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空間行動戰略》

《網路空間行動戰略》

2011年7月14日美國國防部發布首份《網路空間行動戰略》。儘管國防部強調新戰略重在防禦,即加強美軍及重要基礎設施的網路安全保護,但從種種跡象來看,美軍已經將網路空間的威懾和攻擊能力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美國媒體認為,美軍在網路空間的擴張可能導致網路空間軍事化,並引發網路軍備競賽。

簡介

網路空間網路空間
2011年7月14日美國國防部14日發布首份《網路空間行動戰略》,以加強美軍及重要基礎設施的網路安全保護。
根據國防部在其網站公開的部分檔案內容,新戰略包括五大支柱
儘管美國國防部常務副部長威廉·林恩當天在發布這一戰略時強調新戰略重在防禦而非進攻,但美國近年來在網路空間領域動作頻繁,其擴大自身在網路空間總體優勢的意圖已顯露無疑。
2010年5月,美軍建立網路司令部,統一協調保障美軍網路安全、開展網路戰等與電腦網路有關的軍事行動。2011年5月,白宮發布《網路空間國際戰略》,宣稱美國將使用一切必要手段防禦至關重要的網路資產,美國將像對待其他任何威脅一樣,對網路空間的敵對行為作出反應。

強調防禦性

此份戰略檔案絕大部分內容屬於機密,國防部僅在其網站上公開一小部分內容。根據公開的檔案內容,新戰略包括五大支柱:
第一,將網路空間列為與陸、海、空、太空並列的“行動領域”,國防部以此為基礎對美軍進行組織、培訓和裝備,以應對網路空間存在的複雜挑戰和巨大機遇。
第二,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防禦,從而更加有效地阻止、擊敗針對美軍網路系統的入侵和其他敵對行為。美軍將通過各種手段發現、探測、分析並降低網路威脅和系統漏洞,在網路尚未遭到攻擊前阻止惡意行為。
第三,加強國防部與國土安全部等其他政府部門及私人部門的合作,在保護軍事網路安全的同時,加強電網、運輸系統等重要基礎設施的網路安全防護。
第四,加強與美國的盟友及夥伴在網路空間領域的國際合作。
第五,重視高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並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美國國防部常務副部長威廉·林恩當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份戰略的核心是防禦網路攻擊行為,防禦能力是其他一切作戰能力的基礎。

難掩攻擊性

網路網路
這份公開版的戰略檔案通篇幾乎沒有提及美軍在網路空間的威懾和攻擊能力。那么,這份耗時兩年出爐的新戰略是否真的只重防禦?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刊文說,事實上,這份戰略檔案的公布比原定時間推遲了半年多,原因之一就是相關部門一直在就一些重要措辭進行斟酌和修改,以免引起其他國家對美國企圖將網路空間軍事化、謀求網路空間霸主地位等的擔憂。最終,國防部同意將網路空間定義為防禦性的“行動領域”,而非全方位的戰場。
然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賴特14日對媒體表示,目前美軍在加強網路安全方面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防禦層面,但這只是一個開始,美軍應將重點逐步轉向戰略威懾。他說,未來10年內,美軍將不再僅僅是打造更堅固的防火牆,而是要明確告訴敵對分子,他們要為自己的網路攻擊行為付出代價。  林恩和卡特賴特都表示,美方將保留對嚴重網路攻擊行為採取適當、合理的軍事行動的權力。這與白宮今年5月公布的《網路空間國際戰略》立場吻合。白宮在那份戰略檔案中宣稱,美國將使用一切必要手段防禦至關重要的網路資產,美國將像對其他任何威脅一樣,對網路空間的敵對行為作出反應,美國保留訴諸武力的權利。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發表文章說,美軍在網路空間的威懾戰略隱藏著一大風險,即美軍很可能無法確定攻擊來源。明確攻擊來源從而確定威懾對象,是實施威懾戰略的首要前提,而這在網路空間往往很難做到。上世紀美蘇對峙時的核威懾戰略在網路空間行不通。文章同時指出,美軍網路司令部儘管以防禦為主要任務,但同樣不乏攻擊成分,只不過美國政府官員很少在公開場合提及。
《華盛頓郵報》此前報導說,美國國防部已經列出網路武器和工具清單,其中包括能夠破壞敵人重要網路的病毒。去年年底,名為“震網”的蠕蟲病毒襲擊了伊朗核設施的電腦網路。多家西方媒體猜測,這可能是美國運用網路武器的第一個公開例子。

網路軍事化

儘管這是美國國防部首次制定全面的網路安全戰略,但多年以前美國就已經開始著手打造一支規模龐大、技術先進的網路部隊。
美國陸海空三軍都有網路部隊。早在2002年12月,美國海軍就率先成立海軍網路戰司令部,統一指揮海軍艦隊信息戰中心、海軍網路和太空行動司令部以及海軍計算機網路防禦特攻隊。隨後,空軍和陸軍也相繼發展起自己的網路部隊。去年5月,美軍建立網路司令部,統一協調保障美軍網路安全、開展網路戰等與電腦網路有關的軍事行動。
《外交政策》的文章說,美軍在網路空間的擴張可能會引發網路軍備競賽。如果美軍參與攻擊性的網路行動,那么其他國家也會跟進。
前美國國務院外交官、現任賴斯大學貝克學院IT政策研究員克里斯托弗·布朗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如果我們打算將網路空間保持為一個自由通行的全球空間,就像世界上的海洋那樣,我們需要構建交通幹線,並加深在雙邊和多邊場合的夥伴關係,以阻止網路空間軍事化,更有效地應對網路犯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