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空間國家安全戰略

網路空間國家安全戰略

伴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網路正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在全球範圍內擴張,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及文化傳播的無形力量,成為承載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全新空間。作為信息技術發展所催生的人類活動之第五維空間,網路空間是“信息環境中的一個全球域,由相互關聯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網路構成,這些網路包括國際網際網路、電信網、計算機系統以及嵌入式處理器和控制器”。 對於網路空間安全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提出,“要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新要求,著眼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貫徹新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與時俱進加強軍事戰略指導,高度關注海洋、太空、網路空間安全,積極運籌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不斷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這是對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新部署。

網路空間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原因

網路空間安全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發展的必要要求。作為安全研究的一個分支,戰略研究關注軍事力量的運用,有著極其悠久的傳統,畢竟軍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然而,長期以來,國家安全戰略的視野關注的主要是陸、海、空、天等自然空間的軍事安全,這與科技發展的進程密切相關。具體而言,蒸汽機的發明開啟了國家安全之“海權論”,鐵路的發明開啟了國家安全之“陸權論”,飛機的發明開啟了國家安全之“空權論”、人造衛星的發明開啟了國家安全之“天權論”,直到網際網路的問世,網路空間國家安全戰略問題才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網路電子空間作為國家安全的一個新的疆域,是與電子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的。電子技術的突破所催生的電子戰卻使人類軍事較量進入到了第四維戰場,它雖然不具備長、寬、高等傳統物理概念,但其中卻演繹著同樣硝煙瀰漫、血肉橫飛、實實在在的戰爭。1969年,在美國國防研究高級計畫署(DARPA)的資助下,網際網路的雛形,世界第一個網路——美軍阿帕網——宣告誕生。從軍用延伸到民用,在20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異常迅速的發展。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關切對象,網路空間成了新一輪大國角逐的重要疆域。可以講,在當今資訊時代,誰控制了信息網路,誰就控制了政治、經濟及軍事較量的戰略“制高點”。美國原國防部長助理、全球“軟實力”理論的創立者約瑟夫·奈也說:“信息網路將重新定義國家權力。”顯然,在其看來,“制網權”將成為繼“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及“制天權”之後大國戰略較量的又一焦點。

網路空間的技術性、虛擬性及廣延性決定了其是一個異常複雜的國家安全新疆域。

世界各國的網路空間國家安全戰略

面對全球範圍區域網路絡空間安全如此嚴峻的態勢,世界各軍事強國紛紛積極應對,從成立專業部隊、頒布政策檔案、舉行攻防演習等諸多方面,抓緊籌劃網路空間國家安全戰略。

美國

雖然美國在信息革命中占據了絕對優勢位置,但其仍然在大力籌劃擴張自己的網路權力。具體而言,美國政府制訂了一系列戰略規劃,以便進一步主導信息網路方面的技術霸權。2010年5月27日,歐巴馬總統在《國家安全戰略》中專門用一節的篇幅來闡述了網路安全問題,強調“網路空間安全威脅是當前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經濟領域中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挑戰之一”,並要求美國政府開展全面的國家行動,以提高公眾的網路安全意識。2011年5月16日,美國副防務卿比爾·林思與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法務部伏埃里克·霍爾德、商務部長駱家輝、國土安全部長珍妮特·納波利塔諾等共同發布題為《網路空間國際戰略》的綱領性檔案,集中闡述美國對網際網路未來的看法、目標以及其計畫著力推進的多項政策。作為美國21世紀的“歷史性政策檔案”,該戰略闡述了美國在網電空間中的國際地位,以及如何在日益網電化的世界中建立繁榮、增進安全和保護開放。2011年7月14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林恩在國防大學發表演說,披露了國防部首部《網路空間行動戰略》的非機密部分。這是美國政府繼發布《網路空間國際戰略》之後又一份重要的戰略檔案,集中體現了美國政府對網路空間的戰略價值、威脅來源以及應對策略的最新看法。

俄羅斯

近年來,俄羅斯總統普京強勢推進其國家的軍事變革,試圖重塑俄羅斯的軍事威力。因此,俄羅斯高度重視新興戰略空間的軍事權力構築,特別加大了對海洋、外層空間及網路空間的軍事投入力度,試圖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確保俄羅斯立於不敗之地。為此,2003年,俄羅斯啟動了《保障俄羅斯聯邦主體信息安全的聯邦政策框架》和《2001-2007俄羅斯關於建立和發展國家行政機關專用通信系統的聯邦專項規劃》,重點加強了對國家信息網路的基礎設施完善。與此同時,俄羅斯又強化了俄羅斯聯邦安全總局、政府通信與管理總局和對外情報總局在網電和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職能。2011年9月12日,俄羅斯等四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聯名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請其將由四國共同起草的“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作為第66屆聯大正式檔案散發,並呼籲各國在聯合國框架內就此展開進一步討論,以儘早實現規範各國在信息和網路空間行為的國際準則和規則並達成共識。2012年,俄羅斯軍方又進一步提出要在應對網路戰爭方面有新的戰略部署,相繼調整了一些軍事機構並加大了對相關軍事力量的建設。

網路空間對我國的機遇和挑戰

重大機遇

伴隨信息革命的飛速發展,網際網路、通信網、計算機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數字設備及其承載的套用、服務和數據等組成的網路空間,正在全面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深刻影響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

(1)信息傳播的新渠道。網路技術的發展,突破了時空限制,拓展了傳播範圍,創新了傳播手段,引發了傳播格局的根本性變革。網路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學習交流的新渠道,成為人類知識傳播的新載體。

(2)生產生活的新空間。當今世界,網路深度融入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網路教育、創業、醫療、購物、金融等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路交流思想、成就事業、實現夢想。

(3)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網際網路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廣泛套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催生了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4)文化繁榮的新載體。網路促進了文化交流和知識普及,釋放了文化發展活力,推動了文化創新創造,豐富了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已經成為傳播文化的新途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手段。網路文化已成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5)社會治理的新平台。網路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電子政務套用走向深入,政府信息公開共享,推動了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暢通了公民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成為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重要途徑。

(6)交流合作的新紐帶。信息化與全球化交織發展,促進了信息、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動,增進了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網路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7)國家主權的新疆域。網路空間已經成為與陸地、海洋、天空、太空同等重要的人類活動新領域,國家主權拓展延伸到網路空間,網路空間主權成為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尊重網路空間主權,維護網路安全,謀求共治,實現共贏,正在成為國際社會共識。

嚴峻挑戰

網路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防安全及公民在網路空間的合法權益面臨嚴峻風險與挑戰。

(1)網路滲透危害政治安全。政治穩定是國家發展、人民幸福的基本前提。利用網路干涉他國內政、攻擊他國政治制度、煽動社會動亂、顛覆他國政權,以及大規模網路監控、網路竊密等活動嚴重危害國家政治安全和用戶信息安全。

(2)網路攻擊威脅經濟安全。網路和信息系統已經成為關鍵基礎設施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神經中樞,遭受攻擊破壞、發生重大安全事件,將導致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基礎設施癱瘓,造成災難性後果,嚴重危害國家經濟安全和公共利益。

(3)網路有害信息侵蝕文化安全。網路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交鋒,優秀傳統文化和主流價值觀面臨衝擊。網路謠言、頹廢文化和淫穢、暴力、迷信等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害信息侵蝕青少年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誤導價值取向,危害文化安全。網上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頻發,網路文明程度亟待提高。

(4)網路恐怖和違法犯罪破壞社會安全。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等勢力利用網路煽動、策劃、組織和實施暴力恐怖活動,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秩序。計算機病毒、木馬等在網路空間傳播蔓延,網路欺詐、黑客攻擊、侵犯智慧財產權、濫用個人信息等不法行為大量存在,一些組織肆意竊取用戶信息、交易數據、位置信息以及企業商業秘密,嚴重損害國家、企業和個人利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5)網路空間的國際競爭方興未艾。國際上爭奪和控制網路空間戰略資源、搶占規則制定權和戰略制高點、謀求戰略主動權的競爭日趨激烈。個別國家強化網路威懾戰略,加劇網路空間軍備競賽,世界和平受到新的挑戰。

(6)網路空間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必須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全全,堅決維護網路安全,最大限度利用網路空間發展潛力,更好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造福全人類,堅定維護世界和平。

我國網路空間安全戰略的目標

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增強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積極防禦、有效應對,推進網路空間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實現建設網路強國的戰略目標。

(1)和平:信息技術濫用得到有效遏制,網路空間軍備競賽等威脅國際和平的活動得到有效控制,網路空間衝突得到有效防範。

(2)安全:網路安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國家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健全完善,核心技術裝備安全可控,網路和信息系統運行穩定可靠。網路安全人才滿足需求,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基本防護技能和利用網路的信心大幅提升。

(3)開放:信息技術標準、政策和市場開放、透明,產品流通和信息傳播更加順暢,數字鴻溝日益彌合。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世界各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都能分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公平參與網路空間治理。

(4)合作:世界各國在技術交流、打擊網路恐怖和網路犯罪等領域的合作更加密切,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健全完善,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逐步形成。

(5)有序:公眾在網路空間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網路空間個人隱私獲得有效保護,人權受到充分尊重。網路空間的國內和國際法律體系、標準規範逐步建立,網路空間實現依法有效治理,網路環境誠信、文明、健康,信息自由流動與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實現有機統一。

我國網路空間安全戰略的原則

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路空間,對各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願與各國一道,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積極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共同維護網路空間和平安全。

(1)尊重維護網路空間主權;

(2)和平利用網路空間;

(3)依法治理網路空間;

(4)統籌網路安全與發展;

我國網路空間安全戰略的戰略任務

中國的網民數量和網路規模世界第一,維護好中國網路安全,不僅是自身需要,對於維護全球網路安全乃至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致力於維護國家網路空間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動網際網路造福人類,推動網路空間和平利用和共同治理。

(1)堅定捍衛網路空間主權;

(2)堅決維護國家安全;

(3)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4)加強網路文化建設;

(5)打擊網路恐怖和違法犯罪;

(6)完善網路治理體系;

(7)夯實網路安全基礎;

(8)提升網路空間防護能力;

(9)強化網路空間國際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