷定事情的發生一定是她因暴力或詭計,而墜入各方布置的陷阱,
他向她提出的問題所用的字眼,有分寸而且精確。他緊迫又令人困窘地問她
如何結識那人,時間長或短,平靜或不安,並且是如何斷絕的。以不斷地重
復詢問那人用何種方法勾引她,好像那人使用的方法必然是怪異和聳人聽聞
的。這些問題都無結果,她以一種甜蜜而哀求的頑固保持緘默。嘴緊閉著,
眼睛含著淚。然而當艾瓦里士特間她那人現在何處時,她回答道:
“他已離開王國了。”
很快的又補充道:
“……法國。”
“一個移民!”加莫林大聲地吼。
她看著他,一語不發,但已安了心,同時難過地看見他替自己創造了一
種合乎他本人政治欲望的真理。差點他的嫉妒就無由地傳染上一層雅各賓黨
派的色彩。
其實,愛洛娣的情人是名店員,一個很標緻的男孩,不算太壞的街頭小
混混,她曾崇拜過他,想念過這人,三年後他在她的心中還是溫暖的,他專
門追求富有和年長的婦女,他離開愛洛娣投向一位更有經驗並付給他報酬的
女人,在他被法規系統摒棄之前進入了巴黎市政府。他現在是名龍騎兵和一
位舊貴族婦人的面首。
“一名貴族!一名移民!”加莫林重複地說,她不想讓他知道實情,從
不希望他了解全部的事實。“他卻無恥地拋棄了你。”
她低下頭。他把她摟在懷裡。
“腐敗的君主制度下,親愛的受害人,我的愛會替你報復這敗類,願上
天讓我遇到他,我會找出他的。”
她轉過頭去,這同時,既傷感、微笑又失望,她真希望他在愛情方面能
更聰明、更順乎自然、更放得開些。他不會很快地寬懷,因為他有種冷靜的
幻想力,而她方才向他傾訴的,在他心中根本喚不起任何欲望的想像,總之
她的魅力在他來說,只是道德的或老是社會上某一面的真實。
他們站了起來,沿著公園綠道走著,他告訴她因為她受了苦,他更愛她
了,愛洛娣並沒奢望如此。他仍然是他,她愛著他,也欣賞在他心中閃耀的
藝術天才。
走出了盧森堡公園,他們在平等街和國家劇院四周遇到成群的人,這並
不稀奇,幾日來在最愛國的一周,城內發生大騷動,有人揭發奧爾良派及伯
力索的同謀,據說他們串通要毀滅巴黎並屠殺共和派人士,不久前加莫林本
人亦曾簽署過,要求驅逐21人的請願書。
快通過連線的劇院和隔鄰房屋的拱廊時,他們必須通過一群穿卡曼紐夾
克的公民,他們在聽一個站在走廊上面的年輕軍人演講,他英俊得像普拉西
的愛神,戴著豹皮的帽盔,這名可愛的軍人指控著人民之友的懶惰。他說:
“馬拉!你睡著了,而聯盟分子正在替我們鑄造腳鏈!”
愛洛娣困難地眨了眨眼向他說:
“我們走吧,艾瓦里士特!”
她說民眾令她感到害怕,她擔心自己在擁擠中昏倒?
在國家劇院前的廣場上他倆分手了,彼此保證永遠相愛。

書評

諾貝爾文學獎,以其人類理想主義的偉大精神,為世界文學提供了永恆的標準,其中所包含的詩、小說、散文、戲劇、哲學、史學等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傑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現了20世紀世界文學的總體格
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爾、法朗士、肖伯納、葉芝、紀德……一個個激動人心的名字,《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青鳥》、《吉檀迦利》、《福爾賽世家》,《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偽幣製造者》、《巴比特》…
…一部部輝煌燦爛的名著,洋洋大觀,百川歸海,全部匯聚於這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譯文,真實的獲獎內幕,細緻生動的作家及作品介紹,既展現了作家的創作軌跡,作品的風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學的內在
規律,題材廣泛、手法各異,令人在盡情享受藝術魅力的同時,更令人在各種不同的思想境界中獲得不同程度的啟迪,從而領會人生的真諦。
這些路數迥異的作家,雖語種不同、觀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們那高擎理想主義旗幟的雄姿是相同的,他們那奮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們的雄姿,無不閃現於他們的作品之中;他們的精神,無不滲透於這些作品的字裡行間。這套叢書所承載的,正是他們那令萬世崇敬的全部精華。一套叢書,為我們豎起了一座20世紀的文學豐碑。
“為了使你幸福,我才凶暴;為了你的善良,我才殘酷。”(法朗士《諸神渴了》) 從前很討厭滅絕,打心眼裡的討厭,“滅絕”二字當之無愧,滅絕人性,滅絕情,滅絕愛,滅絕人間一切美好的東西。 後來讀過法郎士的《諸神渴了》,恍然大悟,我相信金庸筆下的滅絕或多或少的有《諸神渴了》中主人公甘墨蘭的影子。
《諸神渴了》的背景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講述了一個有卓越才華的年輕畫家投身革命的故事。他叫甘墨蘭,除了才華,勇氣和必勝的信心,他只剩下對祖國無窮無盡的熱愛了。在他心目中,所有有損法蘭西,有損大革命的都是錯誤的,不可原諒的。作為羅伯斯比爾的信徒,他清楚的印證羅伯斯比爾關於“革命”的看法,從最初的人人平等廢除死刑,到後來的危害國家者一屢死刑。甘墨蘭在法院的陪審團中將無數生靈——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對自己有恩的,有仇的,該殺的,不該殺的,統統丟上了斷頭台。這些人中有自己的妹夫,保舉自己得到審判員位置的女貴族,自己的鄰居,假象中的情敵,殺到最後,連他的母親都驚恐的認為他是個瘋子。
結局很簡單,甘墨蘭在民眾的斥罵聲中,和他的偶像羅伯斯比爾一起都送上了斷頭台,圍觀的婦女怒罵著他的嗜血,親友們嘲諷他的罪有應得,只有少數人知道,法蘭西失去了自己最好的公民。 從甘墨蘭到滅絕,他們有同樣的堅定,如同甘墨蘭的獻身革命,滅絕在民族大義上同樣執著;他們有同樣的冷酷,甘墨蘭手上占的鮮血一點不比滅絕少,革命的斷頭台夜以繼日的吞噬著生命,其殘忍一點不輸於武林的血雨腥風;他們有同樣的絕情,滅絕打死了自己的徒兒,而甘墨蘭斬殺了自己的妹夫。他們有同樣的美夢,甘墨蘭是革命勝利,滅絕是驅除韃虜,武林稱王。他們同樣不計手段,甘墨蘭背棄了司法的完整,滅絕也喪失了宗師風範。
當然兩個人的結局也同樣可悲。 在特定歷史背景下,信仰往往被無限放大或縮小,卑微的喪失方向,只能在歷史的大潮中隨波逐流;堅強的無所畏懼,敢於推翻所有原有的制度和規範。他們的評價只有兩種“偉人”或“瘋子”。 歷史上兩個最著名的為達目的不則手段的思想家是中國的韓非和義大利的馬雅凱維利,同樣生活在亂世,他們或多或少的認為一個真正的可以信賴的領袖,在某些方面應該凌駕在普通人之上,比如,可以隨意操縱別人的生命。我們的主人公也同樣有這種思想,在他們心目中,自己的信仰本身就是無與倫比的,任何抗拒者全該去死

編輯推薦

本書為“諾貝爾文學獎文集”叢書中的一本,描寫1793年雅各賓專政的歷史事件。主人公加莫林是一個很有才能的畫家,他貧窮潦倒,但具有“崇高”的共和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法朗士雖然承認革命的偉大,但是他的小說對革命的解釋仍然是《企鵝島》中歷史循環論的觀點,作者並沒有對這次革命的作用和意義作出正確的分析,而是把革命的結果說成是毫無意義的血腥屠殺。
本書獲得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為:高雅的文風、深廣的同情心、強大的吸引力,以及一種真正的法國性情,使他獲得了輝煌的文學成就。

精彩書摘

上午九點,艾瓦里士特在盧森堡公園約會,在板凳上等他的愛洛娣。
自從交換了愛的誓言以後,一個月來他們每天都見面,在“畫家之愛”
或者提雍維爾廣場的工作間,很是熱烈,但有時在態度上仍嫌保留,原因是
他那位莊重而有道德素養的情人,是位有神主義者,又是個好公民,他雖然
準備視情形而定,在天主或法律之前與他的情婦結合,但他只願意在光天化
曰之下公開地舉行。愛洛娣承認這項決定值得欽佩,她一方面對這項從各方
面看來都不可能的婚姻感到失望,另一方面她又拒絕破壞社會的成規,因此
內心斟酌著一項結合的方式,經由保密,就可能不會招致詬病,直到某一日
他們可以受到尊敬。她暗忖有朝一日要克服他那太過自愛的情人的顧忌,她
不願延宕向他做必要的坦白的時間,所以要求他到撒斯瑞修道院附近,這座
荒寂的公園會晤。
她以溫柔而又直率的神氣看著他,握著他的手,讓他坐在身旁,並誠懇
地向他說:
“我太尊重你,所以不能對你隱瞞任何事,艾瓦里士特,我自信能配得
上你,但假如我不向你說出一切,我就不配和你在一起。請聽我傾訴,替我
裁斷,我沒有卑鄙或者自私的行為而需要自責。我軟弱並且輕信人言。但不
要忘了我所處的困難環境,朋友,你是知道的,我已沒有母親,我父親年歲
不大,只顧自己遊玩而不關心我,我敏感……天生具有一顆溫和的心,一顆
慷慨的靈魂。縱然它未拒絕給我一項堅定和健康的判斷力,但在我的內心裡
感性仍勝過理性。唉!即使在今天,艾瓦里士特,它倆仍不能同意我,將我
的身體和靈魂永遠地交付給你!”
她表白地既堅定又有分寸,措辭是事先準備好的,很久以前她已決定做
此表白,因為她為人誠實,喜歡仿效盧梭,也因為她很理智地思量過:“艾
瓦里士特總有一天會知道,這種不為我個人獨有的秘密,最好是坦誠地向他
告白早晚會知道的事。自動自發的坦誠當是值得讚揚,否則屆時將會很尷尬
。”她那柔和又服膺天性的趨向,她沒有太多犯罪感,因此這項坦白不算太
困難,而且她不打算說得太多,夠需要就好啦。
“噢!”她嘆息地說,“親愛的,在我孤獨、沮喪的時候你為何不來?
……”
加莫林完全按照字面的意義了解愛洛娣,要他做她的裁判,由於天賦也
由於文學的修養,對家庭的司法他很熟練,因為準備接受愛洛娣的坦白。她
在猶豫,他示意繼續講下去。她說:“一個年輕人,有缺點也有優點,但他
顯露出來的只是後者。他認為我還算迷人,於是不斷的關注我,這種恆心,
對於他自己來說是令人驚訝的,他正在壯年,充滿著魅力,和一些可愛的女
士來往,她們也不掩飾對他的崇拜。既非他英俊的外表和聰明吸引住我……
而是他懂得如何示愛和感動我,我想他真的愛我。他溫存、誠懇,我只要求
他對我誓不相忘的心,但他卻偏偏是個善變的人……我只能責備自己,那是
我的錯,而不是他的錯,我不怨他,因為他對我已成為一個十足的陌生人。
噢,艾瓦里士特,我向你發誓,他對於我已如同一個完全不存在的人。”
她停住了口,加莫林不做任何回答,兩臂交叉在胸前,他的目光呆滯而
憂鬱。他同時在想他的情人和他的妹妹茱莉。茱莉也是聽了她情人的甜言蜜
語,但與這可憐的愛洛娣甚為不同。她被人誘拐走,不是情感的原因,而是
為了遠離家人,以及尋找奢侈和快樂。以他的嚴格立場,他曾嚴責過他妹妹
,因此他也偏向責備他的情人。
愛洛娣用甜蜜的嗓音繼續說:
“我深浸在哲學思想?,我想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我的不幸是遇到一
個未經過訓練和教育洗禮的情人,而社會的偏見、貪婪、自私、虛偽的榮譽
,竟變成他的自私和詭計。”
這些經過設計的措詞產生了預期的效果,加莫林的眼光軟化了。他問道

“勾引你的是誰?我認識他嗎?”
“你不認識的。”
“告訴我他的名字。”
她早就料到有此一問,但她無意讓他滿足。
她說出理由:
“饒了我吧,求求你,對你和對我,我已經說得太多了。”
由於他的堅持,她又說:
“為著我們神聖的愛情,我不會告訴你任何確定的名字,我不要使你嫉
妒著魔,我不要在你我之間布置一道陰影,我不會將我所忘卻的人再介紹給
你。”
加莫林逼迫她交出勾引者的姓名。他頑固地使用這個字眼,因為他懷疑
愛洛娣是被勾引、被騙、被利用的。他甚至沒有想到其他可能的情形,他絕
不會想到她是為滿足欲望、不可抗拒的欲望,而順從血肉的慫恿,他不會想
到這個可愛而又嬌嫩的東西,這個美麗的受害者會自動奉獻,為滿足自己的
才幹,他斷定事情的發生一定是她因暴力或詭計,而墜入各方布置的陷阱,
他向她提出的問題所用的字眼,有分寸而且精確。他緊迫又令人困窘地問她
如何結識那人,時間長或短,平靜或不安,並且是如何斷絕的。以不斷地重
復詢問那人用何種方法勾引她,好像那人使用的方法必然是怪異和聳人聽聞
的。這些問題都無結果,她以一種甜蜜而哀求的頑固保持緘默。嘴緊閉著,
眼睛含著淚。然而當艾瓦里士特間她那人現在何處時,她回答道:
“他已離開王國了。”
很快的又補充道:
“……法國。”
“一個移民!”加莫林大聲地吼。
她看著他,一語不發,但已安了心,同時難過地看見他替自己創造了一
種合乎他本人政治欲望的真理。差點他的嫉妒就無由地傳染上一層雅各賓黨
派的色彩。
其實,愛洛娣的情人是名店員,一個很標緻的男孩,不算太壞的街頭小
混混,她曾崇拜過他,想念過這人,三年後他在她的心中還是溫暖的,他專
門追求富有和年長的婦女,他離開愛洛娣投向一位更有經驗並付給他報酬的
女人,在他被法規系統摒棄之前進入了巴黎市政府。他現在是名龍騎兵和一
位舊貴族婦人的面首。
“一名貴族!一名移民!”加莫林重複地說,她不想讓他知道實情,從
不希望他了解全部的事實。“他卻無恥地拋棄了你。”
她低下頭。他把她摟在懷裡。
“腐敗的君主制度下,親愛的受害人,我的愛會替你報復這敗類,願上
天讓我遇到他,我會找出他的。”
她轉過頭去,這同時,既傷感、微笑又失望,她真希望他在愛情方面能
更聰明、更順乎自然、更放得開些。他不會很快地寬懷,因為他有種冷靜的
幻想力,而她方才向他傾訴的,在他心中根本喚不起任何欲望的想像,總之
她的魅力在他來說,只是道德的或老是社會上某一面的真實。
他們站了起來,沿著公園綠道走著,他告訴她因為她受了苦,他更愛她
了,愛洛娣並沒奢望如此。他仍然是他,她愛著他,也欣賞在他心中閃耀的
藝術天才。
走出了盧森堡公園,他們在平等街和國家劇院四周遇到成群的人,這並
不稀奇,幾日來在最愛國的一周,城內發生大騷動,有人揭發奧爾良派及伯
力索的同謀,據說他們串通要毀滅巴黎並屠殺共和派人士,不久前加莫林本
人亦曾簽署過,要求驅逐21人的請願書。
快通過連線的劇院和隔鄰房屋的拱廊時,他們必須通過一群穿卡曼紐夾
克的公民,他們在聽一個站在走廊上面的年輕軍人演講,他英俊得像普拉西
的愛神,戴著豹皮的帽盔,這名可愛的軍人指控著人民之友的懶惰。他說:
“馬拉!你睡著了,而聯盟分子正在替我們鑄造腳鏈!”
愛洛娣困難地眨了眨眼向他說:
“我們走吧,艾瓦里士特!”
她說民眾令她感到害怕,她擔心自己在擁擠中昏倒?
在國家劇院前的廣場上他倆分手了,彼此保證永遠相愛。

網友評價

諸神渴了——諾貝爾文學獎文集好
不錯
“為了使你幸福,我才凶暴;為了你的善良,我才殘酷。”(法朗士《諸神渴了》) 從前很討厭滅絕,打心眼裡的討厭,“滅絕”二字當之無愧,滅絕人性,滅絕情,滅絕愛,滅絕人間一切美好的東西。 後來讀過法郎士的《諸神渴了》,恍然大悟,我相信金庸筆下的滅絕或多或少的有《諸神渴了》中主人公甘墨蘭的影子。 《諸神渴了》的背景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講述了一個有卓越才華的年輕畫家投身革命的故事。他叫甘墨蘭,除了才華,勇氣和必勝的信心,他只剩下對祖國無窮無盡的熱愛了。在他心目中,所有有損法蘭西,有損大革命的都是錯誤的,不可原諒的。作為羅伯斯比爾的信徒,他清楚的印證羅伯斯比爾關於“革命”的看法,從最初的人人平等廢除死刑,到後來的危害國家者一屢死刑。甘墨蘭在法院的陪審團中將無數生靈——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對自己有恩的,有仇的,該殺的,不該殺的,統統丟上了斷頭台。這些人中有自己的妹夫,保舉自己得到審判員位置的女貴族,自己的鄰居,假象中的情敵,殺到最後,連他的母親都驚恐的認為他是個瘋子。 結局很簡單,甘墨蘭在民眾的斥罵聲中,和他的偶像羅伯斯比爾一起都送上了斷頭台,圍觀的婦女怒罵著他的嗜血,親友們嘲諷他的罪有應得,只有少數人知道,法蘭西失去了自己最好的公民。 從甘墨蘭到滅絕,他們有同樣的堅定,如同甘墨蘭的獻身革命,滅絕在民族大義上同樣執著;他們有同樣的冷酷,甘墨蘭手上占的鮮血一點不比滅絕少,革命的斷頭台夜以繼日的吞噬著生命,其殘忍一點不輸於武林的血雨腥風;他們有同樣的絕情,滅絕打死了自己的徒兒,而甘墨蘭斬殺了自己的妹夫。他們有同樣的美夢,甘墨蘭是革命勝利,滅絕是驅除韃虜,武林稱王。他們同樣不計手段,甘墨蘭背棄了司法的完整,滅絕也喪失了宗師風範。當然兩個人的結局也同樣可悲。 在特定歷史背景下,信仰往往被無限放大或縮小,卑微的喪失方向,只能在歷史的大潮中隨波逐流;堅強的無所畏懼,敢於推翻所有原有的制度和規範。他們的評價只有兩種“偉人”或“瘋子”。 歷史上兩個最著名的為達目的不則手段的思想家是中國的韓非和義大利的馬雅凱維利,同樣生活在亂世,他們或多或少的認為一個真正的可以信賴的領袖,在某些方面應該凌駕在普通人之上,比如,可以隨意操縱別人的生命。我們的主人公也同樣有這種思想,在他們心目中,自己的信仰本身就是無與倫比的,任何抗拒者全該去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